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观视角下中国财政预算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共预算处于国家政治过程中的核心地带。中国传统国家观在论证天下是君主私产的同时,也使税收沦为统治者聚敛财富的工具。通过财政预算的控制来约束政府权力,以议会对预算的决定权来制约行政机关对预算的创制权,是近代财政思想家对于政治生活的设计所做出的理论贡献。现代国家观视角下的公共预算,还应表现在对国家能力的提升,实现其在约束政府权力与提升国家能力之间的合理张力。  相似文献   

2.
覃敏健 《江淮论坛》2009,(5):68-73,154
“预算国家”构建是现代国家构建之核心议题,从“税收国家”到“预算国家”的现代国家成长理路,集中体现了现代国家理财重心以及治理重心的转移:从以收入领域为中心转移到以支出领域为中心。这一转型不仅从根本上重构了国家财政的收支管理,而且从整体上重塑了现代国家的治理模式,标志着现代国家政府职能的变化和施政理念的发展,而“政府再造”则是这一转型之逻辑起点与现实旨归。  相似文献   

3.
明代财政制度的演变与国家治理能力的变化存在同步关系。明朝初期,财政制度有效运转促成了强大治理能力的形成;到了明代中期,财政制度的瓶颈开始出现,国家治理开始失灵;到了明代后期,财政危机持续,人民赋役负担进一步加重,中央集权体制无法维系,国家治理全面失控,最终导致了明朝灭亡。以史为镜,从历史与现代的多线思维解剖明代治国理财的精髓与糟粕,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中国财政与国家治理的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以预算制度、税收制度、政府间财政关系为突破口,推动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增进效率、实现公平正义,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现代国家的公共财政目标,内在统一了宪政所涵括的民主理念和法治要求,其实现对规制国家行为和保障公民权利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公共财政制度基础的预算审议,不仅是民主财政的重要内容与运行规则,而且是纳税人及其代议机构控制国家财政的基本途径,是现代国家走向宪政民主的试金石.根据立宪主义的原理,结合我国国情完善预算审议制度,从国家制度层面应重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地方治理层面,以地方财政改革出现的参与式预算为契机,构建公民直接参与预算的程序机制;从公民权利的视角,则应逐步推进预算公开,落实公民对政府预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相似文献   

5.
王威海 《人文杂志》2012,(5):155-161
在西方国家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契约国家理论与国家建构理论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均以现代国家的建构作为其核心议题。前者产生于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的成长时期,偏重于逻辑推理和演绎的方法,中心在于讨论国家的形成和国家权力的分配,提出了社会产生国家的国家建构路径,而围绕国家集权与分权的争论则描摹出现代国家权力的基本结构;后者则出现在西方现代国家的成熟时期,主要采用历史比较的归纳方法,专注于欧洲民族国家建构历史经验的总结,发现了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国家权力由集权而分权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国家建构的不同路径。二者在国家建构的顺序以及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上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也谈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存在需要财政 ,这是国家的共性。一切财政都是为满足国家行使其职能的需要 ,这是财政的共性。各国对“财政”的不同叫法 ,不是财政的本质区别。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财政只服从于国家职能的需要 ,西方“公共财政”的职能统一于政府职能的需要和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之中 ,这正是“公共财政”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借鉴的方法不是改名 ,而是转变国家职能 ,完善财政分配体系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的现代国家财政  相似文献   

7.
政府预算的民主性:历史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制度的变迁经历了从专制的王权财政到民主的公共财政转变的过程。预算作为一个重要的财政范畴,基本上也经历了同样的历史发展过程。现代政府预算是近现代政治民主化的产物,其本质特征就是民主性,并以此相区别于古代国家预算。中国现代政府预算是在近现代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以“后发外生”的方式出现于清朝末年,由于民主性先天不足,发展艰难。伴随当代中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政府预算的民主化程度有必要也有条件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财政立宪主义的理念,公共财政预算较之传统的国家预算、政府预算、公共预算和财政预算等名称更能准确地揭示出制度意义上预算本身的法律内涵。关于公共财政预算的法律性质,国际上存在着法律说、行政说和折中说等的争论,法律说应该是终结的取向。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考量,我国公共财政预算的应然法律性质应该定位为一种特殊的法律。  相似文献   

9.
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意识形态权力、军事权力是现代权力网络的四大维度。在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权力运作的特点突出表现为集中化与局部化—扩散化的运作类型、科层化的组织形态、可持续性财政体制和市场化与货币化同步的制度安排以及内部规训、内部绥靖与反思性监控的运作机制等四个方面。传统中国是个国、家同质的社会,其基础由一个个分散孤立、互不联系的家庭和扩大了的家庭——村庄等构成。直到晚清,随着传统社会政治结构日趋分化与解体,中央权威式微,地方势力迅速膨胀,乡绅阶层由保护型经纪人向营利型经纪人蜕变,国家才开始了以国家政权官僚化与理性化、渗透性、分化以及对下层控制强化为特征的现代国家政权建设。因此,许多研究近现代中国的学者在寻求经验研究之上的理论资源时,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与理论中,而迈克尔.曼关于权力的IEMP模式对于理解现代国家建构过程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赵鹏 《山东社会科学》2005,2(1):114-117
绝对主义国家是西方政治制度从中古到近代的过渡形式 ,现代财政制度即在此期间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制度的一个方面逐渐形成。国家制度在行政和立法两个层次上的变化 ,使得现代财政体制的两个基本要素得以成形。西欧国家在绝对主义时代有两种主要类型 ,从而导致了两种判然有别的财政和经济体制 ,长期的政治和经济后果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财政作为现代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也是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现代财政制度主要包括预算制度、税收制度、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三个方面。其核心要义在于,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体系;按照统一税制、公平税负的原则,完善现代税收制度体系;遵循划分事权、以支定收的思路,构建现代政府间财政关系。  相似文献   

12.
财政赤字与国家公债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中极其重要而又关系最为密切的两大问题。古典经济学的预算平衡思想是经济自由主义的产物和反映,凯恩斯主义的功能财政思想突破了古典的预算平衡思想束缚,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我国的财政赤字与公债发行也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又呈现出一些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点。尽管目前我国赤字与公债的风险还在可控范围内,但风险已在快速积累,必须从西方国家财政赤字与公债发行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切实措施做好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财政预算的起源,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但严格意义上的财政预算则始自晚清.就目前史料所见,黄遵宪是最早介绍日本和西方预算之人,也是最早呼吁变法行预算之人.甲午战争前后已经形成实行预算的舆论氛围,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最终促成财政预算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国是从传统中国转变而来的。传统中国形态的形式结构是帝国,实质结构是家国一体;现代国家的形式结构是民族国家,实质结构应当是民主政治。从家国/帝国结构转向国家/民主机制,是中国国家转型的基本定势。这一转型涉及形式结构的革命性转变,与实质结构的渐进性累积。两者之间并不是自然吻合的关系:形式结构上退场的家国/帝国机制,不经意地对民族国家建构发生逆转性影响。但中国必须落定在民族—民主国家的现代平台上,这是中国的现代处境决定了的国家命运。终止国家的古代惯性与确立现代机制,是中国国家建构的两个相关面向。即便这一转轨不会一帆风顺,但也没有其他进路可以替代,凡是浪漫地设想中国建构现代国家的其他进路,都不可能真正阻挡、而只会延缓中国的民族/民主国家建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为顺应我国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要高质量配置公共资源,亟须推进民族地区县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通过调研,总结了民族地区县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进展与成效,深入剖析了新时代民族地区县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自治区及以下驱动县域财政努力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创新性有待提升,增强县域财政自主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系统科学性有待提升,县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提出推进民族地区县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包括:自治区及以下地方体系创新性共建县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激励相容制度体系,全面系统地科学构建包括共性与个性框架且突出县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重点与核心的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加速县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软硬实力同升的能力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任剑涛 《文史哲》2022,(5):5-16+165
一直以来,现代知识体系之“中国议题”,与中国学术界的关联程度相对有限。无论是从关于“中国”的基本概念、主要命题与大致结论来看,还是从对于中国研究作出的基本贡献、杰出学者层级以及研究范式观察,现代知识体系的中国议题设置,都与西方国家和西方学者存在紧密的联系。这是在中国国家处境发生结构性改变的情境下,中国学者亟欲改变的状况。此种改变之尝试,既需要中国学者坦然面对现代知识体系的中国议题主要由西方学者设定的既成事实,也需要对于现代知识建构共识之前提条件的依循,更需要在可公度性的知识准则规训下之国际学术共同体的检验。之于中国学界,有贡献于现代知识体系的中国议题设置是一个既定目标,但实现这一目标的前路,实非坦途。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下乡”:乡土社会的双重法律制度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勇 《东南学术》2008,2(3):19-27
本文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角度分析国家法律向乡土社会渗透的过程.认为伴随现代国家建构中的"政权下乡"是"法律下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由政策整合向法律制度整合转变,以求建构统一的法律制度共同体.但起源于工业和城市社会的现代法律下乡,与根植于乡土传统的农村社会遭遇着碰撞和困惑.在现代国家建构和乡土社会变迁的双向过程中,乡土社会呈现出双重法律制度整合的状况,并需要加以制度性整合.  相似文献   

18.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是西方行政学经典的理论范式和西方政治与行政制度设计的基本理念.它是西方特定政治背景的产物,其宗旨是根据政治与行政的不同功能、性质及其运作逻辑确定其各自的运行规则,以实现国家治理的民主原则与效率原则的统一.尽管这一经典行政范式在20世纪后半叶以来受到了很大的质疑,但对于正致力于建构现代国家治理框架的中国来说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实行的分税制,是在合理划分中央、地方事权的前提下,以划分税种为基础,建立中央地方各自税收体系的一种新的财政预算体制。分税制改革的目的不仅在于分税、分收入,而主要是在理顺中央、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实现中央、地方财权划分规范化。分税制要考虑地方的具体情况,实行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以增强运用国家财政政策的灵活性,强化中央对地方财政的宏观调控。这一点在西方实行分税制的国家中均广泛采用。一、西方实行分税制国家的转移支付制度1、美国的转移支付制度美国是政治上实行联邦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其…  相似文献   

20.
朝鲜的财政是执行国家经济计划的工具,具有地方预算被包括在国家预算之内等特点;金融制度具有附属于财政制度、金融机构主要以银行为中心组成等特点。金正恩执政后,虽然为扩大财政收入规模和提高银行储蓄率做了部分调整,但未对财政金融制度本身进行改革。这会加剧通货膨胀,阻碍企业的发展、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及金融市场的发展,不利于“货币循环结构”和“根据元的统制”。展望未来,朝鲜财政金融制度的发展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在坚持现有财政金融制度的框架下,做局部调整,但这不利于经济增长;另一种是导入市场调节机制,建立以价格信号为导向的现代财政金融制度,这很可能成为必然,因为这才有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