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从作者、版本、内容等方面对藏族学术大师更敦群培的佛学代表作《龙树〈中论〉奥义疏》进行了考证和评介 ;其次阐述了这部作品面世后引起的以藏族高僧和学术大师喜饶嘉措为首的论战 ;最后对更敦群培的这部作品进行了评价 ,阐明笔者对这部作品的见解以及它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
韩雪 《殷都学刊》2023,(2):49-52
商周金文中有族徽“■”,可隶写为“弓敦”。文章结合史籍与考古实物等证实,“弓敦”即文献中的“敦弓”,是天子之弓的专称,意谓五彩所绘之弓,故而负责彩绘的弓人因职事而名其氏。“敦弓”族徽的解读,为进一步探讨商周族氏铭文内涵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陈侯因■敦为著名的"陈侯四器"之一,为典型的齐器,属战国中期偏早。敦铭所言"高祖黄帝"是目前所见出土材料中有关黄帝的最早记载,极为珍贵。田齐的先祖在早期的文献和出土材料中均为颛顼、妫姓,与黄帝或"一父四母十二姓"黄帝后裔并无关系,齐威王祖述黄帝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及个人励志因素。  相似文献   

4.
"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藏"。西藏是我国极具特殊性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西藏高校承担着培养"富裕西藏、和谐西藏、幸福西藏、法治西藏、文明西藏、美丽西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党的十八大报告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行动指南。因此,我们需要将党的十八大精神融入到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进课本、进学生头脑即"三进"工作中,以达到引领学生、培养人才、繁荣西藏以及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商鞅是以提倡“尊君重法”而名显一时的法家代表人物,但并非不重视礼,只是其对礼的看法和使用与儒、道、墨诸学派大异其趣。面对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现实,他明智地提出“更礼”的主张。商鞅之“更礼”基于他的历史观和人性论。其“变法”与“更礼”并行,而“更礼”则以“礼者,所以便事也”为指导原则,从而弱化了礼的道德意义,将礼变为功利之礼、实用之礼,对秦国及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新世纪以来,在关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各种讨论中,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和从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是两个富有启发性且影响广泛的命题。本文通过对这两个命题的意义与局限的批判性回顾,分析了与之相关的革命、统治和执政等概念的内涵及其关系,试图揭示列宁主义式政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行为特征与演变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使用一个三分架构对于观察和概括政党转型之间的理由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族和宗教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概述了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政策在西藏的实施情况,并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长期性、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必要性、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方面对西藏今后的宗教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鸦片战争前后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揭开了晚清改革的序幕。从“更法”,即变更旧制、整顿旧法开始,在新形势下又转向“借法”,即学习和取法西方。学习、借法西方从上、下两个层面展开,从而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自强运动。  相似文献   

10.
赵志 《阴山学刊》2009,22(2):81-86
继2008年1月27日新疆成功摧毁“东突”武装组织后,3月10日西藏局势风波再起,直至演变为打砸烧抢的“3.14”严重暴力流血事件。国内外诸多因素决定了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注定不会平坦。因此,未来一段时期要严防多股反华势力联手进行破坏活动,亟宜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确保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美国政府于1899年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把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历史事实接受下来。当英国在1904年第二次侵藏战争和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后试图否认中国对于西藏的主权,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时,美国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在华利益而表示了异议。本文主要依据英文档案资料,对当时美国政府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态度及其形成的背景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老西藏精神”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为完成特殊的历史使命而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创造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卓有成效地推动西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地向前发展,要较好地完成党中央所制定的西部大开发的历史任务,必须从“老西藏精神”中挖掘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3.
"老西藏精神"是用奉献铸就的丰碑,是薪火相传的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老西藏精神"是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接班人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4.
1935年初,红军长征进入藏区,国民政府中央随即电令西藏噶厦地方政府"围剿"红军。8月,出于对红军长征可能入藏以及中央军入康、班禅返藏、诺那入康宣慰等因素的综合考量,2000余名藏军声称奉命"离防助剿"红军,但遭到了马步芳、刘文辉等川康青地方实力派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在权衡利弊之后,蒋介石否认了之前曾电令噶厦地方政府"助剿"红军的事实,严令藏军不得逾越防地。奉调、误会与假托成为整个事件发展演进过程中的关键词,涉事各方根据自身的利益诉求,进行着各自不同的注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进一步完善西藏“三包”教育政策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深化政策研究、加大政策宣传、细化政策内容、强化政策监督、灵活执行政策、加强政策立法、关注教师群体、重视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6.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各地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所体现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运用相关区域经济理论来系统研究和深入探讨西藏“三大经济区”协调发展问题,对于制定相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介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史疆域》中关于中国的历史和历史疆域是汉族和其他民族共同缔造的,历史上不在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统辖范畴之内的其他民族建立的政权同样也是属于中国的科学论断,并分别从地理学、考古学、人种学和民族学等几个方面论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所谓“西藏自元代纳入中国版图后才成为中国第一部分”的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情况,针对西藏工作所做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决策,突出强调了西藏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只有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正统公共产品理论基础上,围绕西藏安居工程是否属于公共产品范畴及其性质进行了剖析,对于认识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西藏安居工程与内地的区别,以及下一步研究“十二五”期间如何优化供给结构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皓 《晋阳学刊》2013,(2):42-52
印度独立前后,英印分三路侵占和蚕食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领土,宣称麦克马洪线就是中印东段边界线。英印两国的目的有所不同,英国企图在中印两国之间留下领土争端,印度企图进一步建立环印度洋政治圈和对中国的战略态势。国民政府的处置,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化。在印度独立前,国民政府积极而主动,一方面指示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予以注意,要求与中央政府协调一致;一方面同英印交涉。噶厦反对英印的侵占,明确表示它从未承认过西姆拉草约。印度独立后,国民政府消极而被动,打算在中印条约签订后再来解决边界争端问题,丧失了利用印度独立之机遏制英印侵占的有利时机,印度的侵占变本加厉,历史的重担只能落在新中国政府的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