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东构成来看,有实质控股股东、机构投资股东和投机参与股东三类。其中,投机参与股东对公司的经营决策影响较小,机构投资股东也因其持股比例偏低起不到决定性作用,而控股股东对企业具有控制力。控股股东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决定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也深刻影响着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我们运用行为金融学的期望理论,构建了控股股东的价值模型,来研究其非理性融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严格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监管法规以及正确的常规收益价值取向,是遏制控股股东无限股权融资倾向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与资本结构理论明显背离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这既与我国在股份制改制过程中产权不明确导致的对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全有关,也与我国在资本市场发展初期市场上各种信号的无序混杂有关.偏好配股融资事实上是管理层对配股资金"软"约束的过度依赖,极易导致配股资金使用的低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以上海与深圳两市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2004-2008年度数据为对象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信息透明度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正相关,原因在于中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并且非理性投资行为普遍存在。同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水平与股权融资成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原因在于投资者对于国有控股上市的股票更多的关注于其"国有股"的概念,而对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票却更多的关注于其盈利预期与财务状况。  相似文献   

4.
已有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分析文献存在不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 ,控制权收益可以成为股权融资偏好的新解释。控制权收益是企业过度投资的直接动因 ,过度投资势必造成企业资金紧缺 ,在债务融资硬约束的情况下 ,首选股权融资是企业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股权融资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其对代理成本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由于大量需要资金,为了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更多的使用股权融资的方式获取资金.此外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国家经济调控也是以房地产行业为重心的,也使得研究其股权融资与代理成本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选取2009-2011年97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使用对代理成本影响较大的债务指标,构建较为完善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以检验股权融资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最后得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代理成本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建股权分置前后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差异的理论模型,然后结合Logit和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对股改前后上市公司融资偏好进行了专门的比较研究.结果证明,股权分置制度下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股权融资,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则更倾向于债权融资.这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有较明显的影响,股改后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有逆转趋势.本文的实证研究还发现:公司的破产风险、公司盈利能力和公司前五大股东的股权集中程度等其他因素也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有较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我国现时存在的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的偏好,从财务原理的角度对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进行了利弊分析,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其内在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应该权衡利弊,作出理性与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初,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融资门"事件使上市公司再融资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偏好股权融资的特点与啄食理论相悖,原因是多方面的.首要因素是有关的政策法规,以及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对政策法规掌握的松紧和力度.  相似文献   

9.
对2010年之前在沪市上市的批发和零售业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得出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63家批发零售业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顺序为:债务融资-内部融资-股权融资。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这种融资偏好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赫晓峰 《兰州学刊》2006,8(1):136-142
从代理理论角度看,公司治理机制是决定企业行为的一个重要制度问题,研究治理机制与中国企业的融资行为的关系,特别是股权结构对融资行为的影响,将有助于理解治理机制对于企业行为的影响,对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和规范企业融资行为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了统计性描述、相关分析以及加权平均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别分析了2000-2003年3886个次上市公司的基本现状、股权结构与融资结构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与负债比例是负相关关系,说明了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将导致负债水平进一步降低,这与我国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矛盾相一致;与西方学者的研究结果不同,管理层及董事会持股与负债比例成反比,这说明在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为主要代理矛盾情况下,股东可能会选择债务融资替代股权激励对经理人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决策黑箱:现代投资决策理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金融学关于经济主体投资决策的依据问题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传统金融学基于理性预期认为投资主体决策的依据是信息;而行为金融学则从非理性出发认为主体决策不仅依据信息同时还由心理和情感因素决定。由于金融市场中投资主体理性选择与非理性选择的同时存在,在承认理性选择行为的同时,暗含着对非理性选择行为的默认,认为投资决策是一个存在"决策黑箱"的心理过程,投资主体依据理性还是非理性主要由主体情绪和信息获得与处理的复杂程度决定,对于相同的信息投资者根据当时的市场环境得出不同的判断,导致证券价格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决定集群行为的大数定律最终会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伦理角度就信用缺失对股权融资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加以阐述,将以最具代表性的投资对象之一上市公司即融资主体为论述工具,透过上市公司的种种不诚信行为及其后果,给以定性、定量的研究并确定信用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对股权融资的重大影响,并就现阶段信用缺失的原因进行剖析,对如何建立良好的股权融资信用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股权融资偏好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股利分配是公司借助市场作用调整财务状况的重要手段 ,而融资是上市公司筹措资金的手段。本文拟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出发分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的主题是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模式,股权集中程度是否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行为。研究选取2001年100家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为分析对象,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决策模式与国外一些理论或实践经验不完全一致,研究从技术和社会制度等方面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西方股利政策普遍认为,现金股利是控制代理成本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市场环境,存在非常严重的代理问题,导致现有的股利分配制度不仅无法充当控制代理成本的工具,而且使代理问题难以得到解决.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对股东的收益贡献甚微,重融资轻回报的现象非常严重,股利政策对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代理成本和交易成本都较高.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基本特征出发,以降低代理成本为目标,优化股利政策的措施:实行稳定股利政策,使派现成为上市公司的自发行为;降低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之间的成本差异,鼓励上市公司使用债务融资工具,为最优股利政策的制定创造条件;增强投资者的权利意识教育,提高甄别股利政策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虽然出现了“上市公司发债强于发股”的优序融资现象,但和经典的优序融资理论强调的发债成本低于股票融资成本是不符的,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虽然有所增加,但依然较少,低于发债的利息成本.主要是债券和股票金融管制程度的差别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如果债券发行管制放松,就会改变上市公司再融资对股权偏好的选择,企业发债对股票融资产生了替代效应.同时,上市公司大股东出于对控制权和财务杠杆的考虑以及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而偏好发债券.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在不同股权集中度下负债融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股权分散企业,不管是高成长性还是低成长性的企业,负债都表现为抑制过度投资行为,即负债的相机治理起主导作用;股权集中的低成长性公司,负债不仅会产生相机治理效应,而且产生过度投资行为,在两者共同作用下,后者作用大于前者,企业最终出现过度投资行为;股权集中的高成长性企业,负债融资会导致企业的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18.
传媒上市公司是中国传媒业的主力军,对文化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正处在产业化起飞阶段的中国传媒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投资行为呈现随意性和非效率特征,缺乏多元化投资,这显然不利于实现传媒企业和产业整体价值最大化.基于非平衡面板数据的计量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传媒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股权结构、资产特性对投资效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应尽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资本主导型传媒产业投融资体制,以更好地推进中国传媒上市公司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于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来说,有效市场假设的实证检验在短期内是否有效依然充满争议,而在长期这一假设却是成立的.行为金融学借助于人的"非理性"行为和投资者情绪来解释资本市场上的某些短期"市场失灵"现象.然而,对尚不成熟的中国资本市场而言,套用这个"市场失灵"理论来解释中国资本市场运行低效率以及大量的异常现象就难免会令人误入歧途.文章以有效市场假设为逻辑起点出发,试图从"双重失灵"的角度来解释中国资本市场运行低效率以及某些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2000~2006年期间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募资项目的立项与变更较为随意、大量募集资金被关联方占用或闲置以及虚假投资等问题.在有限样本数量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实证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