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新地缘政治学复兴以来,中西方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地缘政治学做总体的评价和研究,意在尝试建构新型理论模式来重新焕发它的生命力,但是地缘政治学并没有实现本质的进步,也没有在理论上形成潮流,只是在原有基础上静静的重复和翻新.而实际上造成地缘政治学低迷状态的本质原因来自于冲突性的地缘政治观念,为了使地缘政治学在新时代下得到新的发展,就必须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探求以联合性的地缘政治观念的和平与合作思想为指导去建构地缘政治理论,这是地缘政治学获得生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娟 《理论界》2013,(11):16-18
批判地缘政治学是地缘政治学的新形式.奥图泰尔作为批判地缘政治学的代表性人物,将后现代主义分析和解构方法引入地缘政治学,通过分析“具体景观”、“选址”和“知识引用”的关系,提出地理是一种带有价值立场的地理知识或书写.在此基础上,他对话语生产主体和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揭示出这种话语和书写的背后权力的运行和实施.同时,他指出从现代主义情境到后现代主义情境的过渡中,出现了很多新地缘政治话语,但批判地缘政治学的任务,始终是质疑这些话语背后存在的“地理-政治性”问题.奥图泰尔批判理论最大的成就在于,他将地缘政治理论视为话语和书写,并从话语建构过程中发现理论中存在的问题,他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批判方法,为批判地缘政治学获得更大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地缘政治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研究世界或区域的地缘政治关系。除了通过对某个或某些地缘因子进行专项研究外,往往需要对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地缘政治关系进行综合性的整体考察,现有的地缘政治学相关概念不支持这种整体研究,因此需要建立能够用于整体考察地缘政治关系的新概念。本文参考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概念,构建地缘政治形态概念,并以此推导出整体考察地缘政治关系的基本方法,作为地缘政治学方法论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随着参与北极事务的国家不断增加,大北极地缘政治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地缘政治学对自然地理因素的认识在北极域内、域外国家权力的变化中得到了体现,形成了大北极地缘政治的物质基础。批判地缘政治学对思想观念的认识也在北极域内、域外国家的北极政策变化中得到了验证,形成了大北极地缘政治的思想观念基础。后批判地缘政治学对“领土”与“空间”的认识为构建“领土”与“空间”两种叙事提供了依据,从而提供了“北极身份”和“全球身份”并行并相互强化的大北极地缘政治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地缘政治学以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分析基础,为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环境提供了崭新的视角。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信息社会的初步形成,结构主义取代地理决定论将成为地缘政治研究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宋静  杨烨 《兰州学刊》2012,(3):171-176
文章通过梳理近现代捷克民族精英对地缘政治范式的思考历程,指出两者在捷克民族政治思想史中的对立性。面对国家身处欧陆夹缝的困境,反地缘政治学派则从道德政治的制高点对地缘政治的权力逻辑进行鞭挞,展示出捷克民族追求真理、正义和谋求独立、自由的民族精神取向。因此,反地缘政治学在捷克政治主流思想中占主导地位,但是在国家面临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地缘政治思潮总是不同程度地"回归"政治舞台。传统地缘政治学派坚持国家的统一性与对德国的斗争性,持不同政见者则表现出亲斯拉夫的意识形态取向,而捷克官方最终选择"和平分手、重返西方"的政策实践作为对地缘政治之争的历史性了断。  相似文献   

7.
张微微 《北方论丛》2012,(5):127-131
传统地缘政治坚信的海陆两极对峙及毗邻国家为敌的理论结构不符合全球化的时代特征,所以新的地缘政治体系结构应该是海陆联合的全球结构与合作性区域结构.而这样的结构需要新的更积极的功能定位,这种新结构所赋予的功能既不能是霍布斯主义的冲突与竞争,也不能是世界主义的超国家合作,而是力求实现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格劳秀斯主义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科恩根据后冷战时代国际权力的重新配置绘制了一幅全球化时代的地缘政治结构图,这是一种将政治世界作为不同等级——跨国家、国家和地方之间相互依赖的体系,将政治地球设想为不同发展阶段进化的统一体系。他突破了地缘政治学家仅关注地理环境与特定国家权势竞争关系的传统,使地缘政治学成为发展国际和平与合作的学说。  相似文献   

9.
朱振明 《阴山学刊》2010,23(2):9-15
随着文化产业化的发展与全球化过程的展开,文化产品在全球化流动和商业逻辑的支配中逐渐被整合入一般工业产品和商业服务之中。文化产业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和文化活动,而且因文化意义影响着权力关系而参与民族国家间的权力博弈,形成了一种影响施加机制。因此从"地缘政治"概念入手,采用跨学科理论分析的方法,提出"文化地缘政治"概念,来透视这种以地理位置分散或聚集为形式、以成员共享文化价值观为内容、以政治效果(国内的或国际的)为目的的机制是很有必要的。该概念的提出不仅揭示了文化产业传播的政治性内涵,而且为我国大国战略中的对外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参照系。  相似文献   

10.
美国遏制战略的地缘政治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期间德国地缘政治学派的名声狼藉并不意味着地缘政治思维及其研究方法的终结。美国的政治家们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不屑于提及地缘政治学,但是,通过对二战后美国遏制战略的剖析,我们不难找到其理论中的地缘政治思维,其全球战略的地缘政治结构也一目了然,历史的地理规律一直在延续。这种研究对于我们认识美国的外交行为具有恒久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