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郑孝芬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3):55-57
萧红笔下的悲剧意蕴体现为生命价值的缺席与群体愚昧;张爱玲的悲观来自其深刻领悟个体生命的微末和悲怆及荒凉的“末世感”。她们以各自的角度从生活的表层切入千百年来女性的精神创面。萧红与张爱玲都以悲剧来观照人生,在悲剧风格上既有共同点,也各具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江肇钦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7):148-152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充满着苍凉、哀婉的色调。她们虽然悲剧类型不同,有人格扭曲的虐待狂、金钱树上的"攀枝花"、命运捉弄下的投降派、风月场上的牺牲品等,但其悲剧根源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世态的炎凉、人性的弱点和欲望的膨胀。认识其悲剧性,可使人重新审视社会和人生。 相似文献
4.
李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21(3):94-97
张爱玲是一位创造了一种独特风格的优秀作家,她的小说具有强烈的深层的悲剧感,这种悲凉的基调是建立在对于日常生活的描述上的.通过丰富的意象、细节来表现永远悲观的主题,构成了她小说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6.
红尘深处的一声叹息--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潇霄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35-37
以悲剧意识为切入口,从对人性的探索、对爱情和婚姻的探索、对人生的感悟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7.
郑玲玲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60-62
张爱玲小说中的世界是苍凉、黑暗的,在那里,现实利益完全把握了两性关系和亲情,人与人之间没有爱,人们笼罩在生存的寂寞和惶惑之中。这是对现实人生的一种深刻的悲剧体验,浸润着作家对整个文明和人生的彻悟之感。尽管远离时代主潮,也欠缺理想的光彩和斩钉截铁的力度,但却是人类在一切时代之中生活下来的记忆,也是张爱玲作品的现代性和独特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生存悲剧的苍凉书写--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掖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2):42-46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以对生存悲剧的苍凉书写,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生存寂寞、生存痛苦、生存恐怖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悲剧性的理性认知,并由此标示出一种苍凉悲怆的审美风格。张爱玲的悲剧意识以人本主义为基本出发点,既与叔本华、尼采等人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悲剧理论有一种内质的契合,同时又深受传统文化泽被和民族审美风格规约。 相似文献
9.
颜小留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6)
本文从张爱玲《传奇》里有代表性作品《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和《留情》入手,就张爱玲在这些作品中赋予的悲剧意识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她的作品中蕴涵着浓郁的悲剧意识:《留情》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见出这种意识的;《倾城之恋》则主要是在社会学和伦理学的交叉点上显示男女主人公的遭际所暗含的悲剧意义;《金锁记》则更以社会学、伦理学甚至精神分析学的立体视角,用仿佛免疫处理的文字,来发挥小说的悲剧意识,由于文字上异乎寻常的冷色调和在这些文字下滚烫的情感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小说的审美意味变得更加醇正而深厚 相似文献
10.
11.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红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25(1):68-71
张爱玲的大部分小说都以婚恋生活为题材,婚恋视角是其创作的基本视角。借助这一视角张爱玲表达了她对婚恋、亲情、人性等诸多问题极具个性的思考,其小说的主要思想价值也正体现在这种思考之中。基于对张爱玲小说思想价值的关注,本文从经济对婚恋的制约,心理因素与婚恋的关系,以及偶然事件亦即未可知的命运对婚恋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张爱玲小说中体现出的婚恋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朱智秀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6):29-33
现代著名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非理性的人生观;②弗洛伊德思想;③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④悲观失落的艺术格调. 相似文献
13.
吕伟璇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27-30
张爱玲对女性世界的体认 ,对乱世人生的感悟 ,都极富别具一格的女性色彩 ,她的小说中也相应凝聚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月亮的意象及家庭婚姻两方面 ,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心理意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琴凤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6):97-100
如果说鲁迅的悲剧意识在主体性原则上体现为“孤独英雄”的悲剧命运,那么张爱玲的悲剧主体意识则体现为女性地位的丧失。二者在各自的作品里探讨了知识分子和家族女性在转折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其中所表现出的孤独、苍凉、悲悯的悲剧意识,显示了二者在文化上的相似性和承继性。 相似文献
15.
李新民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2):76-81
张爱玲小说的讽刺中渗透着的苍凉气息,时代、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影响,是这种独特审美情致形成的原因.张爱玲小说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对乖讹的展现,苍凉的底色的铺设以及独特情致的追求上. 相似文献
16.
傅潇霄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55-57
现代主义文学创作中,中西方小说家在其作品中渗透着对人的本质的思考和对女性的关注。从人性观和女性观出发,剖析劳伦斯和张爱玲的作品中人性观和女性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