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子》仅仅五千字,却微言大义,句句都是名言隽语,蕴涵了无穷的智慧,历经几千年的风雨经久不衰,至今在人们的日常语言和处世原则中仍可看到其留下的印记。《老子》中提到的珍爱生命和贵身轻物思想,对今天开展生命教育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汉严君平的《老子指归》是道家哲学名著 ,比较全面地表述了作者的生命观。他认为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产物 ,其奥秘就在自然之中 ,人不可违背自然之道而追求长生 ;主张绝名除利以养生防患 ,清静无为以养神存身 ,治病于未然。这些观点虽有历史局限 ,其合理性则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3.
孙以楷认为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道论完全源于现实,不应把道玄虚化、神秘化。老子开辟了中国人寻求天地万物本原本体的致思方向,提供了本体论理论、体系架构和范畴。李霞认为老子是中国生命哲学之父。老子以深具生命意蕴的“道”作为核心范畴,以生命崇拜意识为根本观念,建立了一个以生命本源论、生命机制论、生命本质论、生命价值论、生命存在论、生命修养论以及生命境界论为主要内容的生命哲学体系,对中国传统哲学、宗教乃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陆建华认为老子的道具有有物与无物两种状态,老子之物亦有道中之物与道外之物两种形态。所谓道物关系表现为道之“有物”状态、有物之道与道中之物、道外之物的关系。徐小跃认为分析和挖掘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其任务就是看这一思想在何种程序上真实而又深刻地揭示出人性的本质、社会的本性以及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老子思想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他对人的存在方式给出了符合人性的解释,而人也只有在与自然合一的状态才能完成关系双方各自的价值和性命之情,老子以“返本还原”的回归意识给人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孙以楷认为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道论完全源于现实,不应把道玄虚化、神秘化。老子开辟了中国人寻求天地万物本原本体的致思方向,提供了本体论理论、体系架构和范畴。李霞认为老子是中国生命哲学之父。老子以深具生命意蕴的“道”作为核心范畴,以生命崇拜意识为根本观念,建立了一个以生命本源论、生命机制论、生命本质论、生命价值论、生命存在论、生命修养论以及生命境界论为主要内容的生命哲学体系,对中国传统哲学、宗教乃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陆建华认为老子的道具有有物与无物两种状态,老子之物亦有道中之物与道外之物两种形态。所谓道物关系表现为道之“有物”状态、有物之道与道中之物、道外之物的关系。徐小跃认为分析和挖掘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其任务就是看这一思想在何种程序上真实而又深刻地揭示出人性的本质、社会的本性以及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老子思想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他对人的存在方式给出了符合人性的解释,而人也只有在与自然合一的状态才能完成关系双方各自的价值和性命之情,老子以“返本还原”的回归意识给人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老子》对仁义道德和人类文化的否定蕴涵着对人存在价值的充分肯定和丰富的人学因素,体现着深刻的人本主义思想。这种人本主义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的自然人本主义精神、常德不离的社会人本主义精神和“以百姓心为心”的政治人本主义精神三个方面。从它纷然杂陈的思想枝叶中分离出这种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弥补当代中国人某些精神元素的缺乏都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命问题是老子哲学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对生命问题的形上学思考是老子哲学的起点。老子认为“道”是生命的源头、生命活动的法则和生命追求的理想境界。“德”是连接宇宙大“道”与生命现实化的逻辑中介,是“道”的实体化和具体化。尊道贵德作为生命的基本价值取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子哲学的生命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生命及其精神的独特的价值取向和理论架构是老子哲学的生命所在。在老子思想体系中 ,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超越生命的有机统一 ,与此对应 ,生命也依次呈现出“真”、“和”、“静”与“朴”的精神 ,它们是道在不同生命层面上的具体显现 ,具有层次性、个体性和本体性的物质。这些精神代表着生命的理想状态 ,指引着生命走向完善 ,走向超越 ,它们经过历史与传统的积淀 ,实际上已成为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 ,在人类历史文化中展示出其独特的思想魅力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生态哲学思想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道生万物”物无贵贱的万物平等观、“道法自然”的生态规律观以及“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它告诫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应该改变传统的以人为中心、把自然看成人的依附物的观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放弃为追求利益和效率最大化对自然进行随心所欲的改造的做法,加强对技术以及人的私心、贪心的道德约束,建立平等、和谐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老子管理思想具有鲜明的柔性化特征。在《道德经》中,老子对柔性管理的产生原因、追求目标、创新法则、组织设计、人力要求和制度安排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论述。老子柔性管理思想不仅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印证,同时对于丰富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有很多关于社会和人生的精辟论断,都给现代人以启示。文章对老子思想中对隐性教育的启示作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关于隐性教育的基本认识和特点,以及老子思想中有关隐性教育的启示,指出现代教育应从老子思想中受到启发,进一步重视隐性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李贽《老子解》的基本思想,分析了李贽学老解老的思想基础和对老子“无为”思想重新诠释的内容,并探索了其从传统的“无为而无不为”得出“无不为而无为”结论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12.
《道德经》第二章中的“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一句,是本章的中心论点,也是该书的灵魂,以后各章的论述都是围绕着“无为之治”和“不言之教”这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而展开的。在阅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一句时,许多文本均断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均将“处”、“行”二字当做动词,这样理解不能算错,但断句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将“处”、“行”二字视为名词,强调了圣人的行为本身就是不言之教,更为妥当,更能体现老子所要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生态经济的本质在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其根源在于人自身的和谐。和谐是一个系统的和谐,老子的关于“道”学说是基于对宇宙万物的宏观考察和辩证的思考基础上形成的系统学说。其“天人合一”的思想、无为、无欲的思想对于当前生态经济的教育和践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人讲究"吟风弄月",陶渊明诗文便有歌咏风的特点.本文试从陶诗文咏风的角度,把陶诗文中有关风的句子,分为若干类别加以剖析,勾勒了他十种不同的"风"词,四种针对风的特定的状态和环境来写的样式,三点写出这么多"风"词的原因,以及陶渊明咏风的六个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是以"道"为本源、本体和境界,以"言道悖论"为其内在性的本质问题或基本问题,以"行道"、"体道"为"得道"的基本路径和思维方法,力图在现象性生活的内在超越中,进入"道"所指示的境界的意义论或价值论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中国"哲学的突破",以"所行之道"向着本源、本体和境界之"道"的理性升华为标志.而"道"作为中国"哲学的突破"的标志,则无疑是<老子>哲学的原创.  相似文献   

16.
运用关联理论对《道德经》选段进行解读,认为其论述了"本色为官"、"有权无私"、"清心寡欲"的为官之道,对为官者修身处事和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子的辩证法的最终归宿乃是提升人生修养,实现自我超越,其途径是通过否定性思维得以展开.从这种意义出发,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重新诠释老子的辩证法:其一,超越对立统一思维,消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其二,对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的否定,鄙弃人们汲汲以求的价值追寻与行为准则,构建自然无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其三,"反者道之动"所揭示的相互转化与循环运动原理,其旨归乃是要求人复归其自然真性,从而通达无知无欲、无虑无求、澹泊宁静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8.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德经》赋予“道”以丰富的内涵及显著的地位。作为一种最高的道德理想以及所有道德的总和,“道”的理解和翻译多种多样。通过总结和分析数种翻译方法的利弊得失,本文认为,为了忠实全面地传达老子的哲学思想,“道”最好是不译即用音译。  相似文献   

19.
《道德经》与《论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两部元典,是一种充满了心理学意义的文化,蕴涵着丰富的身心和谐思想,集中体现为贵身重生的终极关怀、自知知人的通透智慧、和谐完整的人格特征、鄙薄功利的价值追求、进退自如的处世哲学等宝贵思想,对于促进个体和谐发展和社会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