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是我们对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文化所作的科学表述,深刻地揭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透视现阶段的社会文化现象,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封建、殖民文化泛滥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毛泽东对文化所作的科学表述,显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的关系中,经济始…  相似文献   

2.
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三者关系中,文化是核心、基础。文化对社会影响深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进行文化影响的思考非常重要,尤其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卢国杰 《理论界》2006,(11):39-40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是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关系的物质前提,经济关系的本质主要是一种社会劳动关系,如果劳资关系不和谐甚至发生冲突,将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冲突的根本原因,并从政府、法律、三方格局不同的视角,提出协调劳资关系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三者关系中,文化是核心、基础.文化对社会影响深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进行文化影响的思考非常重要,尤其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领导干部协调艺术的含义和特征协调是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分配、流通等等普遍存在的现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必须以某种方式来协调他们共同努力,协调动作,否则就无法进行生产和生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由于分工协作、共同劳动,就产生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人们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客观上就要求有协调一致的社会经济活动.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等活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要不断协凋极其复杂的对目标影响的潜在因素,要求领导干部在面对着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时.从总体目标出发,审时度势,统观全局,通过政策、法令和各种利益措施,做好党派、社会集团关系的协调沟通.搞好党政权力关系、政企权力关系、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协调沟通,正确协调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和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沟通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任何社会都是一个有机整体,政治、经济、文化是这个有机整体的三个组成部分,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相互依赖。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必将越来越重要。文化问题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但二者相濡以沫、相激相励、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的创造性事业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社会阶层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社会持续发展、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的保证。社会阶层的分化带来了利益的分化、调整和重组,也由此导致了社会各阶层之间关系的变化。从社会资源流动和分配关系这一角度来看,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突出表现为社会各阶层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资源上的关系和谐。其中,经济资源的流动和分配是社会阶层关系的决定性力量,而经济利益关系的代际传递和发展无疑会受到社会各阶层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市场主体之间在横向维度上自下而上建构平等竞争的经济关系,为政治平等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市场体制的不平等困境要求平等应该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价值而存在。只有充分发挥市场、社会和国家的积极作用,才能构建一个基于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近代早期天主教在权力组织结构、教会神职人员的道德风尚、普通信徒的宗教需求与教会教义之间存在不协调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在面对近代早期西欧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出现的种种变动的新形势下,天主教对自身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把改革、发展、稳定作为三位一体的科学规律来认识,认为三者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而改革既是整体的一个方面,又具有统领全局的意义。因此中央领导集体确定了以改革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妥善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发展方面,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在解决稳定问题时,始终强调实现稳定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注意及时调整利益分配结构,重视开发政治资源,用邓小平理论的旗帜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11.
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变化是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合力作用的结果。因此,作为一种更多地属于政治加经济的动力,中国非农化的展开虽然能促进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提高,但文化价值转型的缺乏却使得这一提高明显不足。事实上,在四十余年的非农化中,男性是较之女性获利更多的,男性也并未在女性家庭地位的提高中有更多的付出。两性不平等状况的依然存在表明,要使妇女家庭地位发生质的变化,在关注政治、经济的作用的同时,扩展文化价值的转型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孙肖远 《天府新论》2007,(2):100-104
社会和谐要求在社会上形成大致均衡的利益格局,不仅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大致均衡,也包括文化利益的大致均衡,因而我们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要注重文化利益的协调。由于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不同层次的社会主体对文化都存在需求,因而文化利益协调应是全方位的,其主要包括国家文化利益协调、地区文化利益协调、民族文化利益协调和社会文化利益协调。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有其社会、经济和政治基础。这种基础集中表现为各种思想主张和制度安排。就其社会基础而言核心是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就其经济基础而言核心是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就其政治基础而言核心是契约自由与人权保障,而上述三者又可进一步归结为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在这些基础上形成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市场竞争关系和宏观调控关系,它由经济法调整,进而构成经济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与高等教育关系发展模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与高等教育关系发展模式论陈列科学技术与高等教育之间有无存在一种关系形式,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发生联系;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这王要因为,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科学技术进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远不如社会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的影响那般...  相似文献   

15.
<正> 政治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与政治之间、社会结构与政治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它以社会为基点,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政治现象,着重于研究政治秩序的社会基础,政治行为的社会依据,政治权力和政治过程的社会机理,以及政治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等等.它是一门介于社会学和政治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政治社会学作为一种思想和方法,早在古希腊时期即已出现.然而政治社会学的学科化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不只是社会某个要素的变动,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整个社会的跃迁。唯其如此,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就不简单地是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而是经由政治体制的变量深人到社会结构的深层领域:文化。文化作为人类本质的对象化活动,不仅为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提供着意义支撑和动力保证,而且还规定着、范导着经济政治活动,以使它们在一定的价值框架内运行,并朝着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推进。因此,从本质上讲,社会转型乃是人的生存模式的跃迁,是人的存在状态和存在关系在新的社会时空内的重新建立。而…  相似文献   

17.
论新形势下政党、政权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乔东平经济发展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础。但在任何时候,经济的发展都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它要受政治、思想、文化乃至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或制约。在现代社会,制约经济发展的诸因素中,以政党、国家政权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的实践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观点,是判断哲学流派党性的一个重要标准。列宁在与经验批判主义等主观唯心主义等理论的批判与争论中,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论证了人——实践-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俄国的革命实践,从经济、文化环境的角度,论证了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决定、塑造作用,论证了实践的唯物主义基础以及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论,使人的实践与环境关系问题的论证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19.
论政治教育的本质、内容和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政治教育的本质:文化·塑造·参与一般认为,“政治教育”(PoliticalEducation)与“思想教育”(IdeologicalEducation)、“道德教育”(MoralEducation)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或称德育)。但应当说三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各自具有特定的内容和特殊的功能,不能简单地混为~谈,更不应该在教育实践中不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异,而采用同一种教育模式。在这三者之中,“道德教育”与其它两者相比较而言,区别是明显的,并且已有不少学者主张‘应该把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区分开来。[‘j”但是,以“长期以来存在着以政治教育代…  相似文献   

20.
影响云南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之间发展难兼顾、人与人之间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难平衡、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不协调、多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任务重、人与自然的关系难处理等五个方面。因此,云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关键是如何保持经济与社会、人与人、地区与地区、多元民族文化以及人与自然这"五个和谐",使五个方面的和谐因素得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不和谐因素得以最大限度地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