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青海地区原始居民的社会生活状况,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被日益广泛地揭示出来。目前,我省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的马家窑、半山、马厂早晚相接的三个类型和齐家文化。其中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由于见于报道的资料甚少,这里不加论述。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的资料虽局限于墓葬一端,但为我们认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可供分析的资料。本文欲就目前已见于报道的资料,描绘出马家窑和齐家文化时期人们社会生活的大致轮廓,时间大体相当于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到一千六百年左右。  相似文献   

2.
<正> 一青海柳湾墓地的发掘,墓葬达1500座,出土的文化遗物极为丰富,是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最丰富的原始社会氏族墓地之一。考古界普遍认为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属于新石器晚期文化,齐家文化则是铜石并用至青铜文化。 墓葬以马厂类型为主,发掘872座;半山类型257座;齐家文化366座;辛店文化仅5座。这为我们探讨史前文化的葬俗、社会经济生活,家庭婚姻关系,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墓葬的埋葬习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他们生前都有自己的族属和家庭的婚姻形式,都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家庭与婚姻形式,都与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相适应,因  相似文献   

3.
甘肃地区齐家文化及青铜时代诸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黄河上游的甘肃,是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随着近代考古学的传入和兴起,在甘肃境内先后发现了近千处远古文化遗址,经过调查、发掘和科学研究,基本揭示了甘肃地区史前时期人类活动的大致状况,取得了举世注目的科学成就。《甘肃地区新石器中期以前诸远古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甘肃地区马家窑文化的发展和研究》两文分别介绍了齐家文化  相似文献   

4.
兰州,位于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上游。考古发掘证明,远在四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除北部水源不足的干旱地区和南部阴冷潮湿的高山地带外,在黄河两岸和大通河、庄浪河、湟水及苑川河沿岸的台地上,分布着马家窑、半山、马厂和齐家等各种类型的文化遗址。兰州出土的采陶,花纹繁缛,绚丽多采,多次在国内外展出,是研究新石器  相似文献   

5.
齐家文化,因1924年首先在甘肃广河县齐家坪发现而得名。关于齐家文化的经济形态和社会性质,目前尚无定论。从发掘材料看,齐家文化的人们已经过着比较稳定的以农业为主、兼有畜牧业和手工业的生活。农业是齐家文化的主要经济部门。生产工具以石制为主,骨制次之。主要的工具有石斧、石镰、石刀、石铲和骨铲,还普遍发现石杵和石磨盘。石斧是当时人们的砍伐器,石镰是收割工具,石铲和骨铲是翻土工具,  相似文献   

6.
冷兵器的起源在青海高原地区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自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到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场类型,铜石并用时期的齐家文化,青铜时代的卡约文化、诺木洪文化以及汉代均有数量可观的考古实物面世。青海高原古代部族间争战频繁发生,各类杀伤性、防御性武器随之出现并逐渐丰富多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高原独特的冷兵器元素符号系列。  相似文献   

7.
拉乙亥原为青海省贵南县所辖的一个乡,位于龙羊峡上游的黄河谷地,此地发现了中石器时代遗址群、马家窑文化遗址、齐家文化遗址及卡约文化遗址,是黄河上游罕见的具有文化连续性特质的远古人类聚居区。结合考古学和人类学关于"文化"的定义,笔者认为应当把这些遗址群及其考古文化统一命名为拉乙亥文化。  相似文献   

8.
王倩倩 《青海社会科学》2013,(5):156-159,181
金禅口遗址位于青海省互助县加定镇加塘村金禅口社西侧大通河南岸的二级阶地上,2012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发掘,发现了齐家文化房址5座、灰坑15个、墓葬1座、窑址2座,出土遗物丰富,有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该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大通河流域的齐家文化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甘肃地区的古文化 ,从大地湾一期文化到仰韶文化 ,再到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及而辛店文化、寺洼文化、沙井文化 ,有着基本完整的序列 ,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同青海东部地区一道 ,应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圈。六大区系理论不能完全涵盖甘肃古文化的实际情况。但是甘肃的古文化同时又同中原和周邻文化发生各种各样的摩擦、碰撞、融合、交流 ,最后融入了中华文化的大洪流。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源的 ,甘肃地区独特的远古文化 ,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在形成大一统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和中华国家的历程中 ,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段小强 《兰州学刊》2009,(9):206-210
蛙纹是马家窑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纹饰之一,考古学界、历史学界和美术学界已对其探讨颇多。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马家窑文化蛙纹做一个新的解读:马家窑文化彩陶的蛙形纹饰在不同的类型时期其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即在马家窑类型时期蛙纹是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半山类型时期是以意象的手法表现,而马厂类型时期则是以抽象的手法表现。而蛙纹的这种演变过程并非偶然,它不但与当时人们的信仰、崇拜、认知水平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马家窑文化不同类型时期所处的社会性质的差别——早期(马家窑类型时期)处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中期(半山类型时期)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时期,晚期(马厂类型时期)则已经进入到了父系氏族社会。  相似文献   

11.
<正> 河湟地区,包括湟水流域及其附近的黄河流域,地跨青海、甘肃两省,而以青海为主。尽管河湟地区(特别是河湟谷地)各地的自然景观非常相似,但在我国目前流行的自然地理分区上,一部分(主要部分)划属“青藏自然区”,一部分划属“华北自然区”。 现代考古学的成果表明,早在史前时期,河湟地区就开始有了人类居住生息。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和卡约文化等古文化遗址遍及河湟谷地即是明证。周秦时代,  相似文献   

12.
新石器中期,在黄河上游地区指仰韶文化时期。在甘肃地区,尤其在甘肃东部地区的泾、渭流域和西汉水流域,分布有相当数量的仰韶文化遗址。在仰韶文化之前,有旧石器中晚期遗存和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在仰韶文化之后,有新石器晚期的马家窑文化和铜石并用时期的齐家文化等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涉及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以及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仰韶文化在甘肃地区的发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 柳湾墓地是原始社会晚期的一处氏族公共墓地,它位于乐都县高庙镇柳湾村北湟水中游的第二台地上。它的考古发掘工作于1974年开始,至1980年结束,而后又经过小范围的清理,先后共发掘墓葬1730座。1984年出版的《青海柳湾》发表了1974年—1978年发掘的1500座墓葬的资料,在这些墓葬中包括了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墓葬257座,时代大致相当于公元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文化类型原系苏联民族学家托尔斯托夫·列文和切博克萨罗夫子本世纪50年代提出,强调地理环境对于物质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将此概念引伸为史前时期特定区域人口群体在一定生态基础之上的生计方式和物质文化特征的总和,并以两种形式划分之:农耕文化、畜牧文化。新石器时代中后期在宁夏境内因区域生态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两种经济文化类型是:南部黄土高原地带的以马家窑、齐家文化为特征的农耕文化,北部平原地区的以细石器文化为特征的畜牧文化。需要说明的是,在每个区域生态环境中所存在的仅为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5.
秦安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安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以北的葫芦河中下游,距天水市54公里,面积160113平方公里,人口55万。秦安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素有“羲里娲乡”之称,八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里已发掘仰韶、马家窑、齐家等文化遗址60余处,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属国家一级文物达几百件。现天水市五县两区有三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安就占有两处,一处是堪称世界奇观的新石器时代大地湾遗址,一处是元代建筑兴国寺。其它各时代的古遗址、古建筑、名胜以及自然、人文景观分布较多,以古老文明为特征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开发秦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宣…  相似文献   

16.
<正> 青海省位于祖国的西北、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资源丰富的省份。据考古发现,早在二万三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在青海柴达木一带有原始人类活动。在据今六、七千年的中石器时代,青海黄河河曲一带居住着一些氏族和部落。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距今约5000——4000年),相当于铜石并用时代的齐家文化(距今约4000——3600),相当于青铜器时代的辛店文化(距今约3185——2640年)等,在河湟地区都有广泛的分布。分属马家窑等文化遗存的青海彩陶文化,以器物精  相似文献   

17.
1、齐家文化铜镜 齐家文化以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的首次发掘而得名。其年代测定为公元前2255±140年,时代和马厂中晚期相当。距今四千年左右,晚期相当于夏代或早商。属于青铜时代文化。该铜镜出土于海南州贵南县尕马台墓地25号墓,背面为不规则七角星几何纹图案,角与角之间饰以斜线纹,因镜钮已损,另在镜的边缘凿有两小孔,作为系绳穿挂之用。经鉴定其铜和锡的比例是1:0.096,属青铜质。学术界一般  相似文献   

18.
喇家遗址齐家文化聚落的考古发现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喇家遗址是我国首个经多年考古发掘和科学论证的史前灾难遗址。遗址的规模大,等级高,遗存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引起国内外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分区域梳理历年来喇家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对齐家文化聚落布局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这种梳理工作对喇家遗址进一步的综合研究以及未来的考古发掘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青海民和喇家遗址等多处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一些极有研究价值的自然地层与文化层的叠压关系,随着环境考古研究的深入展开,越来越明确地揭示了发生在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阶段的一次环境变迁事件———洪水事件,它的到来导致青海地区以定居锄耕农业经济为基础的齐家文化的衰落,促使了以畜牧经济为基础的青铜时代卡约文化、辛店文化的产生,并且洪水期的到来一度形成青海地区史前文化的空白期。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渭、汾、洛诸河流域。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50年的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陇东一带。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在黄河中、上长成,二者间有明显的继承性,它们的陶器装饰都以彩绘为主要手法。公元前4400年至公元前3300年的大溪文化、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600年的屈家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