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其”句式历时演变的规律及诱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句式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即先秦至魏晋南北朝阶段,唐宋至元、明、清阶段,现、当代阶段。每经历一个阶段,“与其”句式都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这些调整与汉语“双音化”的发展趋向和“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历史选择相关。  相似文献   

2.
“取舍”不只是一个哲学范畴,它也是汉语当中一个重要的“语义——语法”范畴。汉语取舍范畴是由相应的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组成。语义结构包括“常量”和“变量”,常量对取舍句式的表达不施加影响,而变量则是造成各种取舍句式差异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3.
"是不是VP"与"有没有VP"句式的句法归属,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确定"是"和"有"的句法属性有助于确定两类句式的句法地位,"是不是VP"与"有没有VP"两类句式中的"是"和"有"都是作为强调标记使用的助动词;它们都是位于"谓头"位置,两类疑问句式都是在"谓头"位置上通过正反重叠语法手段形成的,应该归属正反问句。在本文的理论框架下,两类疑问句式能够得到统一的句法分析,这种统一分析和"是"与"有"在句法上有若干平行的特征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人称代词在语法分类中是一类实词,其词汇意义非常简单,就是指代人称,不同的人称代词,指代不同的人称。然而人称代词的语用意义却较为丰富,在语境中能够产生不同的语用变异。本文选择“你”与“您”这一对同一“人称”领域的代词进行对比,解析其不同语境中的语用意义及其变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察唯一现存的清代乾隆年间以泰兴方言流传的长篇章回说唱本《玉如意》,探索泰兴方言如何从"把"处置式演变为几乎完全的"拿"处置式。此外,泰兴话中的"给予"动词"把"也成为最主要的被动式标记。所以,用"把"标记宾语的句式,目前在泰兴话中存在着不同的句式和标记之间的竞争。而"把个"句式由于语法化和保留程度比较强,"把个"句式相对于"把"句式,处置和被动的歧义和竞争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6.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寄主体的隐在性,使此诗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而令人费解。关于此诗的解读,把《夜雨寄北》视为爱情诗的观点一直占上风,甚至断言"寄北"就是"寄内",即"寄妻"。新批评学派认为,诗人正是通过文字的选用、取舍来表达其情感寄寓和创作意图。细读诗中的"北"、"君"和"西窗",就诗而解诗,我的观点是:此诗非寄妻诗,也非一般性的思友诗,李商隐将渴念知遇之心托以相思之情,《夜雨寄北》是一首行卷性质的象喻之作,具有知音渴望的价值期待。  相似文献   

7.
彭新林 《南都学坛》2008,28(3):78-84
危险物品肇事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和对危险物品的作业活动进行指挥、管理的人员以及对保障上述活动安全的劳动安全设施负责维护、管理的人员均能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刑法中的危险物品是指由于其化学、物理或者毒性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危及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的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的物品。"生产、存储、运输、使用"危险物品的活动不要求必须是合法进行的,同时也不限于必须在业务活动中实施;本罪中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活动包括对军用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  相似文献   

8.
语气副词"千万"在明清时期表现出和现代汉语一些不同的特征,对这些特征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语言的发展演变历程,"千万"在语义、句法和句式中的表现都可以从语言的主观性上得到解释。在表达语气上,"千万"经历了从表确定语气与强调语气共存到以表强调为主甚至成为一种表叮嘱的主观标记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把/将"字句的竞争过程中,宋元时期"将"字句一直处于优势,明代开始"把"字句战胜了"将"字句取得量的优势,"把"字句的竞争优势由隐性转为显性。受"把/将"字语法化语义基础的差别,特别是句式类型、语体特色、语义表达、方言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把"字句最终取代了"将"字句。  相似文献   

10.
人称代词的普遍使用,成为现代汉语诗歌区别于中国古代诗歌一个突出的标志。目前,学界从现代诗歌的主体研究、表达策略研究、比较诗学研究等角度对人称代词的探讨日渐深入,但对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发生的历史语境及演变机制、人称带给新诗异于旧诗的审美体验及形式功能差异、人称在现代诗人创作中的个性特征、汉诗英译的人称转换等问题的探索有待拓宽与深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分析“动宾式动词带宾”句式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入手 ,归纳诸家对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情况的合理意见 ,与不合理的意见讨论商榷 ,提出这是现代汉语中起补充作用的文字表达句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行域、知域和言域理论对于厘清复句中复杂的语义关系有很大的帮助。文章从行域、知域和言域角度对"或者"类复句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些在行域中无法理解或不好理解的句子,在知域和言域中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或者"类复句倾向于在行域中出现;行域中的"或者"一律不能换成"还是",而知域和言域中的"或者"一般可以换成"还是";行域、知域和言域句尾可以添加不同的附加问句;行域中"或者"类复句在三域中的辖域、语气均有所差异等。  相似文献   

13.
从语法功能角度,现代汉语"连"字句的"连"应分析为助词而非介词或连词等。"连"字句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强调和焦点表达上,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这种句式由最初通过"连"来表强调逐渐演变为借助于副词"也/都/还"等来表达强调,"连"所附着的成分为话题焦点。  相似文献   

14.
李丹 《延边大学学报》2013,46(3):72-75,108
伴随着中国儒文化的韩国传播,许多标记性敬、谦语素被借用到韩国语中。这些敬谦语素是一种自然空间"大、小"感知在社会领域中的映射,是儒文化核心"分"思想的反映。"大"通常指向地位和身份较高、年龄相对较长的长者,而"小"则与其相反。  相似文献   

15.
近代汉语“把/将O+S+V”句式有如下特点:(1)“把/将”后面的受事宾语均为定指,句中谓语动词部分成分复杂。(2)句子主语多由人称代词“我”、“你”、“他”充当,在句中位置紧靠动词。“把/将O+S+V”句式与“O+S+V”句式、“S+把/将O+V”句式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6.
在老派湘语娄底方言里,双及物结构都含有给予类介词"赐",它和句中谓语动词组合,形成独具特色的"V赐"句式。分析娄底方言"V赐"句式的古汉语来源、句法结构特征和语法化轨迹,可以揭示娄底方言"V赐"句式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乞"字被动句是近代汉语中的特殊被动句式,前辈时贤多有关注。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近代汉语"乞"字被动句在发展演变上有两条路径。一条是与《水浒传》《金瓶梅词话》《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吃""盙"相同的来源,即"乞"是"吃"的同音借字;一条是与明本潮州戏文和现代汉语方言中被动标记词"乞"相同的来源,即"给予"义动词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陆九渊以其心学成就和教育家风范名垂史册,也与其个性总力、人格力量感召后世。陆的文化个性是在与来喜的学术论辩中呈现精彩的。陆、朱之异,是两种文化视点的不同与文化个性的分歧与对立。陆九渊“拗”,甚而至于有点“狂”,成为他文化个性中的一道特色。他不迷信,呼唤并张扬主体意识。换个角度审视陆九渊,他又有“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一面。他严格地要求自己,深恐困粗疏而传谬,导致贻误后人的发生。这种互为表里的文化个性相反相成,在这种互补的关系中,他完善着自己的文化人格,实现了自己“不枉为人”的道德践履。虽然地位不高,职不显,业绩上也无皇皇巨著或烈烈轰轰的政绩可言,仅只是蛰居山曲,授业解惑,却步入了史册中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介词"自"、"从"、"打"在形式和意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共时平面的不同需要通过历时层面的考察来探究原因。这三个词的使用反映了汉语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三者有其各自的语法化路径。语法化动因主要是认知和语用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从语法分布角度,分别对此类句式中的NP结构(一般是人称代词或其他名词结构)、动词进行分析。重点是可进入此句式的动词类型考察,在论述句式中的NP结构与动词类型的同时,探讨了此类句式所表示的特殊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