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模式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全面发展模式。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在一个核心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孕育和引领下,在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社会力量推动下,不断革新和创造,实现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中国模式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对立统一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其思想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未来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发展呈现出鲜明特色,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为促进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需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引领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教育领域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育团队,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完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创新舆论宣传路径,重构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大批中国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居住求生,他们身处中西文化交流的结合部,“两脚踏中西文化”,在另一文化环境中保持着华夏文化传统。走向世界的中国人通过他们进行民族反省,外国人也因此而加深了对中国文化本质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民性既有长处和优点,也有缺点和不足,既不能全盘否定也需要扬弃和发展;海外华人文化品格,反映了中华民族既保持文化传统,又适时变化的民族性;他们使外国人认识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和平、守法的民族,而不是一些“黄祸论”和“中国威胁论”者所说的“有危险性”、好侵略的民族  相似文献   

4.
社会民主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会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 盲目推崇或者藐视这种思潮都是有害的.因此, 科学理性地认识社会民主主义,并通过对这一思潮的批判吸收来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本身,最终实现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民主主义思潮,这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当今中国社会中,除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其他各种社会思潮纷纷登场.这些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代表着经济社会领域中的不同利益和价值取向,交锋激烈,竞相争夺话语权、主导权和合法性,并试图影响现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关键是探索并建立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社会思潮的路径和机制,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批判和抵制腐朽文化,形成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下多种社会思潮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共同发展的生动格局,从而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巩固我国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代日本人评说中国国民性从研究方法的角 度可分为研究“文章文化”式、走马观花 式、长期观察“生活文化”式三种类型,而从思想倾向上看又可区分为“左、中、右”三种 视角。他们较为集中地分析了中国人的天命思想、家族主义、守旧观念、重视形式、福禄寿 的功利生活、文弱和平、矛盾特性等特点,还对中日国民性进行了对比,尤其是以日本人的 “认真”比照中国人的马虎。日本人的中国观对鲁迅等中国启蒙思想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是"脚踏中西文化"的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的作品,也是其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林语堂先生出生于福建漳州的一个传教士家庭,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后又受到了西方高等教育的洗礼。在此书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中国文化为出发点,对中西文化做了广泛深入的比较,旨在借此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以使西方人能比较确切而客观地了解中国与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落实于对社会生活实践的引领。引领生活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哲学精神,也体现了其对生活历史性的深邃理解和对生活现实性的当代把握。马克思主义对生活的引领是通过为现代生活确立价值导向、为现实社会生活矛盾的化解提供价值标准、为处理现代生活发展困境提供了价值选择方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平台、为社会生活指明了共同的价值理想而实现的,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由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思想,在延安时期已具雏形.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刻总结党的历史上左、右倾错误的成因及危害,决定通过学习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军事、哲学理论,带头发起全党有计划的马克思主义学习与教育运动,在延安营造了一个空前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通过整风运动,更是在全党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潮,开创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新形式.在毛泽东的引领下,延安时期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奋力开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特定时期主要矛盾的解决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相统一、坚持理论的人民性和实践的人民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0年历程赋予我们的深刻启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征程承载着马克思主义的前途命运,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面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始终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应深入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是在一定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础上,由各种因素的交融渗透、经世代的积淀和选择而成,具有鲜明的历史特质。这些特质厚实而凝重,形成了我们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正是保留了这些历史特质的合理内核,才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再造辉煌。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中国民族歌剧,始终坚持民族化和大众化的审美选择与价值取向,以体现高昂时代主旋律的审美创造,显示出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和审美效应。中国民族歌剧经受着时代和中外文化的共同影响,在文化选择、美学追求、精神内涵、审美功能等诸多因素的交融和整合过程中,形成并逐渐完善了美学风格:以歌唱为主,多元综合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悲壮”、“优美”和兼容于二者之中的“幽默”这3种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而且是中华文化的现代延伸。在对实事求是的诠释中,邓小平理论侧重于从主体方面理解“是”,因而“是”中包含了“应是”的内容。从而也突出了中华文化重视实践的特征。另者,由于对实践及其普遍性的重视,因而,在实事求是中含有理性主义的内容,从而克服了中华传统文化重视“性理”,而忽视理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所带来现代人民族精神家园的失落及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对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现代化从国家的统一、政权的巩固、经济、传统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对形成与巩固中华民族凝聚力发挥着强大作用。在全球视野中发展本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葆凝聚力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6.
试论毛泽东的文化创新及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创新者之一,他为此进行了一生艰辛的探索,同时也把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和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成功经验融入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使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得到新的升华.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是“一体两面”的文化现象。在文化传承而言,它是民族精神;在民族实践而言,它是民族凝聚力。两者互相推动,共同前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它提升了民族凝聚基础、提供了民族凝聚动力、确立了民族凝聚目标;反过来,中华民族凝聚力保障了民族精神实现、预示了民族精神方向、推动了民族精神创新。  相似文献   

18.
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虽各有自己的特质和内涵,但又有内在的联系。实现科学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是时代的迫切需要。要通过多种途径弘扬科学精神,使之内化为一种民族意识,实现科学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20.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兼容并包、自我批判和自我创新等品格。这些优秀品格使得中华民族精神能充分吸纳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有益成分,承接传统文化和异质文化的精华,为民族精神增添生机与活力,促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世代相传,经久不衰,与时俱进,成为支撑中华民族自立、前进、发展的钢铁骨架,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文明进步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