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治决策的经济学分析.作为一门具有突出特征的"方法论学科",公共选择理论对传统政治学和财政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实现了财政学和政治学的融合,促进了财政政治学的形成与兴起.  相似文献   

2.
基于公共选择理论视野的政府自利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自利性主要是指政府的不合理利益及其实现。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看,政府自利性有政治学和经济学两大渊源,可以划分为政府官员自利、政府部门自利和政府整体自利三个方面。其主要表现在公共政策失效、公共物品供应低效和政府扩张诸方面。公共选择理论从规则变革和引入竞争的角度提出了对政府自利性矫正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马进  刘世强 《学术论坛》2006,(7):101-103
文章对詹姆斯.M.布坎南“在财政选择中,税收决策和支出决策的相对分离将使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成本和收益的估计出现非对称性,进而导致财政缺口”的观点进行了模型化,并在模型中“楔入”政府效率及官员腐败,探讨了政府效率及官员腐败如何影响个人的财政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从政治社会学角度来看,秘书腐败本质上是公共权力寻租,它与我国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形成的"转轨体制"是分不开的.由于转轨体制一方面赋予政府官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资源分配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又通过寻租关系网络使这种资源优势为其秘书所分享.因此依托寻租市场,通过"关系优势"获取"资源优势"便成了秘书腐败的内在逻辑和机制.面对这些现象该如何去杜绝,为此我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选择理论不仅是一个福利经济学理论,更是公共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作为政治学理论,它适用于政治投票与社会选优等公共决策领域.该理论试图以多元化的社会视角综合考虑社会各成员的个体偏好,考虑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以促进社会各成员的互融互通,其核心在于通过一定的方法对不同社会状态的社会福利模式进行优化选择,并对社会整体作出公正评判.按照社会选择理论,在研究我国城乡一体化制度构建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城乡居民在价值观念和利益偏好等方面的差异,打破造成城乡差异的制度机制,并构建一系列融合城乡偏好的制度体系,最终促成城乡社会价值观.念、城乡利益诉求与城乡行为范式的良性互动,实现中国城乡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共选择学派将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及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运用到政治学研究,拓展了研究的视野,促进了经济学与政治学的再次融合.通过对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方法论集体主义、方法论个人主义与价值观个人主义的比较研究,可以更为清楚地认识方法论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优缺点,以及公共选择学派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张咏梅  刘子馨 《兰州学刊》2012,(2):62-65,82
人情与关系是中国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价值、规范及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许多腐败案件中,人情网络经常是诱发腐败行为的起点,不少被查处的官员将走上贪腐之路归咎于"交友不慎"。文章进一步透过表层的人情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出人际交往中的"负债感"是导致官员做出腐败行为的重要动因。这种"负债感"源起于中国传统观念中的"欠人情"、"回报"观,受到社会交往中的"互惠规范"的强烈影响,最终引发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8.
财政分权理论是当前公共财政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对多级财政体制下政府、政府行为和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构成了该理论的核心主题。该理论对地方性公共产品的研究是基于Samuelson-Musgrave公共产品理论对效率问题和公共选择分析范式的对政治程序问题的探讨。新制度财政分权理论以公共选择理论为起点,对财政分权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的研究突破了传统分权理论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整合了财政分权政策制定的规范和实证方法的交易成本政治学构成了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交易成本政治学理论是制度经济学中交易成本理论在政治学领域运用的产物,也是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逐步融合的结果.本文从交易成本政治学研究现状出发,认为政治市场和政治交易成本的存在是交易成本政治学理论成立的前提;政治合同是交易成本政治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政治合同的脆弱性和不易操作性等特征导致了政治市场失灵.政治市场失灵的存在是目前对政治市场效率争论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比较政治研究是现今政治学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因其研究内容直接涉及具体的政治决策、实施及反馈过程,从而具有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西方比较政治学呈现一种由"主义导向"到"问题导向"的发展趋势,基于对这种趋势的认识,中国比较政治研究应选择"问题导向"的研究策略.中国比较政治研究本土化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一旦选择了适合的导向,即可通过借鉴西方比较政治研究成果加快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11.
官僚制:基于整合途径的再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中祥 《学术论坛》2006,2(10):45-50
对官僚制的研究,存在着三种不同的途径:政治学途径、社会学途径和公共选择途径。政治途径将官僚制看作一种政治体制类型,社会学途径将官僚制看作是组织形式的一种理想形态,而公共选择途径则认为官僚制是具有刚性特征的官僚组织。只有将这些途径对官僚制的研究整合起来,才能真正揭示官僚制多维度的理论意蕴,才能对关于官僚制的争论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2.
詹筱茹  张振波  沈承诚 《学术界》2012,(12):176-183,287,288
经济性特区腐败呈现出与传统行政区腐败相异的特征,可概括为"数量众多、形态多样、影响甚广、较难治理"等几方面。要对经济性特区腐败进行有效的治理,就必须梳理出经济性特区腐败治理的场域特点,摒弃直接嫁接传统行政区腐败治理模式的做法,重构能匹配经济性特区腐败治理场域特点的腐败治理模式。相关活体因素的引入是建构这一模式的关键或者说路线图。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作为经济型特区拥有丰富公共权力资源和相对充分行动自由的主政官员,理应成为经济性特区腐败治理的能动主体。而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腐败治理动能的发挥则需从利益定位与价值导向、自我定位与集体作用、行为逻辑与行政模式等方面进行行为的重塑与规引。  相似文献   

13.
控制权安排与国有企业经理腐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理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通过对国有企业经理腐败行为进行深入的经济学分析 ,以寻求制约经理腐败的有效途径 ,无疑是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极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我们从政府权腐败和代理权腐败互为供求的角度 ,深层次分析国有企业经理腐败的经济制度根源并发现 ,中国特色的企业控制权安排是国有企业经理腐败的主要根源。因为 ,在政府官员控制国有企业人事权的现实中 ,经理为了追加国有资产控制权收益 ,必然积极进行控制权投资 ,贿赂政府官员。政府官员为了个人利益 ,必然更加积极地进行权钱交易。据此 ,解决国有企业经理腐败问题 ,必须从改革经济制度安排中的不合理因素入手  相似文献   

14.
腐败成因的政治学透析臧乃康从政治学意义而言,腐败现象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两个错位:公与私易位,即以公共权力、公共职位谋取私利;权与钱换位,钱和权,只要有其一,就可有其二,两者之间可以交换、转化。本文拟从政治学视角,对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作一剖析。一、权...  相似文献   

15.
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都是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随着近代"实证主义"的兴起,定量研究方法在政治学研究中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它既对政治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和深化,也对传统政治学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随着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和发展,在20世纪上半叶定量研究方法成为主导政治学研究的方法.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政治学界发起了后行为主义政治学革命,崇尚还原政治学的宏观理论研究和探讨,使得定性研究方法回归政治学研究领域并与定量研究方法并存共生.本文拟对政治学研究中的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进行阐述解释,并通过分析探讨两者间的结合、补充,以期推动政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预算尤其是政府预算的研究角度及相关、相应的主要理论进行了介绍、研究和评价 ,并对预算的性质进行了探讨。对预算的研究主要有经济学的、政治学的和管理学的等几个角度 ,相应地有公共选择学派、递增主义和阶层理论与宏观微观理论。结合预算的研究角度和主要理论及预算的内涵 ,作者认为预算是财政政策、公共政策与管理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腐败成因论     
罗敏 《江汉论坛》2002,(1):61-65
公共权力论、道德败坏论、成本—收益论,是对腐败成因进行单因素追溯的三种典型语境。事实上,腐败的发生,需同时具备公共权力、超过基本生活需要的私人利益和利益交换空间、公共权力与私人利益的连接通道、寻租成本小于收益、官员自利的经济理性等五个条件。腐败现象的蔓延,是渐进式体制转型期各种条件综合地形成并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看,腐败在以下两大因素的相互作用中蔓延:一是公共权力或政府功能的畸变,二是组织伦理的错位导致“官德”蜕变和社会道德底线下移,二者的交互作用,逐步形成了许多官员“经济人”的需求偏好和腐败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势或环境。  相似文献   

18.
国际上对腐败的通行定义是“腐败就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利益”(Tanzi,1 995,IMF)。有时候 ,公共权力滥用所产生的收益也不一定归于个人 ,而流向个体所属的政党、阶级、部落、集团、朋友和家庭。这里有两类腐败效应 :一类是直接效应 ,官员滥用公共权利谋取个人权利 ;另一类是间接效应 ,其相关利益者谋取了私利 ,而损害了公共利益 ,即至少部分地降低或损害了对所有公民有利的共同利益。国际上对腐败类型归纳和划分各不相同。为了便于深入认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主要腐败类型 ,同时方便计算 ,本文将中国的腐败类型划分为四种类型 …  相似文献   

19.
通过借鉴反现代化理论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针对我国新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 ,提出了新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我国的新公共管理实际上面临着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的双重挑战 ,新公共管理理论必须对新公共管理的目标定位、路径选择和资源整合等公共管理变革中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任建明  王冠 《学术界》2006,27(5):19-26
本文对我国干部选拔任用腐败行为原因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的基本假设是:干部选拔任用腐败是各行为方在现行体制规则下的最大化选择。我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内容主要包括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管干部原则、干部分级管理体制、委任制和酝酿制,酝酿制是其中的核心制度安排。文章中构建了一个成本———收益模型,通过对两类行为主体的行为选择及成本收益分析,支持了研究假设。长期来看,建立和完善各种类型的公共人才市场,是消除干部选拔任用腐败的根本对策。而在短期内,大力推行票决制改革是抑制该腐败的一个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