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论成本收益视域下反腐败行为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的本质是利益委托和权力代理的勾结与合谋,其对公共权力行使和资源分配有着巨大的腐蚀作用,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危害。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用经济学方法和原理来阐释和评价人的行为价值,并逐步形成了一种理论分析法学———法律经济学。运用法律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将我国反腐败制度的成本和收益量化,以期为执政党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提供合理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土地寻租问题的治理——以公共选择理论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寻租是中国土地腐败的重灾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用地需求的不断增加,土地的价值也在不断攀升,土地寻租现象日益严重.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因为"经济人"存在逐利动机,政府公职人员从事土地寻租的收益远大于成本,同时公众从事反土地寻租活动的成本远大于收益.因此,要减少甚至杜绝土地寻租现象,就必须加大土地寻租的成本和反土地寻祖的收益,同时减少土地寻租的收益和反土地寻租的成本.  相似文献   

3.
基于公共选择理论视野的政府自利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自利性主要是指政府的不合理利益及其实现。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看,政府自利性有政治学和经济学两大渊源,可以划分为政府官员自利、政府部门自利和政府整体自利三个方面。其主要表现在公共政策失效、公共物品供应低效和政府扩张诸方面。公共选择理论从规则变革和引入竞争的角度提出了对政府自利性矫正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庆菊 《东岳论丛》2007,(5):190-192
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PCIA)传统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到70年代时,这一传统的学者已经逐渐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数学研究和经验研究的成果,在随后的30年时间里,这一传统的许多重要学者都相继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PCIA研究的成果获得了各方面的承认,虽然还不能说在各个学科成为主流,但至少已经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了。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国外的研究成果逐步翻译、介绍到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学者也开始基于这一传统开始了本土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政治肌体上的恶性肿瘤,反腐倡廉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治生活的主旋律。处在转型期的中国,腐败现象呈现出新的特点,腐败的治理变得尤为重要。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础,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为辅助,以探求腐败利益链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国情,以选择控制源头为重点,构建一套集训诫、惩治和预防功能为一体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入世的大背景下 ,国际规则正成为我国社会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应抓住这一重要历史契机 ,借助来自体制外部的强劲动力深化改革 ,着眼于创新的制度安排 ,从反腐败的根本出发点———制约权力入手 ,封闭现存制度的缺口 ,严格规范政府权力的运作 ,从而最终实现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公共选择的分析方法与行为假设包括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和作为交易的政治。在公共选择理论的视野中,职业许可是规制俘获、政治屈从或不计代价率性而为的结果。以公共选择理论对职业许可进行解释,其价值在于对改革和完善职业许可制度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其局限在于该理论对人性的刻画过于绝对,忽视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多面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对理性经济人在我国知识产权行政处罚制度中的选择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制度内不同行为主体的制度偏好、行为策略和效用追求,提出了以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增量的总体效率作为判断制度优劣的标准.并认为.以特定时期内优先确认的群体利益为核心对知识产权行政处罚制度进行制度安排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选择途径.最后.文章以上述标准考察了我国现存知识产权行政处罚制度存在的制度性问题,并在阐释阻碍和推动制度变革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知识产权行政处罚制度进行制度选择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及“善治”概念日益成为公共管理的核心概念,公共治理的核心手段为公共政策,其中首要的环节是公共决策及其体制问题。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过程的关键环节,公共决策的质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共管理水平的高低。按照公共治理的要求,必须改革公共决策体制,听证制度就是在公共决策领域中进行探索的一种历史性成果。  相似文献   

10.
公共选择理论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分析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行为特征,为揭示我国公共权力非公共运行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提供了一种理论范式。我国应该从以权力制约权力的体制建设、建立公共权力运行的社会制约机制、完善公共权力运行的法制约束机制、加强公共权力运行的伦理规范这四方面对公共权力的运行范围和运行过程实施强有力的制约与监控,最终实现控制公共权力非公共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李宇虹 《云梦学刊》2002,23(4):28-30
反腐败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在邓小平理论中,对于反腐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腐败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及如何惩治腐败等问题都有深刻的论述和科学的分析,形成了内涵丰富、颇具特色的反腐败理论。  相似文献   

12.
公共产品均等化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目标,从制度层面考察公共产品的分配,对于构建稳定有序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共产品分配领域一直体现着较强的制度安排,与社会理念和价值诉求密切相关。在构建稳定有序社会的过程中,公共产品分配的制度安排与社会理念互相形塑、互相影响。从制度环境、制度主体、制度客体角度完善公共产品的分配,必将成为构建稳定有序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布坎南等人在把国家视为"经济人"的基础上创立了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用一种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一种非市场决策或政府政治行为及过程的"新政治经济学".利用它来对我国政府管理行为进行借鉴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布坎南等人在把国家视为“经济人”的基础上创立了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用一种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一种非市场决策或政府政治行为及过程的“新政治经济学”。利用它来对我国政府管理行为进行借鉴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虹 《江淮论坛》2008,(3):58-63
会计政策选择是会计准则剩余权利的重要表现,本文围绕会计政策选择管制的成本收益问题,在首先界定成本收益概念和组成内容的基础上,就建立会计政策选择管制的成本收益模型提出了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从政府失灵、政府部门利益、政府规制俘虏、政府寻租等理论入手,分析放松政府规制及对规制者规制的理论沿革与发展,提出了政府规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是为市场运行提供了恰当的制度基础,而最大的损害是对市场运行进行任意和过度的干预,为保证政府对市场规制的有效性,需要确立和强化对规制者进行规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公共选择是当代西方新兴的一种理论,它强调用经济的方法来分析政治问题,对公共领域的各种复杂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试图借助于这一分析工具提出当今中国的公共领域治道变革进程中应当提倡多元化决策和开放性文化.  相似文献   

18.
公共利益是房屋征收行为的根本依据,但是法律规定中对"公共利益"的模糊界定以及公共利益理论内涵本身的不确定性,使房屋征收实践面临严重的公共利益困境。基于公共选择理论构建的"盈利性—外部性"渐变轴模型,可以为讨论公共利益困境提供有益的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将是否具有正外部性作为判定公共利益的标准,证明了盈利性与外部性可以共存,商业利益并不必然与公共利益相冲突。基于A区危房改造案例的分析显示,在房屋征收中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并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应通过完善"公共利益"论证程序,有效防止行政机关滥用公共权力,以公共利益为借口侵害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公共选择理论运用经济学方法考察包括政治领域的集体决策在内的“非市场决策”,它的两个基本要素——交易理论和经济人假设可以归结为 :自利行为是普遍的 ;个人偏好先于制度并解释制度安排。公共选择理论将利益赋予权力、职位、金钱等狭义内涵并适用于所有社会场景 ,否定利益随制度背景不同而变换。个人偏好是具体制度培育的结果 ,用个人偏好反过来决定制度设计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内在矛盾。作为对政治进行微观分析的方法 ,公共选择固然有其可取之处 ,但问题在于 :个人关于他们利益的观念应成为分析的目标取向 ,而不能作为分析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实践证明,反腐败,制度是第一位的,维护反腐败制度的权威性尤为重要。当前,要重点加强反腐败教育制度、监督制度、预防制度、惩治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