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 悲剧价值的确立与追求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儒道并重,儒家有诗教传统,重艺术的伦理价值,孔子曰:诗可以“兴”“观”、“群”“怨”;老庄的道家追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无为”之美,他们都强调美与真、善的合谐美。叙事文学的悲剧也表现出“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大团圆”结局。古代有悲剧存在,但不把悲剧作为一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学术界对两汉文化的研究偏于重视儒学(经学),而对汉家在“汉为尧后”,当“继周受命”的心态支配下汉礼的制作及其与经学的关系重视不够。因此,本文力图透过武帝、平帝、章帝之间社会的兴衰和经学的演变来把握汉礼制作的三次跃迁。并指出汉家制礼的最后失败既是由经学作为官学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所决定的,更是由专制制度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近代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世纪之交的临近,对百年进程的回顾总结日益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与世纪转型有关的现代性问题也引起了讨论。本期发表的杨春时、宋剑华两位作者的文章,通过对百年文学的再估,提出了他们的看法,这无疑是一个富有争议性的课题。我们热忱欢迎广大研究者对此发表不同的意见。学术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由当代人来总结他们自己的世纪,有种种的便利,也有种种的局限。所以我们的研究既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理性态度,又要有超越自身的自由精神,这样才能通过不同学术见解的相互切磋与争鸣,拓展学术思维的空间,逐步地接近真理。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三次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三次革命许全兴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社会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在中国统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此相应,20世纪中国哲学发生了三次...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化的奠基人──毛泽东──论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周国祥“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长期追求,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1]自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无数的先进分子、志士仁人为了使中国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同时建立起一个独立咱...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曾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现代文学的转型,主要是受西方文学的影响,照搬西方文学的模式,甚至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完全等同于欧化或曰西化。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在中国近现代文学转型的过程中,尽管西方文学是一个重要的参照,并且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创建中非常活跃的因素,但中国文学的传统思想和形态仍然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根基,是中国文学现代化之保持民族持色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当说,中国近现代文学的转型并不是西方式的,而是保持了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7.
文学价值并不是文学文本的某种固定属性,象物体的硬度和广延性那样。文学价值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由价值的潜能、价值的评价、价值的效应三个基本环节构成。只有在这个流动的过程中,文学价值才具有活性。才成为具有现实性的价值。缺少这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项,文学价值便不再具有价值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整合性,是富有强大生命力的动态系统.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化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刚健自然、革新进取的精神;注重人格尊严、强调道德自觉的主张;以“仁”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准则;以义为重的义与利的选择;尊崇自然的生态伦理观;这是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层面.而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观念;小农意识所反映的平均思想;崇古法古、因循守旧的怠隋心态;以德代法、缺乏健全的法制传统;这是桎梏现代化的消极因素.中国传统文化要消除自身的弊端,就要经过批判、扬弃,走改造、更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传统"与"现代化"相互抵牾、碰撞,成为文学史中一个重要的母题."五四"新文学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反传统"的历史印记,但"重估"是现代作家对待传统文化的根本态度.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现代化"再次遭遇"传统"的挑战,文化和传统问题随着‘寻根文学'的勃兴而进入作家、批评家视野.90年代,"现代化"遭到质疑,文学发生了转型.面对挑战,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国当代文学家们仍充满信心,在世界文学格局中创造独具特色的文学图景.  相似文献   

10.
四十年代,何容在他的《中国文法论》中曾经指出:“自《马氏文通》以来的中国文法学,恐怕大部分通则,甚至整个的基础,是用演绎的研究法建立起来的”。“是把欧洲语言里的文法里的通则,拿来支配我们的语言。”五十年代,王力指出:“有些研究外语的朋友反对我们建立汉语自己的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11.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三次现代性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文学在其现代性追求过程中有三次大的选择和转折 ,每一次转折都确立了一种新的现代性规范 ,即五四文学、“毛泽东时代”文学和“新时期文学”。这三种现代性规范各有其特点 ,五四文学现代性过于“欧化” ,“毛泽东时代”的“本土化”现代性规范过于封闭 ,新时期文学则体现了“整合”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客观地审视牟宗三在民国二、三十年代所撰写的文学论文,回顾当时的争鸣场景,就会发现其自觉的文学理论建构意识.牟宗三说文阐艺,衡情度理,表现出一种思超越而厌拘泥之精神特质.在某种程度上,牟宗三的文论话语体现了现代学人对文学的洞见.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现代化历史,也是中国思想界进行有关现代化讨论的历史。反思这段历史,是我们今天为深入、有效地研究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必要前提。这场在很大程度上延续至今的讨论涉及许多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可归结为以下三个主题:“体—用”、“德—赛”和“大同”。“体—用”关系主要涉及韦伯所谓“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对传统和现代性关系问题的讨论。在多数中国现代思想家看来,现代性家族的主要成员是“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两者分别通过二十年代的“科学和玄学之争”和三十…  相似文献   

14.
郑婷 《兰州学刊》2004,(5):68-70
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可能性进行了考察 ,并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趋向是伦理精神的理性化、道德生活的制度化和德性精神的世俗化。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中国伦理精神的重构 ,为全球伦理的建构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作了比较研究,认为三次巨变的性质、内容、特征有区别,在历史伟人起巨大推动作用,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的,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振兴中华为目的方面又有相同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学术中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来源于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生存环境,它重视道器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形而上之道统率器物。中国古代学术的人文精神还表现在独立思考与思想解放上面。虽然它带有特定时代的痕迹,但是其基本的学术价值观念与人文精神,对于今天的学术活动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原始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原始批判现代文明。古朴原始主义明确而坚定地昭示对原始、村野的认同,沈从文、汪曾祺为其提供了范本。现代原始主义则表现为对原始与文明的两难选择,鲁迅、张炜、贾平凹等都自觉不自觉地在创作中流露出这种倾向。  相似文献   

18.
论赵树理创作得失兼对文学传统与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树理是由国新文学史上热点作家,他曾被誉为“实际上是一个具体实践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为工农兵服务的标兵”,[1]写农村的“圣手’、”当代语言艺术大师”,[2]其艺术探索所立起来的新文学规范终于“被接受”,真正地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面貌,号召向赵树理创作方向迈进。持批评者认为:赵树理不执著于“民间文学正统论”,艺术视野的狭窄,会导向文学发展的单一化、封闭化。“妨碍甚至扭曲文学的正常发展”,各执一端,莫衷一是。马克思主义强调;“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历史的事实是由矛盾的陈述中清理出来的。”[3]笔者认为:赵树理创…  相似文献   

19.
当前,纸质文学的衰落为网络文学发展提供了空间.博客文学的出现和流行,颠覆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和经典文学生产模式,打破了传统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的禁锢以及主流意识的控制,呈现出浓郁的后现代狂欢色彩.博客文学目前也存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状况,但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现象,其良性发展要求公众保持宽容的心态对待它.  相似文献   

20.
林体 《兰州学刊》2005,(1):155-156,94
法律文化是影响法制建设的深层次的因素.十五大以来,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的指引下,我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快速展开.然而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对法制现代化建设却仍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从传统法律文化固有的特征出发,与现代法制要求进行对照,发现差距,在继承和摒弃并举的精神下,探询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之路是当前我国法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