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东 《中州学刊》2005,5(6):192-194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已经逐步确立了勤俭建国建设节约型国家的指导思想,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自上而下发动了规模宏大的全国性的群众性的以经济活动为主的"增产节约运动",其中在1949-1952年表现得尤为突出.考察分析这一时期运动开展的原因、过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增产节约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建设工作经常开展的一项重要运动。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对于在新时期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重要意义,并不是所有的同志都很清楚,而给予重视的。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这个问题的重大意义加以阐述。(一) 增加生产,厉行节约,是我们党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政策。对于增产节约,毛泽东同志向来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和讲话中,多次发出过“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的伟大号召。党中央和国务院就增产节约的问题,曾经多次作出决议,发过指示。在三年恢复时期,在第一、第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党多次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每次增产节约运动都调动了广大群众的  相似文献   

3.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实现我国新时期宏伟战略目标的基本前提,也是深入持久地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必须始终遵循的一条方针。赵紫阳总理指出:“在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中,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上。”认真贯彻落实赵总理的这一重要指示,对于进一步端正我们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保证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不仅是长期以来我国促进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法宝,而且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前情况下强调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对于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不仅要从有利于物质文明建设的角度,而且要从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来深入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  相似文献   

5.
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无论在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上,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长远意义。而要把这一运动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必须有好的党风作保证。同时,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的开展,也为党风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国家经历了十年内乱之后,在我们党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之后,正当全国人民在党的“十二大”路线指引下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时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新《宪法》)。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国宪法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新《宪法》的通过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对于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对于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对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逐步建设  相似文献   

7.
节约理念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理念,它来自实践,指导实践,意义重大。 一、为什么今天要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 为什么会在现在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个新的理念呢?从逻辑上看,它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化体现和必然结 论;从实践上看,它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惟一出路和必然选择。这样说,理由有三: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深化了我们对国情的认识。我们过去曾自豪中国“地大物博”,但后来逐渐认识到,“地  相似文献   

8.
从 195 1年 12月开始到 195 2年 10月胜利结束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是毛泽东亲自领导和直接指挥的一场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反腐败斗争 ,它使全党同志受到一次反腐倡廉的教育。虽然这场斗争已过去近 5 0年了 ,但它对当前新时期的党风廉正建设却有警钟长鸣的作用 ,至今仍能使我们从中吸取丰富的经验 ,得到深刻的教益和启迪。下面就这一运动的情况作一论述。建国初期的“三反”运动建国初期 ,人民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的政策。利用其对国计民生有利的一面 ,限制其不利的一面。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日益尖…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年全国要集中力量抓好两件大事:在思想政治领域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经济领域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这两件大事都十分重要,必须抓紧抓好。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贯强调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相似文献   

10.
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它长期以来就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法宝。今天的”双增双节”运动,与建国以来几次开展的“双增双节”运动有所不同,具有新的时代的特点。它既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方针。  相似文献   

11.
<易经>是早期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认为世界万物皆由阴阳两种不同元素组成."阴阳和谐"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才得以化生万物.<易经>之"和",是中国"和"文化的源泉,在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和"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文化仍然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重要文化资源,"和"的智慧和哲学在当代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荣鑫 《兰州学刊》2009,(3):13-16
诚如大卫·里斯曼所言,当今社会已经由生产性社会转向消费社会。然而,消费社会并不止于物的“丰盛”,其成为其所是的根本在于其具有完备的符码规则、话语体系。正因此,其呈现出平等、民主化的幻象。要透过幻象进而认识消费社会的真实的社会结构,需要通过解读消费社会的区分逻辑达成。笔者认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一书为我们提供了解读该区分逻辑的锁钥。在文章中,笔者在结构主义语境中对区分逻辑加以分析,以此为基础,解读《消费社会》中的区分逻辑。由此,揭示消费社会真实社会结构的生成原则。  相似文献   

13.
作为对当代文学英雄叙事传统的承接和延续,"新时期"文学"英雄悲剧"的叙事必然遭遇重构"个人"与"整体"关系的多重挑战;同时,与"受害者"和正剧英雄的形象相比,悲剧性"英雄"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人格建构要求."新时期"英雄悲剧的叙事不同程度地陷入叙事矛盾导致的文本困境,尖锐地暴露了个人自我的成长在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两难处境,也预示了当代文学英雄叙事传统的落幕.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哲学、诠释学和宗教现象学等视域加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言"的天与西方基督教中"言说"的上帝存在着以下不同:由于天"无言",使其所指隐含着多义性和随意性,而由于上帝"言说",使其所指被限定为独一的位格神;"无言"的天"出场"的时间性极其模糊,而"言说"的上帝"出场"则具有清晰的时间性;人与"无言"的天之间是"我与它"的共生关系,而人与"言说"的上帝之间则是"我与你"的对话关系;"无言"的天更多的是"直观地"启发人,而"言说"的上帝则往往"临在地"启示人;对于"无言"的天,人主要通过感悟和体会去认知,而对于"言说"的上帝,人只能借助信仰和激情去体认;"无言"的天以"道说"而澄明,"言说"的上帝则因其话语不断"冥化"而隐蔽.  相似文献   

15.
“两课”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三进”是“两课”的根本要求和归宿。如何卓有成效地使正确理论“三进” ,是关系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后继人才的大问题。多年来“两课”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也存在一些问题。课题组经过调研论证 ,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坚持“三进”重在“入脑”、教学内容务求科学、方法手段贵在创新、师资素质与时俱进的改进思路。得出结论 ,为了实现“三进” ,必须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 :价值取向由传授知识到转变思想的根本性转变 ;教育理念由教师中心到以学生为本的根本性转变 ;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灌输式到研究式学习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苏亦工 《人文杂志》2002,1(1):39-43
法律经常被解释为人类的意志 ,不同的志向可以创造不同的法律。中国古代的法律向称“王法”。“王法”的设立是基于帝王之志 ,而所谓帝王之志 ,不过是一种无穷大的私心 ,力图由一个人、一家人或一种宗派势力垄断政权、把持天下、包揽一切资源的产物。真正的王法真正的儒者宽恕之道 ,用现代术语来表述 ,就是要保障每个人的权利 ,实现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7.
“两课”教育肩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的教育重任 ,“知”“行”统一是“两课”教学区别于其他文化知识教学的突出特点。“行”重于“知” ,“身教”胜于“言传”在“两课”教育中尤为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8.
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是社会各界关注较多的一个"热点"话题.走出困境的思路在于政府与农民社会关系机制的重构,确立农民的主体性地位,组建基层乡民社会的"中间组织",使之成为凝聚与表达农民自己利益的实体资源,;同时也借此实现"以社会制约权力",改变民众在与国家基层代理人博弈过程中的弱势地位,并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非规范性行为"进行抑制.  相似文献   

19.
张维祥  段勇 《晋阳学刊》2007,42(2):37-41
自由是人的本性,但它必须通过人的物化活动,在人与人的社会联系中才能具体地实现出来.这样,人的自由本性又表现为人的自主活动特性和人的社会性,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随着人的自主活动和交往关系的发展,人们在客观上提出了全面发展自己的要求.但全面发展是离不开人的自由的,自由既是全面发展的前提,又是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即形成有自由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20.
李怡 《江汉论坛》2007,4(9):73-79
对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的关键词的梳理当从留学界开始,尤其是留日中国知识分子的知识与词汇的演变起了更为明显的作用.影响现代中国文化理念的诸多词汇如"民族"、"革命"、"世界"、"进化"、"新民"、"心力"等等都与留日知识分子关系密切.在我看来,其中的"个人"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自我"对于整个现代中国文学乃至文化价值观念影响甚巨,或者可以说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安身立命的新的立场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