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文献记载的蜀身毒道,即今学术界通称的南方丝绸之路,是史籍所载最早的中西交通线路。一系列史实表明,最早从中国进入印度地区从事商业活动的是蜀人,由蜀人商贾长途贩运丝绸等蜀物到印度而引起了丝绸的传播,由丝绸的传播而引起了丝绸之路的开通,进而从一个重要方面沟通了中国与欧亚各古代文明的交流和互动。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代,成都平原古蜀文明高度发展,逐步演进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高地,进一步通过西南夷地区(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向西开辟并发展了与缅甸、印度、中亚和西亚的交通线路和经济贸易关系,一直延伸到欧洲地中海地区,向南开辟并发展了与东南亚大陆的交通线路和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并将古蜀文明传播到南中国海。这几条国际交通线和贸易通道,学术界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纵贯欧亚,是古代欧亚大陆途程最长、历史最悠久的国际交通大动脉之一。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对外贸易线路,是中国与西方交流史上最早的陆路交通。经由南方丝绸之路进行的贸易,最早让西方了解中国,也最早让中国了解西方,丝绸、蜀布、邛竹杖等产品畅销海外,让中国享有“丝绸之国”的美誉。 相似文献
3.
南方丝绸之路具有开通较早、运行时间较长、路线较多以及路况复杂、管理不易等特点。对南方丝绸之路的拓建、路况、通行之难易,以及驿站设置、治安管理等方面,历代史籍记载甚少,资料亦十分零散,致使后人难知其详。笔者收集、梳理有关资料,较全面地研究秦汉至清代南方丝绸之路之拓建、路况、驿站设置与治安管理等方面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国的一切对外交通线,都被誉为“丝绸之路”。中国西北部沙漠中的丝绸之路早已闻名遐迩,而中国西南部的一条隐藏在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中的丝绸之路,长久以来却鲜为人知。作者对西南丝绸之路的形成及其在中印文化乃至东南亚文化的交流进行了论述。认为,西南丝绸之路的形成早于西北丝绸之路,且西南丝绸之路实际上成为了东西方文化及南北文化交流的中间区域,起到了历史文化的地理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5.
蜀身毒道分为东西两线,其中东线从成都出发,南行由岷江道经四川乐山,再由四川宜宾五尺道经云南昭通、昆明,在大理与蜀身毒道西线永昌道连接起来,自先秦以来,便是古蜀文化南下进入云南腹地的必经之地,是蜀王扼制西南各族群以称雄长的据点,也是秦汉王朝开拓西南夷的前沿,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7.
蜀身毒道成都段,主线由成都主城区出发,经双流、新津、邛崃至雅安;多条纵横交错的支线中,一条主要的支线经温江、崇州、大邑、邛崃至雅安。在主线和这条重要的支线中,邛崃作为蜀身毒道成都平原段的最后一站,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有“天府南来第一州” 之美誉。 相似文献
8.
9.
10.
漫漫蜀身毒道,南出成都段后,就进入了灵关道。灵关道又称零关道、牦牛道,是指蜀身毒道起于四川雅安市,经凉山州、攀枝花市,止于云南楚雄州的一段道路。灵关道上接成都段,下连博南道,是南方丝绸之路国内段最长的一条道路。灵关道的道路具体走向,主线接成都邛崃市,经芦山-天全-荥经-汉源-甘洛-越西-喜德-冕宁泸沽-西昌-德昌-会理-攀枝花-云南楚雄州大姚-姚安,而后接大理市。灵关道是蜀身毒道的主干道,行走在川西高原的高山峡谷之中,跨过青衣江、大渡河、安宁河、金沙江等大江河,翻越大相岭、小相岭等大山脉,地势险峻崎岖,关隘重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具有悠久的交通文化。自步行时代至马车时代,中国古代交通技术在人类交通史上都处于领先地位,蕴涵其中的交通伦理亦经历了从部族伦理的自为存在到民族国家伦理的自觉反思之转变。继承与批判的统一,是研究中国古代交通伦理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数干只彩蝶破茧而出,一齐飞翔在鹏城上空,“中国第一村”再现干年丝绸文明与荣耀。2009年5月15日下午,在第五届文博会盛大开幕、鹏城共庆的时刻,分会场——南岭·中国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简称“中丝园”)也隆重开幕。中国商务部茧丝办副司长李朝胜、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李春洪、深圳市人大副主任邱玫、 相似文献
13.
中国省域交通与城市化的耦合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文章选取多项指标考察我国交通系统和城市化系统,并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函数分析了2007年中国省域的交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的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的"交通一城市化"协调关系还处于中低阶段.今后应加快城市化发展,发挥交通对城市化进程的积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代中国与阿拉伯之间的海上交通已很发达。由于两国商船来往频繁,故对由巴士拉出航,经波斯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到中国的航线,或者从广州起航,经越南海域、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洋、波斯湾至巴士拉的航线,无论阿拉伯旅行家的游记,还是唐代的官方文书,都有详细的记载。尽管此前不少中外学者对这些航线有所考释,但仍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广东社会科学》2017,(3)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也在迅速增长,本文在考虑多种要素对于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基础上,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对经济增长的模型,利用2003~2013年的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值为0.025,表明其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大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非常显著,而对小城市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公交车、出租车和道路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经济增长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都体现在小城市。因此城市需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选择适合的交通方式,大城市应继续发展轨道交通,在发展过程中推广PPP模式,增加轻轨与市郊铁路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都要谈及毒药,并且"毒"概念的形成过程具有相似性,但在不同语言中记录这个概念的词的词义系统却不尽相同,这与中西医药学不同的哲学背景有密切的关联。基于此,暂且选取汉语中"毒"一词,从该词的本义入手,描述了该词的词义演变状况及其与药物有关的词义系统,分析了"毒"词义演变的因素,重点探讨了不同时期不同哲学思想影响下中医对其不同的认知对词义的作用,以期展示不同语言文化中词义系统与哲学思想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6,(9):116-124
伴随着造船技术与航海经验的发展,唐、宋王朝与朝鲜半岛的新罗、高丽王朝之间的交往,很多时候是通过两地之间宽阔的海域来进行的。这一海上交通的开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两地移民的地理中心。伴随着双方海上贸易和海上移民活动的开展,一个区域性的"核心圈"得以生成。对于基于海上移民与海上交通而生成的"核心圈"内的人民来说,由于他们拥有共同的历史、文化、制度经验与认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社会之构建。尽管在东亚海域这样一个共有的生活圈里,对于这些恣意泛海漂移的移民来说,国家与国境并不具有排他性;但移民群体一旦踏入异乡,依然面临一系列的社会、文化适应性问题,以至于在本土居民与移民之间的心理认知上愈发觉察到了"自我"与"他者"的隔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