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贵州省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贵州省1978—2016年间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波动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波动,而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波动主要源于自身。脉冲响应分析则发现,与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比,贵州省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更明显。进一步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贵州省经济增长能够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而固定资产投资并不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贵州省需要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增加有效投资,使投资和经济增长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港口投资影响港口城市经济增长,但两者长期与短期影响关系并不明确。选取1978—2011年上海港固定资产投资及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港口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及短期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港口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短期因果关系,并且经济增长是港口固定资产投资的长期原因得到证实,但是港口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不能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3.
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及其他分析工具,以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探讨新疆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具有现实意义。实证分析表明:新疆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及单向的因果关系;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呈较大且持续的正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随着时间的持续,居民消费的贡献将逐步赶上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从长期看,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推动力最大。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较小。因此。若要使其经济得到长远发展,必须采取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提高居民收入以获得更多消费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着动态均衡机制,经济增长为资本形成和投资增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增长可以推动投资更快速度的增长;同时,经过相对较长时间的资本积累,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文以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为切入点,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运用计量经济学联立方程模型,量化了兵团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总值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城市用地、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文章依据1988-2012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协整和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构成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Granger原因,反向则不成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发现城市建设用地、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作用,但效果存在差异.据此提出合理确定城市边界,提高存量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投资在西藏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少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却很少有从其组成部分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文章从理论上证明、并用计量模型从实证上检验西藏地区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国有经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非国有经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变量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国有经济三次产业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第二产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在上述结论上,文章最后给出了应调整投资结构等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1978—2009年的新疆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与产值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新疆的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拉动作用;又进一步分析了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的三种效应:投资额效应、投资结构效应和投资效率效应,得出固定资产投资额效应对新疆的经济发展促进最大,投资效率效应较低。  相似文献   

8.
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是刺激经济的主要手段,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9.
针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和经济转型城市的密切关系,借用生产函数模型并结合阜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转型期阜新市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加大,阜新地区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缓,在转型初期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GDP增加约0.89%,而中期仅为0.56%。提出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建立投资群等策略。研究结果对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根据重庆市1980—2015年的统计数据,由于重庆市在1997年成为直辖市,所以将所选取的数据以1997年为分界点分成设立直辖市之前和之后两个阶段进行分析,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图和方差分解技术,对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成为直辖市前后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有差异的:直辖之前,两者并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但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仍有正向拉动作用;直辖之后,两者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和动态均衡机制,在这一关系中,虽然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相互之间都具有正向的脉冲响应机制,但仅有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中,教案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地区性教案的研究又是近代中国教案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蒙古地区因其在清朝独特的地位和清政府对此地区有别于内地的管理方式,其教案的发生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内蒙古地区教案研究将更具典型意义。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教案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希望以此为基础为日后内蒙古地区教案问题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对佛山市道路交通事故作了综合性的比较,分析了交通事故的成因和分布特征,指出了佛山市交通安全极需进行综合治理.借鉴交通安全取得卓著成效的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佛山市的实际.提出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认为信任、信赖、信仰的含义不同,生成机制也有差异。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其实质是指对实证法的信任与信赖。熟悉是信任的基础,法律内容和过程的公正只是法律获得信任的要件之一,移植而来的西式实证法只有实现与社会通行道德、文化传统的有效对接,才能获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民众对法律的感情更多地来源于生活经验。应更多地普及权利意识以防法律仅仅成为“治术”。同时,法律必须提高效率,效率是实现信任到信赖有机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研究英语学习者语言材料的输出有助于认清跨语言写作中汉语迁移的性质和特征,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在英汉主语的语言表征差异比较大的结构中,可以通过话题化帮助学生理解跨语言写作中英汉主语和主题差异及其语言表征。  相似文献   

17.
汉语棱镜中,总有一些语言事实折射出支配关系意义。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支配关系意义作为一种文化意义存在汉语中。汉语支配关系意义的形成根源于汉民族价值观和思维特征以及民族心理等文化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依情感互融标准,《松陵集》唱和诗作可分成四类:具深情者;具温情者;情不足者;无情者。从内容上看,《松陵集》唱作与和作以趋同为主的关系有三种:承接与照应;互补与回避;开拓与延展。以歧异为主的关系也有三种:切入角度相异;执守观点不同;和作翻新原唱。《松陵集》以次韵为特色,酬唱诗作沿不用韵→用韵→次韵的顺序,趋同的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9.
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塑造了三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古娟、赫米恩、厄秀拉。她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他赞美完整的人,而不是被产业主义、机械的爱情或僵死的现代知识扯得粉碎的人。  相似文献   

20.
197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文学中出现的政治诗、政治小说,以反政府、反体制著称,它们是被压迫者的心声,是弱势阶层的代言人,具有强烈的在野的反叛性格。政治小说有一类是以政治诉求作为主要目标的,另一类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只是基于作者感时忧国的精神去写政治斗争。1990年代以来,"台湾意识"成了知识分子热烈讨论的话题,随着其本土论述的加强,台湾文学的创作也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台语文学不仅有学术层面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族群和国家的认同。一些分离主义者,在"多语言文学"的遮掩下,把原本属于汉语方言的台语膨胀为独立的"民族语言",这是在有意制造北京话与台语的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