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太炎晚年治国学由求真转向致用,强调国学的目的是修己治人。他从儒家经典中选出《孝经》、《大学》、《儒行》和《丧服》,称之为“四经”,以为它们乃六经之要旨,万流之汇归,国学之统宗,以此提倡儒家的孝道、礼制和伦理道德,试图改变世道民心。“国学之统宗”即使在国粹派中也并未得到认同,它在国学运动新倾向成为主流之后是国粹主义存在的一个极端,是最“国渣”的典型。我们回顾章太炎晚年的国学观念,对于认识近年国学复兴出现的国粹倾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国粹与国学——评章太炎的学术思想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世的革命家和学者章太炎是国粹学派的重要人物,又是第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学大师。他是从固有的学术观念来保存国粹,提倡国学的。他以为国学的内容即是儒术和读经,治国学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小学而研究经学。他所理解的经学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古文经学派的经学,其治学目的和途径是遵循古文经学派的道路。由于受国粹派保守思想的影响和古文经学派门户之见的局限,章太炎在有关国学论著里表现出复古的倾向.他不是以求真的态度来对待新资料和新学科的,由于好奇和恶新使其治国学的道路陷于困境与歧途,为我们现在研究国学留下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3.
孟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长期以来,语言文字学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的一些主流论断对章太炎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出现了误读或误解.太炎先生的国学包括国学、国粹、国故三个重要概念,语言文字学是其基础,思想史是其核心.通过对其国学概念原旨的阐释,对其学术思想和国学实践的追根溯源可知,太炎先生的国学研究具有高度的实践品格与自觉的现代精神,他的国学研究以民族独立思想为核心,国学实践与他对中国社会的改造密切相关;在弘扬国学的同时,他对国学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现代反思,积极探索国学的现代形式.当然,他在推广国学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教训.太炎先生的国学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锐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54-57,63
章太炎在诸子学研究领域里对于法家有着一套自己的看法。从批判儒学的角度出发,他对法家人物所具有的精神进行了褒扬,并指出了法家在治国方面的实效性,以此来反衬出儒学的种种弊病。法家观同样影响到他的平等思想。他认为法家所塑造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具有平等特征的,足以为今人所借鉴。并以此作为强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色的重要论点以反对西方的代议制度在中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作为清末民初时期著名的学问家兼革命家,章太炎的学术思想与其民族主义思想的立场始终息息相关。“假复古之事业,寄革命之精神”,是他在其时西学浪潮滚滚而来之际大力提倡国学的隐衷所在。而他对魏晋时期的学术思想之所以给予高度赞赏,除了因为这一时代与当时社会背景颇多相合之处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章氏本人一贯的种族革命立场使然。 相似文献
6.
7.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学问家,他与民国时期两任大总统、三任副总统的黎元洪过从甚密。章太炎对黎元洪的青睐,半出于民初政治斗争的需要,半出于他对黎元洪个人品德的钦慕和对黎元洪所予帮助的感激,而民初政治斗争的需要是章太炎看重黎元洪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严复与章太炎都是近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严复以传播西学闻名于世 ,章太炎则是名垂青史的国学大师。最近 ,我们发现俩人之间有许多交接点。倡西学者兼论国学 ,讲国学者也采西学 ,有时不谋而合 ,殊途同归 ;有时水火不容 ,针锋相对。研究严复与章太炎的重合思想 ,有助于深刻认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复杂流程。《天演进化论》与《俱分进化论》近代西方国家的进化论传入中国 ,成为思想界的进步学说。严复与章太炎从不同途径接受了进化论观点 ,而且各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严复的《天演进化论》与章太炎的《俱分进化论》代表了他们的进化观 ,反映… 相似文献
9.
章太炎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也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激进分子。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中,章太炎是对王船山评述最多,也最为推崇的学者之一。在章太炎对王船山的评述中,主要集中在对王船山的民族思想、王船山的历史观,以及对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王船山、顾炎武、黄宗羲的比较等三个方面。出于排满革命的需要,章太炎不但高度评价了王船山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气节,同时在民族思想、进步的历史观等方面继承和光大了王船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值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章太炎晚年设坛讲学于苏州。他所讲的《诸子略说》在论道、法、墨、名诸家时,有借学术以论政治之处,主要与蒋介石、汪精卫及抗战有关。他痛恨汪精卫的媚日卖国,希望蒋介石独揽大权,实行专制独裁,运用道家和法家的权术将文臣武将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统一力量抗日救国;他贬抑刻意任法的商鞅,希望蒋介石实行墨家的兼爱之道,以凝聚民族力量,一致对外;他贬斥名家的诡辩派,褒扬名家的循名责实派,希望同胞各负其责,担当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1.
迫于西晋末年的国破则家难存的现实教训 ,两晋之际士大夫意识到国家的重要性 ,在渡江前后逐渐认同了司马睿为国家的象征 ,由西晋后期关注自身生存和家族利益 ,于东晋初期转向对晋室的拥戴。家国一体、忠君报国等儒家传统家国观念得以复苏 ,因此 ,关于魏晋士大夫不顾社稷的安危而惟求身家自保的传统观点 ,似不适于东晋时期 ,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论大众传媒参与下的国学教育与国学教育教师培养——以电视节目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艳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7-41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已作为一门必修课进入到很多中小学课堂。但是,目前存在着合格的国学师资普遍缺乏、国学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等问题。本文以国学教育教师如何利用电视节目资源开展课堂教学为例,针对大众传媒参与下的国学教育与国学教育教师培养提出建议,以期能够帮助提升国学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中小学国学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佛庄证孔,是章太炎借道佛义理解读儒家经典、融通儒释道的方法之一.他以“齐物”、“布施”证“忠恕”,以“无己”、“断人我法我”证“绝四”,以“有待”、“缘起”证“天命”等,一则说明儒释道之间具有贯通性,二则恢复了曾经被他贬低的儒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15.
谯国戴氏自两晋之际南徙,侨居于南徐州地区之丹徒,东晋中期有支系再徙居浙东剡县。根据其家族相关人物仕宦与婚姻等情况推测,谯国戴氏门第当属于士族社会之中下层,且家族支属不繁、人数不众,是士族社会中典型的小族之代表。晋宋之际,其家族人物戴逯加入北府军团,以武勇称,戴逵父子则以隐逸著名,一度提升了其家族的声誉。戴逵与其子戴勃、戴颙一门隐遁,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隐逸世家,戴逵、戴颙以通隐交结士族上层,体现出当时隐逸风气的变化。不仅如此,戴逵父子还有文学艺术、儒学思想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在音乐、绘画、雕塑等方面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其儒学根底则决定他的思想特质及其对待佛教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17.
章太炎一生究心医术,撰著医论一百多篇,精研伤寒、霍乱等病。他对中西医的长短认识清晰,既融合中西,又彰显了中医的价值,并积极探索其发展途径。他研究中医的主要根源不在职业需要,而在国学家的文化关怀。章氏医论折射出近代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与其国粹思想一脉相承,体现了他对于中国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相似文献
18.
鲁迅"魏晋文章"风格的形成,源于他早年在越地对"魏晋文章"的喜爱.章太炎则提升了他对"魏晋文章"的自觉,并以一种既严密锋利又博大深厚的文风,影响到鲁迅对于"魏晋文章"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9.
求是与致用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学术价值取向.作为晚清古文经学代表人物的章太炎虽然深受实事求是方法论的影响,但在有些时期对致用也多有强调.具体来说,章太炎早年的思想表现出明显的致用倾向;1906年开始,从致用转入对求是的追求;到了 1920年后,又开始强调致用的重要性.这种变化有社会现实因...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