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人类生活长期依赖政治的主导,法律也具有强烈的政治依赖性,政治习惯于主控一切.随着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分化,这种政治主控成为有悖于共同体发展的问题,无论是基于个人权利,还是基于社会共同利益,都要求对政治过程进行理性化和程序化控制.在这一思想进路中,法律的作用受到空前的重视,生发出法律政治控制和政治法律控制的博弈.政治依托于权力,这决定了政治主控的路径和方法;法律依托于个人和共同体的二元互动,个体的共同体基础构成法律的基础和调控政治的依据,并要求具有参与和博弈的社会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
从宗教宽容到法律宽容的思想延伸和运用,是宽容学说的必然趋势.无论是我国古代儒家学说中的"宽猛相济"思想还是西方基督教学说中的"宗教宽容"思想,都包含有内在深刻的法律宽容要素.法律宽容或法哲学上的宽容原则虽然在我国和西方的遭遇不尽相同,但却包含有共同的社会价值,它是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之一.法律宽容体现的是一个法律从严厉到宽松的历史过程,它虽然是来自法律秩序或法律领域之外的一种价值或超法律原则.但却是现代立法和执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调整原则.  相似文献   

3.
政治是法律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人类社会并存的两种社会现象,法律和政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产生大体同期,性质彼此一致,内容相互交叉,变化彼此互动。在有国家这样的政治组织以来,法和政治就与国家紧紧相随。在经济基础的意义上,法律和政治都必须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在上层建筑的视野中,法律和政治都以国  相似文献   

4.
法家法律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科 《社科纵横》2009,24(3):63-65
先秦法家法律政治思想是中华法律政治文化的渊源和主流。对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乃至当下,无论是在政治体制、思想文化抑或是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乃至社会生活层面上仍然存在着深刻的影响。客观、全面地剖析法家法律政治思想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影响,以古鉴今,形成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法制文化,无疑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法律思维到法治思维:中国法治进程的拓展与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思维主要是法律职业群体依据法律进行思考的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法律思维也有着一定局限,包括仅仅聚焦于个案、过于专业化和本土化难题等方面。如果说法律思维是根据法律进行思考的话,那么法治思维就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围绕法律及其相关社会规范进行思考的方式。相比较而言,法治思维更加全面和综合。法治思维能够弥补法律思维的不足,二者的区别表现在主体、评价标准、作用范围和学科属性上,其中主体的区别具有决定意义。法律思维与法治思维共同指向于中国法治建设的实践。在未来的发展中,法治思维将成为社会转型期的主流意识形态,而法治方式将成为主导社会治理的手段。从法律思维到法治思维展现了法治的拓展和深化,在推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法律职业群体和权力阶层需要携手共进,法律思维和法治思维也需要深度融合。正式法律制度是实现这种深度融合的主要方式,具体制度形式包括法律顾问制度、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 《社科纵横》2009,(9):80-81,67
法律是一种文化,法治同样是一种文化。但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对范畴。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性、发展性和借鉴性等特性,法律文化是法治文化发展的基础,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结果。法律文化是植根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法律现象的总和,法治文化是指文明的、先进的法律文化,不但指先进的法治物质存在方式,而且指人们的一种科学的法律思维方式、一种文明的法治生活方式,二者在建立的基础、价值取向、普世程度、实现难易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论政治法与法政治学——从政治与法律关系的契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与法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法律的实在化、世俗化是法律政治化的进程。政治不仅以立法过程产生法律,而且是法律的权力基础,并在法律适用中发挥影响。政治的法治化是政治领域建立秩序并有效约束权力的关键,但是政治中也保留不受法律规制的领地。政治的法治化形成政治法这一部门法。交叉研究是西方法学与政治学的研究传统,批判法学是法学、政治学研究结合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我国学者也提出法政治学范式。本文通过廓清政治与法律的关系,冀图明确法政治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8.
信仰不仅具有神圣性更具有社会性.法律信仰在中国法治社会初创的历史背景下具有重要价值.构建法律信仰的关键在于权力阶层的自省与自控.秦帝国开历代法治之先河.秦以法治吏,以吏治推动法治,以强制力促进法律文化的塑造.重新审视分析秦法治与吏治建设的经验,对当代国家主导的法制建设与法律信仰建构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法律源于社会,由国家进行创制,社会、国家与法律之间三位一体,在这个意义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就是各类规则的制定与实施的关系,国家角色转换与社会历史变迁共同影响着法律的发展.按照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东方社会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形成了个人依附于村社的村社制度,使个人失去了人格的独立和自由,从而必然产生东方专制,这种政治上的专利和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就使得法律--这一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存在于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之中的国家社会规范--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更多地表现为刑罚),进而导致民众在心理上多尊崇习俗而不是信仰法律.东方社会要想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就必须掌握社会历史变迁、国家角色转换与法律文化发展的运动机理,处理好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从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推进法制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张佳萌 《社科纵横》2023,(1):134-140
早期拜占庭与隋唐中国,均是由皇帝掌管国家最高权力的统一帝国,促进社会发展、维持统治秩序是国家治理的主要目标。遵循稳定规则的法治与强制使用权力的人治是国家治理的两种不同路径,在两国的国家治理中占据不同比重,适应于两国法律与权力相互渗透的社会秩序。早期拜占庭帝国在治理实践中更多选择法治路径,注重平衡社会变化的自主性与法律规范的稳定性,社会因素对国家治理模式具有更大影响;隋唐帝国更多选择人治路径,皇权对社会产生了更大影响。通过对两国治理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到,法治能够产生更大的治理效能,而人类对秩序的心理需求以及罗马法在中世纪西欧的复兴,也揭示了人类社会走向法治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代社会理论的开创者之一,韦伯从"知识宰制"(学术为业)、"心性结构"(新教伦理)以及"技术政治"(支配社会学的类型重建)等三个维度为"未竟的现代性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技术政治作为合法性论证的一条至关重要的理论进路体现在韦伯学说的各个角落.当代社会,政治科学使得政治的实质日益被中立化的知识和科学的话语外观所遮蔽,韦伯关于技术政治的论述不仅将这种外观以类型学的方式重新表述出来,而且引导我们对技术政治中政治的实质加以反思与追问.  相似文献   

12.
The proble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al logic and philosophy, which arose when formal logic arose, continues to concern both Soviet and foreign philosophers and logicians. Interest in this problem is traceable to a number of factors, among which, it should be noted at the outset, is the appearance of dialectical, logic. With the emergence of dialectical logic, the ques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of formal logic to philosophy is posed anew. No matter how we approach the question of the subject matter of dialectical logic, there is no doubt of the fact that, being logic, 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philosophical problems. It follows that logic (or part of logic, some form of logic) is at the same time philosophy or, at least, a portion of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3.
Politics, described as ‘the authoritative allocation of values for a community’, arises out of conflict. Each party to any conflict attempts to have its interest prevail. The more organized a group and the more resources at its disposal, the more likely that its interest will prevail. Politics is significant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eventual policies in health matters. The consumer in health matters tends to accept what is presented to him. The interaction of differing attitudes, values and actions of interest groups in the health field is surveyed, and it is maintained that the politics of health warrant a greatly increased focus of attention from political scientists.  相似文献   

14.
陈家琪 《浙江学刊》2005,(3):97-104
<关于人道主义的信>是海德格尔1946年秋写给让·波弗勒的一封信,是海德格尔1945年后所发表的最早的思想文献,一般来说,我们也认为它是一篇海德格尔思想之旅中的杰作,"整个海德格尔的后期哲学都已在此"(萨弗兰斯基语).  相似文献   

15.
信托政治论     
喻中 《太平洋学报》2010,18(2):19-27
信托政治,就是以信任和委托为支点的政治。在信托政治关系中,包括两类主体:政治的委托者和政治的受托者。受托者基于委托者的信任和托付,既获得了执掌政治的权力,但也必须承担作为受托者的、不容推卸的政治责任和道德义务。信托政治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是数千年来封建王朝更迭的理论基础;在现代中国,信托政治理论也蕴含着值得进一步挖掘的潜力。信托政治的观念不但有助于解释当代中国的政治现实,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向性。  相似文献   

16.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socio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ructural variables and state noncompli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federal public welfare grant policy during the period 1970-1972 is reported. The major finding is that the more affluent and politically competitive states are most likely to engage in noncompliance. These are the states that historically have provided the most generous welfare benefits. In addition, those states that expericnce frequent changes in directors of the department of public welfare are more likely to engage in noncompliance. The discussion suggests that state welfare policy is more complex than is revealed by aggregate or average expenditures. Other elements such as decisions about compliance with federal grant requirements must be considered, 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choices and possible trade-offs confronting state officials should be recognized.  相似文献   

17.
安德烈·高兹从生态政治学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阐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认为资本主义的利润动机属于经济理性的范围,资本主义的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是相互矛盾的,必然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佳选择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先进的社会主义要求经济理性服从于生态理性.他提出了争取社会主义的劳工战略,这种战略不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直接目标,而从工人的工作场所开始合法的斗争,逐步参与生产过程的管理,达到工人自治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In the sixties I attempted to comprehend the Zen paradox: 1,400 years of handing down a tradition through absurd statements. I had to construct a theory of the absurd. It led 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not only connections among words could be absurd (patently wrong); connections among objects themselves (new, uncustomary, unrealized) could also be absurd. God hung on the cross seemed an absurdity. The Apostle Paul acutely felt this absurdity, and later Tertullian felt it even more acutely. A thousand years later, for Aquinas, the sense of absurdity had subsided, and the diminution of God to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lave" became a postulate of scholastic reason. In all transitional periods, when the "world is out of joint," a palpably absurd situation arises, and grotesque, absurd literature is created. François Villon became popular in Russia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ot very long before Kafka; the poem written for the contest in Blois engraved itself in my memory. The poem is rational in its own way, i.e., it describes well the realities of life itself.  相似文献   

19.
传统意义上的政治观是以暴力冲突为特征的,通过强制力来整合政治冲突是政治系统的主要表现形态;现代意义上的政治观则是以非暴力方式整合政治冲突为主要特征,运用软力量整合政治体系的矛盾是其主要表现形态.因此,传统政治不承认政治冲突的合法性,而现代政治则承认政治冲突的合法性.两者的分野在于是否承认政治冲突,是否承认政治冲突的制度化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