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信仰的生成涉及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人格等方面,道德认知是基础,道德情感能推动道德心理需要向道德意志和行为转化,道德人格的形成标志道德信仰的形成。在道德教育中,主要应该纠正错误的道德认知,培育道德情感,历练道德意志,同时将幸福观教育与道德信仰教育相结合,为道德信仰的形成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爱情道德观是爱情观的基本要素。我国大学生对爱情道德以及处理爱情道德关系的原则与规范的认识,既明确又模糊,道德情感呈现多极,道德意志表现脆弱,正是大学生们爱情道德心理矛盾冲突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3.
周哲 《南都学坛》2000,20(5):66-67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要求和原动力。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现实出发 ,必须有针对性地实施道德教育 ,努力培养大学生科学的道德理性、健康的道德情感、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高尚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4.
个体道德决策是众多决策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决策活动。它主要是指个人有关道德问题。道德行动的决策,是个体自觉地、主动地选择道德价值目标和道德行为方式的一种个体道德意识活动。 个体道德决策也是一个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以及道德意志等有着内在关系的概念。任何道德决策都是个体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作出的某种选择和抉择。离开道德认识这个前提。就不可能有什么个体的道德决策。同样,个体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也时刻作用和影响着个体的道德决策。个体作出何种道德决策,不仅表征着个体的某种爱憎、好恶的态度,而且也标志着个体为了达到某种道德价值目标所具备的自觉能动性。但是,个体道德决策又是不同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后者是指品德的心理结构,而个体道德决策总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是以特定的道德情境中的特定的道德问题为对象,对自己所应持的态度与应取的道德行为方式的选择。由此可见,探讨个体道德决策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对目前举足轻重而又步履维艰的学校德育工作来说,这种研究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研究个体道德决策问题,不仅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发现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也为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赵永刚 《东方论坛》2020,(2):92-100
道德意志通常是指人们在道德活动中为了道德的目的克服阻力和困难的精神力量和持久力。亚里士多德的美德概念强调欲望与理由等心理要素之间的一致性,因而道德意志并不显现于其美德概念中。康德的美德概念强调自我强制,恰恰是对道德意志的彰显。二者对美德的规定不能很好地反映道德意志在美德生成过程中的真实作用。从美德的层次性、美德的类型和情境相关性、美德的生成动力等方面来考虑,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美德观之间的差异、道德意志与美德的关系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基石,健全的道德人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从道德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五个构成要素对道德人格形成所产生的作用角度来看,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包括五个方面:深化道德认知是起点,培育道德情感是条件,磨练道德意志是关键,建立道德信念是保证,形成道德习惯是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基石,健全的道德人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从道德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五个构成要素对道德人格形成所产生的作用角度来看,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包括五个方面:深化道德认知是起点,培育道德情感是条件,磨练道德意志是关键,建立道德信念是保证,形成道德习惯是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论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全德(湛江师院教科所湛江524048)品德是个人的品质道德,是个人在遵循其所从属的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基本心理成分构成.任何事物都有自身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非理性因素可以外化为人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道德选择.而转型期人们道德情感的冷漠、道德意志的弱化、道德信念的迷失、传统道德习俗的影响,使非理性因素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导致道德失范现象的大量发生.为此,有必要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强化人们的道德意志、坚定人们的道德信念、扬弃传统的道德习俗.  相似文献   

10.
朱熹关于品德心理结构的思想李太平品德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它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构成的有机整体。朱熹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知、情、意、行”四种成分,在德育实践中注意培养学生知、情、意、行这四个方面的品...  相似文献   

11.
道德情感是促进道德认知、形成道德观念、产生道德动机、完成道德行为、磨练道德意志的“催化剂”。那么。在班级组织与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我们将采取怎样的策略去激发、唤醒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呢?  相似文献   

12.
培育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自律品质是时代的要求,高校德育工作应通过提高道德认识、培育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养成道德习惯,发挥自我教育的功能来培育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自律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以城中村村民公民道德方面重私德轻公德为中心,分析了村民道德存在的问题,道德认知的模糊、道德情感的淡漠、道德意志的薄弱、道德行为的失范。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社会中具有较高文化的群体,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必须抓好提高诚信道德认识、培养诚信道德情感、锻炼诚信道德意志、树立诚信道德信念、养成诚信道德习惯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论个体道德意识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道德意识存在于道德个体的知、情、意中。其中,“知”即道德认知,是个人关于道德关系、规范、原则的内化,是个体道德意识的核心因素。“情”即道德情感,是个人对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现象的爱憎或好恶的情绪反应和倾向。“意”即道德意志,是个人控制或激发热情,向明确目标驱动的力量,是克服一切外部阻力和内部阻力,奔向目标的心理机能。“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双向联系与互相渗透,形成了个体道德意识的完整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化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校园文化这个大的教育场内,大学生道德心理体系的建构也伴随着由“知”到“行”的过程,道德认知生活化、道德情感现实化、道德意志体系化以及道德行为日常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是品德心理结构的重要因素,是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中介环节,在人们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但是,现代教育心理学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却十分薄弱,这就使道德教育的实践难以向纵深发展。因此,系统地挖掘和整理中国古代教育家关于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问题的论述,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一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的真假、美丑、善恶所表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情绪体验。道德情感对人的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这就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血肉的心脏;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养成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如果学生对某个道德问题产生愉快的情感,就能顺利地接受道德知识,并很快地转化为行为;反之,如果表现出冷淡的态度,就可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发展道德情感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动之以情的过程。主要是在提高道德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道德形象去感染学生,用各种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们形成高尚的道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大学生德育和素质教育中存在着品德教育缺失问题,所以,正确认识品德教育与德育以及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充分发挥品德教育的育人功能,增强道德认知教育实效,形成道德情感培养氛围,建立道德意志养成机制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以孔孟为代表的早期儒家致力于构造其“内圣成德之学”。孔孟以道德意识层面的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意志以及道德理想、道德信念 ,道德行为层面的道德动机、道德行为、以及道德修养塑造出个体的整体道德素质 ,即道德境界 ,从而完成了对其个体道德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文化孕育着道德人格。道德人格实质上是一种无法看到但却可以感受到的文化品位。长期以来,大学道德教育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忽略了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养成过程,因而影响了教育的效果。而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关键在于文化教化,它是理论传输的强化环节,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体验教育。这种体验教育不应是单向的,而应是多维的,它应在文化实践中多方式、多渠道地展开,因为红色文化教育孕育道德情感,警示文化教育培育道德理性,劳动文化教育锻造道德意志,可以使大学生在三维向度的教育与感化中,提升道德情操,激发道德情怀,从而成长为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