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基于1997-2017年我国31省份(不合港澳台)面板数据,从政府支出视角解析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机制.主要结论为:第一,老龄化抑制了经济增长,且东部地区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同时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中部地区促进作用最明显;第二,老龄化与政府支出通过协同效应会对经济增长进一步产生影响,老龄化的加剧使得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反之亦然;第三,面板门槛模型结果表明,当老龄化跨越门槛值后,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第四,从影响路径看,老龄化和政府支出都会通过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两类中介影响经济增长,但两类中介的影响机制存在明显差异.通过人力资本,老龄化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而通过技术创新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政府支出则通过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促进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面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积极促进国防经济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目标,应重新审视国防经济建设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增加军民技术转移投入,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改革军事采购制度,在国防经济内部引进市场规则和商业竞争规则;建立高度弹性的国防动员制度和军民一体化的国防经济体制,加强国防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科技对经济促进作用的发挥,需要技术服务体系作支撑.技术服务体系与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共建渝鄂湘黔交界地区技术服务体系,对于消除行政区划壁垒,整合科技力量,提高科技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在渝鄂湘黔地区应促进科技投资主体多元化;搭建跨行政区技术交流平台;提高跨行政区技术服务体系科技服务质量;构建完善的科技法律和法规体系,以促进技术服务体系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几种制度因素进行度量的基础上,利用中国29个样本地区1995—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制度因素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所不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在中部地区,产权多元化和市场化有助于经济增长,而在经济最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和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对于中西部地区,政府适度干预有助于经济增长,总体回归结果显示政府干预与经济增长水平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5.
提高创新效率对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能通过促进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对创新效率提升产生积极影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间的中介变量;不但本区域数字化能显著促进本区域的创新产出增长,而且本区域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周边区域的创新产出增长;当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占比较高时,会增强数字经济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数字经济增长都会促使相邻地区专利申请授权数快速增长;在全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会逐渐下降。因此,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促进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发挥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对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各地区包容性增长水平进行了客观评价,接着引入绝对趋同和俱乐部趋同理论对中国省际包容性增长水平进行了空间趋同性检验,并对包容性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结论表明,中国各地区的包容性增长水平在2000-2011年期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存在东中西部的梯度差异;包容性增长不仅存在绝对β趋同,中、西部地区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俱乐部趋同;在四大驱动力中,市场力是促进中国及省际包容性增长的主导动力,外向力在各地区均发挥出一定的促进作用,行政力在中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东西部地区作用不显著,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使用中国最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的专利数量和经济增长数据,构建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SGVAR)模型,实证研究存在空间关联时地区专利数量增长的动因和专利数量增长是否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专利数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已有专利累积效应和国内学术研究成果的快速增长,没有显著证据表明地方政府的资助政策扭曲了理论角度提出的专利数量增长成因。地方政府主要针对发明专利的资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明专利的经济效应,但长三角地区专利数量增长仍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创新战略导致的"泡沫"对专利经济效应的抑制程度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8.
ASW理论框架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通过市场规模效应、贸易缩减效应以及市场规模与贸易开放的交互效应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以ASW理论框架为基础,将中国28个省区按照地理接壤原则配对成125对邻近省区样本,采用1993—200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GMM估计发现,中国省际间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总体上可以显著地促进省区经济增长,其中完全一体化对省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市场一体化的促进作用。分区域进一步分析发现,区域内经济一体化对中部省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高于东部和西部;跨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高于区域内省区间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研究较多,但绝大多数的研究都忽略了地理位置对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经典理论一般认为经济或金融发达的地区对周边都会有正的外部性,可现实却不一定如此.本文运用空间计量的Moran's I指数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全局和局部的检验,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都具有很强的空间依赖性,同时这种依赖性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强,有些地区虽然农村金融发展水平高,但是对周边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此外,我们还运用空间误差模型SEM对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基本上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2007~2015年高新区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科技活动经费对经济增长起重要作用;增加研究与实验发展(简称R&D)经费对经济增长仍然有促进作用;科技活动高端人才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为进一步促进高新区经济增长的质量,从科技高端人才培养、R&D经费投入、产业规划和科技金融四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以及不同产业比例结构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影响。文章利用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作为横截面,通过2001~2010年样本组成的面板数据采用一阶差分的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分析资本和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研究发现经济发展的惯性作用表现出动态效应,固定资产投入的实物资本和教育投资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促进作用;我国经济增长目前主要由工业推动,东部发达地区投资研发的大力投入对经济增长有较大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的研发投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有进一步发挥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已由数量规模的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发展瓶颈。基于2011—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匹配数据,考察人工智能应用对我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机制,可以发现人工智能应用对我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且稳健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应用较大幅度地提升了国有企业、非沿海地区企业及高技术行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政府应通过各种财政支持措施对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引进、应用及开发予以补贴及税收优惠等,在加大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等机器人技术应用力度的同时,要转变技术创新模式,加强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养和劳动者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提升,充分发挥产学研之间相互合作的协同创新优势;扩大中西部地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更大程度发挥其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信息化金融已经逐步渗入到我国农村并影响着其农村经济发展,当前我国关于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农村金融发展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文献研究上还不够详细,文章基于中国2006-2010年1743个县(市)的数据,实证检验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农村金融发展影响了农村经济增长,即信息通信技术水平高的地方,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表明了要加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展电子化金融服务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趋势,但低碳排放不能放弃经济增长。为了确保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我们不能彻底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只能通过"抓大关小"实现节能减排。就目前情况来看,让民族地区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发展低碳经济,还不具备技术条件和资金条件。因此,四川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应首先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比较完善的一种市场机制,即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机制、清洁发展机制,大力发展低排放经济开始。  相似文献   

15.
依据1984~2005年胶东半岛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和GDP时间序列数据,对FDI与胶东半岛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胶东半岛经济增长与FD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即FDI对胶东半岛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FDI产生的供给效应对胶东半岛的GDP的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胶东半岛的GDP增长也对FDI的流入产生极大的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和人力资本的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依据西部地区1995年到2010年的宏观统计数据,通过计量分析首先得出物质资本在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面起主要作用,人力资本的发展相对滞后,与物质资本的发展不匹配。其次分别分析了不同层次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差别,结论认为基础教育的作用最大,高等教育次之。最后针对实证结果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方面提出了关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本文是对西部地区过去经济发展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我国煤炭大都集中分布在欠发达地区,因此煤炭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成为资源经济和区域经济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而对"资源诅咒"及其传导机制的研究是这个问题的热点.本文利用贵州省地区层面面板数据控制了导致经济欠发达的非资源因素来单纯考察煤炭资源开发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在1997年之前,煤炭开发对经济增长存在负效应,且这种负效应主要源于不利的煤炭价格体系;1997年之后煤炭开发对经济增长率有着正相关的影响,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源于宏观的煤炭开发政策.本文的研究对理解"资源诅咒"现象在我国的发生特征,以及煤炭资源富集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贸易不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且是促进技术溢出和知识扩散的主要途径。国际贸易影响一国或地区技术进步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拓宽国际信息交流和知识扩散的渠道,加速各国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二是加剧各国企业的竞争,迫使企业不断追求新技术和新的经营管理理念;三是技术落后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中间产品,可以促进引进国的学习模仿和二次创新。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R&D与经济增长及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技术流动所决定的内生技术经济增长机制将对经济增长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证检验,我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说明相对于庞大的人口规模而言,我国人力资本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此外,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存在许多现实问题,高级人才多集中于外资企业和政府机构,在分配结构上出现两极分化,而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因此,根据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和未来趋势的分析和判断,必须从提高教育水平、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增加科研投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等方面加强政策导向,推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采用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以及就业密度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服务业物质资本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弱化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也由正转向负,而服务业就业密度、经济开放水平等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加强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协调发展;同时应提高我国服务业的集聚度,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