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先锋小说家当中 ,余华是较为独特的 ,他的小说对传统的叙事方式和美学风格给予了彻底的否定 ,传达出对现实世界异于常人的认识和感受。从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到长篇之作《许三观卖血记》 ,他不断地叙说着自己对现实世界中人及人的命运的思考、怀疑、迷惑……讲述着一个个人们无法逃离的厄运 ,展示着一幕幕的人生悲剧。余华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独特的 ,这种独特根源于他独特的叙述方式和对世界独特的感知方式。但总观其作品 ,自《在细雨中呼喊》之后 ,创作风格出现了明显的转型。前期作品中的暴力与血腥明显地减少了 ,叙述时不再那么冷漠…  相似文献   

2.
在海峡两岸女性小说中出现的叙述分层,大体可分为套层、并层和跨层三种模式,其中套层模式最为常见。叙述分层具有独特的叙事优势.尤其在表现女性寻求和建构自我认同的思考与迷惘方面,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叙述策略。对于女性作家而言,不同叙述分层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除了形式与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从中传递出了女性作家们摆脱男权文化规约、构建和谐与平等话语体系的意图和努力。  相似文献   

3.
虚构叙述虽不具有现实指称性,但可以经历从经验到纪实再到虚构的转化,对虚构叙述的接收最终必然还原为感知经验。虚构叙述是"再现中的进一步再现",并非再现两次必然为虚构,而是虚构必然被再现两次,必然与经验世界隔两层。文化程式不但是判断虚构叙述的主要依据,而且是叙述对象的指称性的判断依据。区隔框架与叙述者框架是重合的,区隔问题与叙述分层问题也是重合的,它们是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角度。区隔可以有多度区隔。双层区隔是纯抽象思考,并非每个区隔都在文本中有具体显现。虚构叙述的"双层区隔"原理的发现是对广义叙述学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生代作家韩东的小说创作试图在对传统话语形态的破坏中探索一条新的文学创作之路,实现文学在本体意义上对政治、社会的彻底叛逃而回归自我本身。阅读韩东你会发现一条回归文学的第三条道路,即叙述策略上的无为而有为。韩东的小说创作坚持边缘化的立场,以对历史呈现的多种可能性、无姿态的私人叙述策略和荒诞中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等三个方面展开对写作的实验性开拓,为新时期文学多样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在《赞尔巴哈论》中,恩格斯有一段论述发展观的话,我们长时期以来只认为是强调发展的必然性,而对其中关于“退步”的叙述没有在意。要更加彻底地贯彻辩证法,贯彻辩证的矛盾观,就应超越以往关于世界是发展的观点,将世界看成是发展与退步的统一,在发展与退步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矛盾运动中把握发展,从超越与扬弃退步的意义上理解和推进发展,这才是更为彻底的辩证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文体的叙述特征和叙述模式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危机、战争和革命的文化语境中以及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对西方传统小说叙事予以了全面、彻底的否定和变革,它转变了小说观念、审美价值取向,更新了叙述方式和方法,改革了小说的形态、作用方式和读者的接受方式,呈现出与传统小说迥异的“现代性”。本文着重探讨20世纪西方小说文体叙述特征的转变及其原因,以及在不同作家的创作中,现代主义小说文体根据不同的叙述特征形成的象征性、意绪性、客观物化等较典型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边疆地区具有历史与现实层面的重要意义。如何思考和认识边疆在思想史中的重要性,如何揭示边疆在中国叙述中的关键意义,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从作为思想史空间的边疆议题出发,对边疆思想史的语境、议题以及实践路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并进一步指出,通过揭示边疆区域的内在逻辑以及这种逻辑的外部表现形式,经由对“边疆性”及其与整体之关联的理解,形成边疆思想史的认知框架,最终将为中国议题与中国叙述本身提供可能的解释性方向与尝试。  相似文献   

8.
贯穿小说始终,基兰·德赛在叙述中不断把情节和沉思的状态相交织。她对她的主要人物,特别是杰姆拜伊进行了诸多层面的思考,也让读者反省了生活中的荒谬和矛盾。小说通过主要人物赛伊之口叙述了作者所做的沉思。  相似文献   

9.
“作者问题”的提出是现代诗学尤其是叙事学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叙事学的一个主要理论层面是研究叙述(行为)的,有叙述必有叙述的主体,那么叙述主体与创作主体即作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这当引起人们的思考,传统诗学倾向于将叙述主体与创作主体、本文作者与现实作者混而...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短篇小说的叙事伦理从两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方面,海明威精心选择其短篇小说的叙事主题和内容,在表现生活虚无与无奈的同时,也肯定生活的意义。另一方面,海明威选择非人格化叙事,让读者产生信任感,并邀请读者自己思考和判断。同时,他也会在叙述中进行某种程度的叙述干预,表明自己的价值观和伦理态度。  相似文献   

11.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本文从叙述视角出发对叙述结构的倒置和叙述人的多重话语以及作家隐匿的思想主题进行了阐释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尼采与庄子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但在哲学上他们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浪漫主义哲学家,用格言表达对于世界和人生的认识,来激发读者去认真思考和反思自身的生活;他们都是历史上彻底的怀疑主义哲学家,对各自的文化传统作出了彻底的批判,以使个人在摆脱传统束缚后去追求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13.
悖论性的叙事是鬼子小说创作的重要哲学叙事视角。在小说中,鬼子常用朴实、冷漠的笔调叙述20世纪末凝聚在家庭内部子女对父亲情感的眷恋与背叛。这种悖论是现代化文化处境和传统文化的碰撞,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哲学思考。鬼子的深刻之处在于他冷静的边缘性思考:20世纪末中华民族生存的艰难和人类心灵痛苦的挣扎。  相似文献   

14.
《日夜书》和《修改过程》通过对知青的生活史叙述,审视了知青一代的命运与思想。韩少功以复杂的文本和叙述回应复杂的一言难尽的生存现实,他自觉远离80年代以来知青叙述的叙述成规,表现对已成定势的80年代历史记忆的重审和批判,从而将思考延伸进当下纷繁复杂的时代命题中,体现出犹豫不决和一言难尽的姿态。  相似文献   

15.
布莱希特创立的以"间离-思考-行动"为核心模式的"叙事剧"戏剧理论要求把叙述性、评论性因素引入戏剧舞台,主张"舞台叙述事件",从而引导观众进行理性的评判和自我反思。布莱希特成熟期所创作的《高加索灰阑记》是其叙事剧理论最彻底的体现,该剧从剧本结构、表演手法、戏剧功能等方面很好地实践了他以"间离效果"为核心的"叙事剧"理论。  相似文献   

16.
《雪山飞狐》在内容上表现了人性的自私,在叙事方式上采用了让多人叙述同一件事的方法,在结尾设置了悬念,这些都是受到《竹林中》的影响。但《竹林中》是表现死亡的小说,而《雪山飞狐》则把死亡、爱情和战争融为一体;《竹林中》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而《雪山飞狐》则把全知视角叙述和有限视角叙述相结合。芥川龙之介受自己独特的人生观的影响,用小说来表现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而金庸则用小说来表现自己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7.
工业科学革命具有四个一般方面:化学革命,标准和规格革命,电子学和自动化革命以及能的革命。日益需要“重新彻底思考”工业科学革命推广到所有工业系统的主要分支中去的可能性和意义。在技术方面,第一组问题同根据优先考虑原料保存来重新规定技术改革的研究方向和重新制订技术改革的计划有关,第二组问题同成本的意义和正确性有关,第三组问题则可以称做“文化”问题。在经济方面,要“重新彻底思考”的是同成本不确定性有关的问题以及“竞争对壟断”的问题。研究工业科学革命的其它理由则是:“不发达国家”必须“重新彻底思考”新工业体系的结构和组织,把整个经济迅速转变过来,否则就找不到摆脱它们所处的困境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一百二十六年前,我们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这部著作极其透彻鲜明地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叙述了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叙述了辩证法这一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叙述了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学说。”  相似文献   

19.
关于“美”的言说已有千年历史,对此的研究更是一个值得探讨却让人倍感沉重的课题。中西美学五彩缤纷的“美是什么”的思考、追问与回答,可分为两种方式:叙述与描述。叙述是对“美是什么”的回答,描述是对“美在哪里”的回答。由于先在逻辑与提问方式的局限,“美”的言说方式尚不能无限接近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才子佳人的叙述模式在现当代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清末民初由喜到悲的转折→"五四"与抗战时期革命与恋爱联姻→"文革"时"革命"让爱情走开→改革开放后才子佳人模式则被彻底颠覆与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