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救人抢险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地震灾后重建将成为今后抗震救灾工作的重点。根据以往抗震防震的经验,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08,(26):36-45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抗震救灾斗争,抗震救灾斗争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截至6月30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95人遇难,374177人受伤,失踪18403人,各级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547.17亿元。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552.70亿元。  相似文献   

3.
汶川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经验是我们今后应对巨灾和进行社会经济建设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汶川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经验也为国际社会抗震救灾提供了有益与成功的借鉴。另外,在汶川地震灾害发生、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吸取和借鉴的教训。在汶川地震发生周年之际,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对汶川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经验与借鉴教训加以总结与凝练。  相似文献   

4.
现场篇     
《领导决策信息》2008,(21):12-12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心系灾区人民安危,胡锦涛同志连续四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等多位中央领导同志亲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看望救援人员、指导抗震救灾。国务  相似文献   

5.
这次发生在四川汶川等地的特大地震灾害,其破坏之严重、人员伤亡之多、救灾难度之大都是历史罕见的,抗震救灾工作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困难局面。几天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直接指挥下,四川等受灾省份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各有关部门紧急行动、全力以赴,奋力抗震救灾,抢险救援、医疗卫生、群众生活安置、基础设施抢修、资金物资保障、信息发布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抗震救灾正在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灾难发生后,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河南省委、省政府迅速组织力量,奉献爱心,积极投身到这场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全省各条战线都派出精兵强将到灾区抗震救灾,表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精神,表现出了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怀,表现出了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英雄气概.尤其是卫生、交通、电力、煤炭等各行各业要人给人,要物给物,第一时间内赶赴灾区参与抢险和重建,以实际行动谱写出了河南人民对灾区的关怀现予以编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正历经汶川、玉树、芦山等一系列地震,形成了中国式抗震救灾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效率""中国精神",检验了国家抗震救灾的应急能力,也促进了我国在防灾减灾体系方面的建设,中国式抗震救灾令世界关注。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立即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李克强第一时间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6日,李克强离开灾区,抗震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广元全市7个县区24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307万。这次大地震,虽然给广元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但广元人没有被吓倒,没有被震垮。在这巨大的灾难面前,作为党委决策枢纽和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的广元市委办公室,为抗震救灾和灾后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08,(26):68-95
以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为标志,"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开始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为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有力进行,国家先后出台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关于地震灾区恢复生产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等法规和政策文件。按照中央统筹规划、科学评估、分步实施的要求,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随即启动了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根据《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确定的目标,将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前期工作和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确保灾区人民基本生活生产条件、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工农业生产设施得到全面恢复,达到并好于灾前水平。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科学发展的后劲增强,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巩固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赴灾区抗震救灾.16时40分,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一指挥下,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飞赴四川灾区.飞行途中,他在机舱里召开首次会议部署抗震救灾.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08,(22):12-12
汶川大地震导致700多名地方官员遇难,其中500多位是乡镇和县级干部。灾区重建,首先要恢复和重建当地受损的党组织,补充配强灾区党政领导班子,加强抗震救灾第一线的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2.
数据篇     
《领导决策信息》2008,(21):62-62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抗震救灾工作已取得阶段成效。截至29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8516人遇难,累计受灾人数4554.6065万人,全国共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373.07亿元,向灾区调运救灾帐篷共计61.94万顶。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从汶川到芦山,无论是交通"生命线"的打通、通讯恢复速度,还是救援人员进驻、第一批物资到达速度等,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应急机制,中国式抗震救灾让世界刮目相看。芦山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多次对抗震救灾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亲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4.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灾难发生后,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河南省委、省政府迅速组织力量,奉献爱心,积极投身到这场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全省各条战线都派出精兵强将到灾区抗震救灾,表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精神,表现出了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怀,表现出了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英雄气概。尤其是卫生、交通、电力、煤炭等各行各业要人给人,要物给物,第一时间内赶赴灾区参与抢险和重建,以实际行动谱写出了河南人民对灾区的关怀。现予以编发,以飨读者。从5月21日入川,河南省交通厅援川抗震救灾工作队因为成绩突出,三次被授予全国总工会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这支来自中原的交通铁军始终冲在最前线,用他们对党的忠诚和对灾区人民的无限深情,打通了一条又一条险象环生的生命通道,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抗震救灾的时代壮歌!  相似文献   

15.
经过前一阶段艰苦卓绝的努力,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当前,抗震救灾工作进入安置受灾群众和恢复重建前期准备阶段,中央先后出台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等政策措施,强调要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使之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办好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绵竹市政府与与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等社会组织和企业合作建立的"绵竹市灾后援助社会资源协调平台",开创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先河,在提高接收社会援助资源效率、保证社会援助资源有效性和整合松散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推动了救灾模式创新,推动了政府从"管理"向"治理"转变,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发展,实现了灾害应对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之声特别直播《汶川紧急救援》,从5月12日19:00起开始24小时无间断直播,直击灾情,传递温暖,中国之声被灾区群众称为"生命的电波"。地震发生后,中央台军事记者王亮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他是第一个冒着生命危险随部队先冲锋舟水路开进再徒步行军进入震中汶川映秀镇,并最早从现场发回报道的媒体记者。在灾区采访的17个日日夜夜,他几乎走遍了震中最危险的地段:汶川、北川、青川、绵竹、什邡、彭州、安县、都江堰……本文是他的一组震区采访手记。  相似文献   

18.
郭婷婷 《决策探索》2008,(16):74-74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奥运圣火传递至江西瑞金,在叶坪红军广场等地举行的每一次接力起跑仪式上,传递圣火的全体人员都不约而同地为四川地震遇难者默哀一分钟.在圣火传递的每一站,为地震遇难者默哀已成为一个固定的程序.在火炬传递的起点、沿途和终点都设立了募捐箱,悬挂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等抗震救灾标语,此时此刻,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奥运圣火传递的热情与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达到了高度的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奥林匹克精神中人性关怀的高度体现.  相似文献   

19.
<正>"汶川不哭!""四川挺住!""中国加油!"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10年回首,当年响彻中国的呐喊,仍然历历在目,声声震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历经10年的时光磨砺,让千万颗受到创痛的心灵从毁灭走向新生、从悲壮走向豪迈,中国交出了让人民满意、让世界惊叹的"汶川答卷"。又到"5·12",汶川特大地震整整10年了。10年,可以改变什么?10年,"可乐男孩"薛枭当了可口可乐博  相似文献   

20.
序言:2008年5月12日14∶28时,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震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生命和鲜血取得了抗震救灾的胜利,换取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重新尊重.谨以以下诗篇献给抗震救灾前线的英雄们,并祭在5·12特大地震中离别我们的死难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