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真善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不同组成部分,是人掌握世界的三种不同方式。 第一,真是科学性的代名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强调的科学性是以客观性为前 提和基础的,它强调人类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对人有着独立性、制约性。无论对世界做怎样的划分——自然界、社会,还是属人世界、非人世界等等,社会的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属人世界无非是非人世界的“人化”,只有主体在客体给定的时空场域,通过探索、猜测、“对话”,找到物的尺度后,两个世界才能过渡、转化,即“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义”(马克思语)。没有两个… 相似文献
2.
2015年1月8-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研究杂志社、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承办的当代中国学术语境中的实践唯物主义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黑龙江大学等4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主要围绕如下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3.
江丹林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7,(1)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史及其内在逻辑上重新分析了唯物史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关系,认为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将辩证唯物主义独立出来,排在历史唯物主义之前,并把自然观包含在辩证唯物主义之中的观点是不科学的。文章认为,马克思在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之后,把创立新哲学的突破口选在“历史之谜”上,从而首先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理论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原则,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又反过来使唯物史观获得了最坚实的理论基础。弄清这两者的创立过程和逻辑联系,有益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4.
5.
6.
7.
经过近几年来对社会学对象和性质等理论问题的探讨,以及广泛的社会学调查研究,一个新的迫切任务摆到了我们面前,这就是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社会研究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借鉴包括苏联和西方在内的各国社会学的研究成果,逐步建立起我国社会学的理论体系以切实指导和促进实际的社会研究和社会工作。因此,本期就“社区”概念发表一组文章,作为引玉之砖,欢迎社会学教学、研究工作者和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8.
从米尔斯的经典文本入手,指出"中产阶级"概念当中包括结构位置和价值期许的双重意蕴。没有切实的结构位置,价值期许就失却了具体的担当者而悬在半空;但没有价值期许,结构位置也就元气消散而徒有躯壳。中产阶级研究在当下中国情景中的根本困扰是,内含在"中产阶级"概念中的结构位置与价值期许的双重意蕴在现实中并非稳定地耦合在一起。解决上述困扰的现实办法,不是使中产阶级概念"操作化"或"指标化",而应当是立足于具体的结构位置,然后从不同结构位置彼此如何"看待"的关系视角去考察结构位置与价值期许之间的动态关系,去考察对"中产阶级"的社会认知在这种动态关系中如何逐渐沉淀凝结。 相似文献
9.
南斯拉夫实践派是上世纪中叶兴起的哲学流派,这一流派以实践(praxis)杂志为理论阵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学界对于南斯拉夫实践派不甚了解,其主要成员的大部分著作仅有为数不多的中译本问世,这也导致了一个极为不公平的结果,即当我们谈及这一流派时,往往简单地从其对于本体论范畴实践与认识论范畴实践的区分出发,将这一流派定义为实践本体论,认为实践本体论是脱离现实的预设,将具体的实践抽象化,进而加以批判。然而,对于南斯拉夫实践派实践观点合理性的考察不应仅仅满足于实践本体论的定义层面,而应从这一观点的形成脉络入手,考察其强调实践的理论根源,即考察实践的由来。 相似文献
10.
电影学中的“景观”概念,源自法国情境主义电影理论家居伊·恩斯特·德波的《景观社会》一书。在中国,关于“景观”话语的讨论则始于本世纪初。在电影学中,“景观”特指追求影像的视觉造型效果及其观赏价值的一种镜语范式,它把人们对“电影本体性”的探索从文本叙事层面转移到对影像内在规律的深入把握上。通过对“景观”概念意义功能的全面考察,可以纠偏当代电影在视觉建构过程中“唯景观化”、“奇观第一”等极端现象。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身心关系是一个古老而重大的哲学课题,自有人类文明以来,就一直在对它进行探讨。从狭意上说,身心关系指的是身体与心灵的关系;从广义上说,则是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本文仅对现代西方哲学中有关身心关系的几种观点进行考察,并着重评断其中的唯物主义因素。 在西方哲学有关身心关系的研究中笛卡尔是一个里程碑。以他为界,大致可分为前笛卡尔时期、笛卡尔时期和后笛卡尔时期。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为人类谋求解放的理论其形成同共产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同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理解直接影响着他的哲学的发展和表述 ,而他的哲学观点又成为论证和进一步阐发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依据。正是在这种哲学与共产主义密不可分的联系中 ,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 ,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从历史观的高度科学地阐明了共产主义是与历史发展相一致的变革现实的运动 ,只有实践唯物主义才能达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创新之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史上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理解。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贡献在于:他实现了哲学出发点的根本转换。旧唯物主义是从自然存在出发解释问题的直观唯物主义或自然唯物主义,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从实践即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解释问题的实践唯物主义或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7.
日俄“领土问题”的由来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俄“领土问题”的由来与现状外交学院罗养毅日本与俄罗斯之间有争议的领土问题,通常指千岛群岛南端靠近北海道的3个岛屿和一个小群岛,即齿舞群岛(包括水晶岛、志发岛、多乐岛、勇留岛、秋勇留岛,面积为102平方公里)、色丹岛(面积为255平方公里)、国后岛(...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面临生态危机寻求解决方案的时候,生态理论领域展开了马克思是否具有生态学思想、马克思是否主张人类中心主义等相关问题的争论,这表明了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呼唤,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是离不开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立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生态自然观,主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相统一。实践唯物主义的目标是要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加以控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解。共产主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当代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必须注重它的实践唯物主义特征,这主要基于两个层次的理由其一,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这是人学研究兴起的深层动因;其二,实践唯物主义与人学的研究领域有着共同的支点,即现实活动中的人。现实活动中的人是人学研究的中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实践唯物主义品格的主要体现之处。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我国哲学界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规定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因为实践唯物主义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但是,如何理解实践唯物主义本身的含义,对象及功能等问题上,理论界还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