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澍于今年7月30日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提法是完全错误的。一是命题的错误的逻辑推理,把物质条件创造者和历史创造者完全等同起来了。二是这一命题是与“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相对立而产生的,二说各执一词,不符合事实。三是把无所不包的历史看做是由一个独一无二的力量创造的。事实是英雄创造自己的历史,不能创造一切历史;人民群众也是一样。黎澍的论点在学术界引起了争论。有的学者仍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有的则认为对创造历史的问题应作全面的、有层次的分析。还有的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相似文献   

2.
黎澍同志在《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见1984年《历史研究》第5期)一文中指出:“历史是人的历史,所有的人都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他们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物.”并认为:把历史说成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这是错误的.“无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没有这样说过”,这是由苏联学者提出来的.在《再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见  相似文献   

3.
马列主义要发展,哲学内容要改革,这是时代的潮流,也是历史的趋势。耐人寻味的是,在改革的潮流中,人们在感到精神的愉悦后,有时也会陷入精神的困惑之中。 1986年7月30日,黎澍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再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一文,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完全错误”的,并认定其存在着“三个错误”。困惑引起思索,思索使疑团释然。因此,我认为《再论》中有“三个错误”的错误存在。为明辨观点,兹述如次。  相似文献   

4.
有人提出要用“帝王将相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来代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旧”提法,愚期期以为不可。理由是:一、所谓“创造历史”,是指创造财富,创造文明,发展生产,推动历史前进。反动阶级浪费财富,毁灭文明,使历史倒退,这不叫创造历史。二、帝王有的或有时属于人民,当他们带领人民或同人民一起进行革命或保卫祖国的时候;有的属于反动阶级;有的虽不属于人民,但他们的改革和其他政策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表面上看,进行改革、写出历史新篇章的是不属于人民群众(不但不  相似文献   

5.
早在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就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持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清匪反霸到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路线,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从一个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坚持群众  相似文献   

6.
1956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时指出:“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这对  相似文献   

7.
早在1844年《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布·鲍威尔时,就明确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的著名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群众创造力和群众主动性、是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重视的。列宁也说:“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列宁全集》第26卷第269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有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系统而灵活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之中,从而  相似文献   

8.
(一) 马克思主义者始终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没有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任何革命和建设事业都将一事无成。伟大的列宁一贯是高度地相信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革命的首创精神。他强调指出:“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世界所以有这种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基本原因是有成亿成亿的人卷进这个发展的洪流了。”  相似文献   

9.
有种观点认为:《东方红》和《国际歌》的基调不一样,《国际歌》没有“救世主”,而《东方红》却有“大救星”,是唯心主义,不应再唱。对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对《东方红》应怎样评价?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无产阶级、革命人民的领袖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在人民群众决定历史发展的前提下,革命领袖是起着重大作用的,尤其是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更是起着巨大的作用。这是由于他们能够代表先进阶级的利益,及时地集中反映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  相似文献   

10.
真正理解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须明确三个问题:第一,何谓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具有主体性的大多数人;第二,人民群众如何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不仅表现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还表现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第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意义或者说方法论意义是什么?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及人民群众的自在即为自己而在。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同志曾说:“有句俗话‘百货中百客’,只要是对人民有益,是不是也可以让人民自己去选择”。李凌同志引用“百货中百客”的意思是说音乐这种精神产品,类似于商店里的百货,应由“百客”(人民)自己去相中,去挑选。只要是对人民有益的音乐,只要它们有利于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可以让人民去选择。 “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都有大量的作品被不同文化层次的民众所欣赏、所钟爱。用美声唱法演唱的作品如歌曲:《我爱你,中国》、《长江之歌》等;用民族唱法演唱的作品如歌曲: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生命短促,只有吴德能使他流传到遥远的后世。 ——莎士比亚 李瑞环同志在全国学雷锋先进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在人们为克服困难,恢复经济而奋斗的六十年代初期,在风雨如磐,世风日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雷锋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都是一个光辉的榜样,一面鲜明的旗帜,都是吸引、鼓舞、引导人民群众和青少年奋发上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据有关文章反映:“自1963年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结束以来,雷锋班已收到13.4万余封信。无论是学雷锋高潮,还是人们谈漠了雷锋的岁月,从未间断”。(见《中国妇女》1990第五期《隋落的公德》)  相似文献   

13.
黎鸣同志在《历史是创造者创造的》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观点:“新的英雄史观”。(见1986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下面引用此文,简称《创造》,均不另注)通观全文,其思想脉络是这样的:人类社会的进化是社会信息量不断增殖的过程——人民群众不能创造信息——旧式的政治英雄(兽性英雄)不能增加信息总量——只有新的英  相似文献   

14.
今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伟大的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这位屹立于二十世纪、彪炳于史册的东方巨人。 马克思主义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位创造者。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肯定伟大人物对于推动历史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谁不能同时承认这两个方面,谁就不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毛泽东同志经常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这充分表现出他的高瞻远瞩的卓见真知。同时,中国革命史也清楚地告诉我们,没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也就不可能充分调动起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也不可能把群众的革命热情引向正确的道路,也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所以,伟大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低估更不能否定的。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在构建他的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评价道:“他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真正做到了以民为本。一、邓小平人民本位思想的提出和发展从理论来源和本质属性看,邓小平理论根源于马列主义,孕育于毛泽东思想之中,他的人民本位思想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群众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恩格斯指出:“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o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当然也就是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物质力量——物质资料生产者本…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与人民的关系问题,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已解决的。但是前几年里,却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冲击下造成了严重的混乱,文学越来越脱离人民,忘记、忽略甚至割断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少人置“二为”方向于不顾,热衷于“表现自我”,在宾馆和沙龙里编造灰色的甚至歪曲历史和现实的东西,而正在从事伟大的历史创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已经谈到了。《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又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他所说的“复意”、“重旨”、就是我在这里所说的多义性。然而,刘勰并沒有专门论述诗歌的多义性问题,更沒有把多义性作为诗歌艺术的一个独立范畴来看待。此后,在中国古代的诗歌批评著作中,也偶尔有涉及多义性的,如皎然《诗式》所谓“两重意”,但都沒有从理论上对多义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在西方,对诗的多义性也有人谈到过。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所讲的“两义语”。就是一个与多义性有关的问题。但丁在《致斯加拉大亲王书》中说《神曲》“具有多种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共产党成了执政党。党领导一切,监督一切。但是由谁来监督共产党呢?党能不能对自己实行监督呢?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这是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执政党建设的历史经验作出的科学结论。 党内的监督,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党的监督,这两个方面都是重要的。忽略任何一个  相似文献   

19.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来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是千百万劳动群众积极参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推动着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劳动人民在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界的斗争中,具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是奴隶们创造历史。而孔孟之流却说,有“生而知之”的“圣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宣扬“天生”的“圣人”创造历史。孔老二的忠实信徒林彪一伙说:“先知先觉是有的”,只有他们一伙“天才”才能给劳动人民“除千年暗”,“灭千年  相似文献   

20.
文艺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一个基本思想,也是构成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这里包含着两个方面的重要问题,一是文艺家在同人民群众的结合中转变立场、转变思想感情、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问题;一是在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实践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问题。自“五四”以来,尽管一些进步的文艺家多次讨论“民众文学”和文艺大众化问题,“到民间去”、“到群众中去”的呼声连绵不绝,但由于客观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也由于主观方面的种种原因,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彻底解决。有的人虽然提出了“向群众去学习”或“从大众去学习”的良好愿望,但又不懂得这一主观要求必须放到与人民群众结合的客观事实中才能真正实现。正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讲话》总结了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教训,从理论上彻底解决了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