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加强工科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指出了高校对工科大学生群体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构建多维度教育体系,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等,以全面提升工科人才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功利化问题是大学生群体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本文在说明大学生群体功利化问题表现的基础上,从市场经济与社会风气的客观环境、学校精神教育缺失与大学生群体特殊性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群体功利化与独立价值观缺失的原因,进而从重建学校精神教育入手,提出应确立全面教育价值观,保持大学之"精神高地",完善精神教育,发展校园先进文化等,以引导大学生塑造独立丰富的精神世界,成为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正处在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和过渡时期,各种非主导价值观、支流文化与国家所倡导的主导价值观形成了一种共在、共处的局面,这就给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而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和民族意识,促使了民族主义的复兴.在这种形势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应以宽容态度对待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对大学生加强主导价值观、法律法规和全球意识教育,有意识地培育大学生树立全球化与民族化的辩证统一观念,并在社会活动中遵循参与和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4.
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和对生态环境肆意的破坏,造成了目前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矛盾相当突出。而只有培养公众的生态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在生态价值观的研究主要在三个方面:生态价值观的哲学研究;生态价值观如何运用到国家和谐发展;研究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国内的研究从哲学层面挖掘了生态价值观的塑造前提,分析了存在的合理性。很多研究者指出要运用生态价值观指导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建设。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因此不少研究者提出了这个特殊群体生态价值观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浪潮极大冲击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得大学生在行为、心理、价值观等方面产生重大变化,使得他们的人格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至关重要.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对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明确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成为国家政治和文化建设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红色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本源性优质资源,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积极研究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成果,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无疑会影响到人们价值观的变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更易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而在新世纪,由于处在多元文化的背案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更是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探索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在新媒体日益壮大的媒介环境下,虽然新媒体的应用与普及为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其对于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构建无疑是把"双刃剑"。在分析新媒体及其媒介传播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形成特点以及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价值观教育的影响,提出了高校应该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对大学生群体主流价值观的构建进行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充分利用同辈群体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育,就必须客观分析同辈群体的类型、特点及其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的双重影响。通过分析其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群体意识,提高辨别能力;同时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树立正面的同辈群体形象,实现价值观教育与同辈群体活动的密切结合,最终发挥同辈群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正面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呈现出某种程度的波动和分化.尽管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的、向上的,但多种思潮的并存,引起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有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向自我倾斜,出现了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高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和教育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成为国家政治和文化建设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红色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本源性优质资源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要积极研究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成果,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现实基点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现实基点,是科学选择创新发展路径的重要前提。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和当代大学生思想的主要发展特点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现实基点。基于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培育学生健全的主体性;拓展内容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的主体性需求之中;构建整体性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而且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受文化多元化冲击,我国大学生文化自觉缺失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文化底蕴缺乏、文化认知偏差、文化创新能力不足和文化安全意识不强等方面,可以通过培植传统文化底蕴、加强文化价值观教育、培养文化创新素质、强化文化安全意识等多种途径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4.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因素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在充满变革的文化战略时代,要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必须思考在教育的内容上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并注重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传播途径,充分地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文化孕育着道德人格。道德人格实质上是一种无法看到但却可以感受到的文化品位。长期以来,大学道德教育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忽略了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养成过程,因而影响了教育的效果。而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关键在于文化教化,它是理论传输的强化环节,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体验教育。这种体验教育不应是单向的,而应是多维的,它应在文化实践中多方式、多渠道地展开,因为红色文化教育孕育道德情感,警示文化教育培育道德理性,劳动文化教育锻造道德意志,可以使大学生在三维向度的教育与感化中,提升道德情操,激发道德情怀,从而成长为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人。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民间,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与价值,对个体、民族的教育意义不容抹煞,尤其是其启蒙教育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对幼儿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有着重大影响,为幼儿品德发展提供一定的文化和社会性刺激。  相似文献   

17.
"村改居"社区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社区转型中包含着文化转型,文化转型的价值目标是构建社区和谐文化,提高居民的现代化素质。其基本途径有:完善"村改居"社区的物质文化设施,为文化转型提供物质基础;制定"村改居"社区的制度规范,为文化转型提供制度保障;加强"村改居"社区的思想文化教育,为文化转型提供精神条件;开展"村改居"社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文化转型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两基”攻坚战略的实施为加快西部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西部农村应以此为契机,关注地区文化贫困现象,充分发挥教育的文化功能,选择适合西部农村实际的文化发展价值定位和发展策略,促进西部农村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农村社会中人情交往的主要形态,并对其在新形势下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运用社会功能的相关理论对这种人情交往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人情交往的功能主要是稳定农业生产、促进信息交流和维护村庄和谐;而更深层的意义还包括促进社区整合和提供心理归属,并由此对农村社区的存在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当前贵州高等学校现实决定,国家认同、民族团结、人际和谐和社会责任应成为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的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