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经济增长、教育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现代产业转移是传统产业转型、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劳动力的转移是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规模扩大和垄断性下降提高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加速了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在增加劳动供给的同时通过现代产业部门的作用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工资性收入的提高既是劳动力的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又是劳动力转移规模扩大的结果;教育对工资的作用不是单向的,工资性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样诱致劳动力提高对教育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2.
王引 《天府新论》2004,(Z1):45-46
数据分析表明,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呈增长态势,但社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增长乏力,甚至有下降趋势.为了解决四川省农村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需要加强计划生育控制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创造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英格兰初步形成了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乡村社会产生"推力",城镇特权地位产生"拉力",吸引和拉动农村人口走出土地走向城市.与此同时,乡村也存在阻碍劳动力转移的"拉力",城镇也存在不利于人口流动的"推力",正是在上述各种"拉力"和"推力"因素综合作用下,中世纪英格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获得一定发展,畜牧业、纺织业等非农行业逐渐兴起,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后来工业化和城市化都继承了这些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明晰市场经济秩序本质和劳动力市场秩序概念的基础上 ,归纳分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中存在的三大方面的秩序问题 ,一是劳动力市场存在功能缺陷 ,如劳动力市场总量供求失衡 ,工资价格信号机制不灵敏 ,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等 ;二是劳动力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 ,包括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以及合同条款的规避 ,劳动力流动不规范等 ;三是劳动力市场存在法治的盲区 ,如存在非法劳动力市场和非法雇佣等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的GDP以高速率增长,但价格却出现下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局面,即"一高一低"有违经济规律的现象。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国劳动力教育、体制激励、管理水平等有效的增长因素的淡化作用,而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没有减少。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高增长速度过程也是我国劳动力快速成长过程;制度创新、劳动力合理流动与配置、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产业结构调整都是我国劳动力成长的影响因素,其中劳动力迁移投资、制度创新是我国劳动力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能有效提升人力资本,促进劳动力质量提升.但用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指标代表人力资本存在很大缺陷.  相似文献   

7.
面对2007年突然开始蔓延的“民上荒”,文章透过对劳动力供给与需求总量变动趋势的分析,指出这种现象并非周期性的暂时现象,它标志着“人口红利”将逐步消失,我们已经开始处在迎接“劳动力短缺”到来的过渡期。科学地认识劳动力供求转折点的阶段变化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未雨绸缪,为“劳动力供给短缺”的到来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也为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是基本的生产要素,其流动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尚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缺乏一体化的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而劳动力流动性的提高恰恰有助于打破地区间的贸易壁垒,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减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障碍,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从而提高劳动力流动的资源配置效率,这将对中国经济以及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多区域劳动力流动决策计量模型,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截面数据进行的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地区间实际收入差异是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流动限制性政策、流动距离所带来的流动成本对中国劳动力流动模式影响显著,而贸易与劳动力流动存在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被卷入工业化的亿万农民一直处于候鸟式的"两栖"流动之中,这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扭曲和失衡。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城市化的悖论之中:城市化旨在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市民,而结果却是,外出劳动力流动一般并不伴随着定居行为。城市化的就业悖论起因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破解城市化就业悖论及其困境,必须从建立起一个更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入手,切断劳动力滞留于二级市场的循环,彻底解决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劳动力市场失衡问题,将劳动力供求关系调整到一个顺畅的轨道上来。而基于弹性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自主性择业假设,以大都市圈为核心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我国城市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市场和国家在市场转型过程中各自扮演的角色功能被归结为"劳动力商品化"功能和"去劳动力商品化"功能;通过观察欧洲成熟市场国家、东欧市场转型国家以及中国的市场和国家各自"劳动力商品化"角色功能和"去劳动力商品化"角色功能是如何影响劳动力寿命的,本研究验证了劳动力寿命的市场化假设、国家福利假设以及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假设,并同时发现了作用于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劳动力寿命的补偿性延长和激励性延长的区分。市场转型实践中市场和国家分别扮演的"劳动力商品化"功能和"去劳动力商品化"功能缺一不可;国家力量的退却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市场的前进,国家力量在劳动力去商品化福利供给上的加强,是促进市场转型和市场发育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