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不争论”的思想并不是说对一切问题都不争论 ,在任何场合都不争论。它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那就是仅限于对一些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者在姓“资”姓“社”问题上的“左”的看法。而在对待改革和发展的一些具体操作性的问题上 ,却是一定要好好辩论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老子“道”论的理论旨趣及其思辨特性的疏析,指明老子“道”论乃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本体论哲学形态,其体(无)用(有)合一的本体论思辨特性奠定了中国哲学思辨的理性传统;提出由“道”论展开的哲学认识乃是不同于西方哲学逻辑认识论的精神认识论,它不是逻辑范畴的认知,而是精神范畴的体认,并指明老子“道”论内涵着天人合一的哲学(而非宗教)理念。  相似文献   

3.
<圣经>是基督教文化或西方文化的基石."罪感"文化贯穿整部<圣经>,在<圣经>中表述"罪"与"过"的语汇有很多.通过考察和对比"钦定本"中sin与transgression和"和合本"中"罪"与"过"等概念后发现,sin被译为"罪",而transgression被译为"过".这是一种误译.造成误译的原因是由于译经的外国传教士对中国文字和文化缺乏必要的理解,并因此导致近100年来中文阅读者对<圣经>中"罪感"文化的误解.  相似文献   

4.
“胡“和“蛮“最早是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自称,后来在借入汉语中附带了特定的语义内涵,体现在词义结构和造字理据等方面.语言中的这种现象需要联系特定历史背景和文化心理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5.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征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黑名单“作为一种新体式进入了应用写作的领域,进入了广大消费者的视野,广受关注与重视.文章对“黑名单“的来历、涵义、作用与特点,以及“黑名单“的写作,作了尝试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其道德修养论深深打上了两宋理学烙印,集中表现于“存天理,灭人欲”的系统论述,对于朱熹的“存理灭欲”论,学界由于受“左”的影响,过去对之批评颇多,而对其中的合理因素,几乎未见提到。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似乎有失公允。今天,“左”的影响正在肃清,我们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之重新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被学界称为“谜团”的《石涛画语录》中的“资任”说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哲学、画学以及汉语语义阐释的广阔背景,对这一概念作了细致的辨析,认为这一概念懈含着受任、取任、胜任、保任和自任五个层面的内容,这几个层面具有内在理论联系,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石涛画不思想的个性特点,文章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资任”是《石涛画语录》中仅次于“一画”的重要概念,它被置于《画语录》结尾,有收摄全篇的用意。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域外法查明制度过于原则、简单,亟待重构.在重构中,我国应采用域外法“特殊法律说“;对域外法的查明应分三个阶段进行,不同阶段责任主体不同;法院和当事人可通过多种途径查明域外法;对查明的域外法应经确认程序予以认定;在域外法查明的第三阶段,法官尽到勤勉义务仍不能查明时,即可认定为域外法不能查明;域外法不能查明的,可适用同本应适用的外国法相类似的法或直接适用中国法或适用一般法理.  相似文献   

9.
本以“空白”这一“接受美学”的重要概念为理论依据,对白居易《长恨歌》的历史背景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安排等方面的艺术性“空白”作了探讨,对“元白之诗,尺寸不遗,所以掘耳”之说加以质疑。  相似文献   

10.
“留白”在历代中国画家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留白”不是简单的空白,是精心安排下的空白,是构成中国画形式美的重要因素,是建立在中国美学基础之上的审美观念的产物。本文从中国画的“气韵”、“虚实”、“意境”与“惜墨如金”四个角度对中国画的“留白”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悲剧研究中,学者经常为一部作品是否是悲剧争论不休,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悲剧的核心要素把握不到位。对悲剧核心要素的研究应坚持客观、主观相结合。(1)从客观方面看,悲剧主人公由于遭受了"不该"遭受的苦难必然走向"毁灭",并且面对"不该"遭受的苦难,悲剧主人公必然要予以"反抗";(2)从主观方面看,接受者在观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恐惧"、"怜悯"等主观体验;(3)从主观和客观二者关系方面看,作品在被接收过程中必然要显现出它的悲剧价值,这种价值集中体现为接受者观剧后身心得到了"卡塔西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的决策是错误的。"大跃进"政策执行是贯彻"大跃进"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执行的结果,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机械执行、野蛮执行和扩大范围执行等偏差。这些偏差使"大跃进"决策的消极后果错上加错,给人民群众和国家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从"大跃进"政策执行的视角分析、总结"大跃进"政策制定及执行的经验教训,能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五四”文学革命期间,周作人提出了“人的文学”的重要文学命题,与此同时,周作人还创作了诗集《过去的生命》中的诗歌。《过去的生命》主要体现了周作人“人的文学”观中的三方面重要内容:“人道主义为本”、“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求生意志”和“求胜意志”。  相似文献   

14.
老子道论语言简奥,包含诸多不同的思想倾向。本文着重探讨以“道”为中心的自然主义倾向,“道法自然”的基本原则“有无相生”、“反者道之功”的辩直觉体悟的认识方法,以家它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和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15.
“门”做部首要组字,组字都得添里边。“门”里有“人”亮“闪闪”,“门”里有“木”好空“闲”,  相似文献   

16.
17.
“大一”,“浑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或范畴,“大一”或作“太一”,“泰一”,实与“道”,“一”及“太极”同物而异名,“大一”主要指向自然,属天道,是关于宇宙本原的概念,而最终演化为天帝,“浑沌”由“大一”而来,则主要指向人类社会,属人道,是关于社会本原的概念,并最终演化为人(皇,黄)帝。人类社会乃由浑沌为始,一步一步分别,一步一步开通。分化浑沌,则男女有别,是礼现出,告别蒙昧,则排除血婚,是礼事现,战胜野蛮,则夫妇定位,是礼形生,礼器成。而随着群臣有正,上下,贵贱,等级有分,则礼制确立。于中是中国历史由浑沌,而三皇,而五帝,终于实现三代文明,总之,礼生于分别,成之文明,礼是中国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当前党建的实际,结合江总书记关于“以好的作风选人”的内涵,谈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组织建设,党风建设的理解,强调了用人者对用人的责任、为官者的平民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与作风以及选拔任用干部中是否“慎独”等不可不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及战后签约活动中,传统的“夷狄”观念对清政府的影响随处可见。在战争进程中,清政府对英国的战与和,实际上是古代中原中央王朝对周边“夷狄”对策的翻版;而战后所签订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种观念的产物,用“羁縻”手法对英国等西方国家进行笼络,以达到它们不再侵拢中国海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译”和“翻译”的含义和属性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译”和“翻译”是一种行为,一种活动,一个过程;即不是“科学”是“艺术”。翻译工作者面临的任务是进行翻译理论建设而不是构建“译学”或“翻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