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快要结束。这个时代提出的最大课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关系到几十亿人的命运、影响历史走向的大问题。”邓小平针对“穷社会主义”的历史教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由此,引伸出又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和重大的实际问题:社会主义要求什么样的产权形式,才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顺利发展,较快地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我的回答是:公民产权本位论。2014iE社会主义实验的历史教训1917年十月革命,开创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资本主义”还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俄]Л.杰柳辛俄罗斯中国学家、历史学博士、教授的文章分气部分:形式和内容:中国方案;“开放的”社会主义和“封闭的”社会主义;农村中的改革;城市中的改革;政治改革。文章指出,中国的改革已持续14年,而计...  相似文献   

3.
要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于忠正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启示周和平邓小平出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层反思,不仅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概括,而且对怎样检验社会主义也提出了三条标准。他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  相似文献   

5.
一、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教材以及有关资料或论著中,在论及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这段历史时,其中都有这样一句结论性的话:“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基本确立……”。或为“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6.
一在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建设问题上,邓小平理论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对姓“社”姓“资”诸问题“不要搞争论”,重在“实践”和“实干”;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强调一种“实用性”或“适应性”;三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速度和时机,力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些特征,构成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三个重要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概括为五句话:“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无论从观点上,还是具体实践中都充分体…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而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因为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标志并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法制具有以国家为后盾的强制力,有明确的规范和可靠性、稳定性,具有导向、评价、预测、教育、强制等功能,因而,对精神文明的发展,起着保障和推进作用。(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法制体现人民的意志。”“要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8.
试论生产力中的“文化力”范畴郭成铎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以至于有的学者认为:“世界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发展,将凝结于现代文化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将凝结于社会主义现代文...  相似文献   

9.
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侯玉兰一、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到跨世...  相似文献   

10.
“市场社会主义”的新动态余文烈一、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回顾所谓市场社会主义(MarketSocialism),按照美国《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1987年版)的定义是:’“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体制的理论概念(或模式),在这种经济体制中,生产资...  相似文献   

11.
包心鉴 《社科纵横》2009,24(10):5-10
新中国60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胜利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60年。60年的艰辛探索,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经验是:把时代要求和中国实际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结合起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搞清楚“什么是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如何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基石理论。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  相似文献   

13.
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进展。笔者认为:由于提出了“依法治国”,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就应当理解为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且,应当继续组织深入的研究,以准确表述和大力宣传这一伟大目标,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指引我们前进的一面光辉旗帜。关于法治的三点认识笔者主张,应该明确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陈海丰一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李楠明张奎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重点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他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十一届三中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文化从大概念上讲,是包孕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全部,所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有制实现形式边守金党的十五次代表大会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根本任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这就是江泽民同志报告指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1998年6月18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出版社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了“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理论座谈会暨《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概论》首发式”。参加座谈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牧、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相似文献   

19.
试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张孝远,史百战邓小平同志以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的巨大勇气,在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地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20.
浅议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在联系郭雅杰,商红日如何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在联系,对于准确把握该理论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明确指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段论述是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