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伟民 《经理人》2011,(3):87-89,86,20
细数—下中国本土日化企业,还剩几家?剩下的,有谁能与外资分庭抗礼? “我们的国际对手,都是那些资产过百亿的欧美重量级企业。”作为本土最大的日化公司上海家化的董事长葛文耀,并不想掩饰自己孤军作战的尴尬。  相似文献   

2.
<正>中外日化企业的“楚河汉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本土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据地”正在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对外资放开的产业之一,日化行业所上演的跨国巨头和本土企业的“世纪大战”早已经全面打响。近两年  相似文献   

3.
徐勇 《经理人》2010,(7):76-77
2010年春节前,深圳东道快递有限公司,简称东道快递(DDS),在员工追讨工资和商户追讨“代收货款”的群体事件中倒闭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一个有12年历史的快递企业瞬间倒闭?  相似文献   

4.
快递业作为新兴产业,正迅速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与生活方式。但作为流通环节“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同样是问题屡现。长久以来,快件丢失、快件延误、暴力分拣、索赔纠纷等乱象犹存,快递服务难以让消费者满意。自5月4日以来,国家邮政局就“快递丢失短少”问题点名批评韵达、圆通、申通3家企业后,针对民营快递的行业整顿力度继续加大。  相似文献   

5.
北京阳光雨林新闻(集团)文化交流中心——是在中国本土依据中国法律法规经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构正式注册的股份合作制法人企业,创立于2000年,涉足领域广泛,定位于把“阳光雨林新闻传媒”打造成中国“默多克”新闻集团。  相似文献   

6.
《经理人》2010,(12):71-71
今天,全球领先的国际快递集团TNT在华全资子公司天地华宇凭借“定日达”高端公路快运服务品牌的成功推出,荣膺第六届中国品牌价值管理论坛“中国最佳国际品牌建设案例”大奖,成为中国物流行业惟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相似文献   

7.
在“大赌大赢,大舍大得”日渐盛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我国本土企业迫于竞争压力而开始考虑“大赌”策略。但所谓的“大赌”是否真的能给企业带来期待中的“大赢”?“大舍”是否也一定会有“大得”式的回报?有时候,即使企业以“大赌”方式换取所谓的“大赢”,往往也会使企业面临“大赢”之后的巨大惯性。对本土企业而言,这也是一种压力。  相似文献   

8.
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中国轿车工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系统化地考察了中国两类轿车制造企业的学习行为和创新策略。本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本土企业获得“渔鱼”能力的过程,发现本土企业目前尚存的弱点,以防止对本土企业的“捧杀”。该研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通过合资方式培育技术能力的局限性,将有助于未来轿车工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本文的学术贡献是识别了本土和合资企业在学习行为和创新策略方面的五项关键差异:(1)合资企业创新是“当地适应”型的,合资企业所建立的创新能力是“针对本土市场的设计变动”能力;本土企业创新是“无中生有”型,其在创新能力建立方面,首先建立的是整车和关键子系统的集成及匹配能力,处于轿车产品开发过程的前端;(2)在结盟对象方向,合资企业结盟的是国外整车制造商,本土企业结盟的是国外独立技术供应商;(3)本土企业采用了更为开放的零部件配套圈;(4)本土企业的生产能力学习机制更多地具有非正式机制的特点;(5)本土和后发合资企业采用了低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201炉4年十大互联网经济人物出,相比雷军、张近东、董明珠这些老牌大腕来说,谢勤,这个略显陌生的名字,跃入眼帘。他是谁?他是做什么的?
  这些疑问,要从谢勤开了一个不是快递的“快递公司”说起。
  众包模式“试水”
  2013年圣诞节,身在成都的秦文通过手机“人人快递”APP注册后,成为闲散时间接送同城快递的一员,被称为“自由快递员”:“我工作时间比较灵活,顺路带快递很方便,二三个小时就能把订单送到。我晚上11点给人代购过冷锅串串,情人节坐公交车送出17束鲜花,有次快递过一只烧鸡,还被收件人赠送了一只鸡腿。”秦文有着“别开生面”的自由快递史,至今他已经接送快递和跑腿业务共240单。  相似文献   

10.
周建华 《经理人》2006,(5):92-96
本期案例板块围绕战略上是“做加法,不是做减法”,组织了3篇文章,我们看到,用友政务公司该做减法时,王文京等用友集团领导果断出手,削减业务,使用友政务扭亏为盈,而智能集团却因为迟迟不育下决心,壮士断腕,砍掉亏损业务,聚焦主业,导致公司式微,有趣的是,宅急送公司通过做减法和专业化,使公司做大之后,进入新一轮扩展期,它的扩张能简单重复常规的扩张道路和模式吗?我们的建议是,宅急送要创新,就要放眼世界,将美国西联作为自己的学习标杆,而不仅仅是把目光盯在联邦快递身上。  相似文献   

11.
管理学科的实践属性决定了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时空情境依赖特征。本土情境作为中国企业成长不可分割的基本载体,也是促进管理理论与特色实践交融共生的底层影响要素。鉴于当前普遍存在“西方理论难适用”与“本土理论难开发”的共性问题,背后均指向对本土情境认知的泛化、碎片化、静态化等问题。本文通过对VUCA时代本土管理情境特征的结构化梳理,刻画了本土情境演变的动态谱系和情境要素间的复杂组合,由此呈现出兼具静态与动态、时间与空间、单一要素与多元组合等多维视角下的复合情境观。进而,在促进本土情境认知结构从离散化、架构化向谱系化与组合化演进的同时,研究进一步探索了复合情境观在本土管理理论建构过程中的嵌入角色与作用。通过明确时空情境敏感性下的“新背景-新过程”双维问题筛选机制,厘清本土情境在理论研究过程中的“嵌入”与“涤除”平衡策略,推动本土管理理论研究走向兼顾“本土特色”与“整体普适”的深度情境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曹军 《决策探索》2004,(5):67-67
人力资本价值同等于企业盈利价值。有什么样的人才,就会创造出什么样的企业品牌。所以,在市场经济运行下的企业。能否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中国“世界工场”地位的不断巩固,中国的经济日益融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我国的企业除了与本土的“土八路”激烈搏杀外,还不得不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与来自发达国家的洋师傅同场竞技。人才已成为众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对人才的渴求日益成为众多企业家心底最迫切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快递产业进入中国,中国民营快递企业迅速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经营规模小、经营资质低、服务水平差等问题和矛盾制约了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因此民营快递企业应该加强整合实现规模经济,提升自身素质和行业规范,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满足不断增长的快递业务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运用来自江苏省本土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通过构建一个测度企业生产率的综合指标体系,利用联立方程计量方法,在解决企业出口和生产率之间内生性基础上,本文实证考察了企业出口与生产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就测度企业生产率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标而言,出口虽然不是促进中国本土企业TFP增长的因素,TFP却是促进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的因素;就作为测度企业生产率的资本生产率(S_K)要素生产率指标而言,S_K不仅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的出口,同时,出口又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的S_K的提升;就作为测度企业生产率的资本—劳动比率(K_L)单要素生产率指标而言,K_L不仅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的出口,而且,出口也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K_L的提升。更进一步,我们按企业规模和按产品特性分组划分,深入研究了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不同规模与不同产品特性的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关系,存在显著差异。这就为从更深入角度全面考察企业出口与生产率之间可能具有的复杂相互关系,提供了来自类似中国这样发展中大国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岩石 《决策与信息》2005,(11):36-39
联想、TCL、华为、中石油……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名单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她们是中国本土企业征战海外市场的急先锋。自1840年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庞大的中国市场以来,凡1980年代中国主动改革开放向外资敞开胸膛以来,中国人的经济思维中不可回避地充斥着洋人、外资、和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际制造业资本不断地向中国东部地区转移,为这些地区企业与国际制造业资本进行产业配套,提高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从实证分析来看,目前国际制造业资本在沿江开发区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是投资成本低和看中国内市场的潜力,而且这些国际制造业资本一旦开始在本土正常生产经营,一方面获取投资回报,就会考虑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现实的选择就是发展与其产业的配套。但是,理论分析表明,若遇到本土投资成本上升或国内市场饱和,投资回收困难,国际制造业资本就可能衰退或再转移。原有的本土配套企业专用性投资将遭受沉没损失,而且没有积累起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以至于该地区面临“产业空洞化”风险。由于本土企业没有理由为“产业空洞化”负责,因此,需要政府的引资和投资政策作出调整,从目前以各开发区展开的“引资大战”为特征的资本扩张政策导向转变为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为支柱产业配套的政策导向,并进一步转变为促进本土企业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的政策导向,以在本土企业与开发区支柱企业之间形成最优的产业配套程度。  相似文献   

17.
王健 《经理人》2011,(4):8-8
被外资占据大片江山的中国日化市场,本土品牌何去何从? 上海家化坚持“中国文化特色”的版本,虽然提供了一个途径,但对于整体本土日化品牌来说,要集体重返市场主角的地位,看起来还是那么漫长。  相似文献   

18.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从上世纪开始矛盾频出,且愈演愈烈,但随着国内法治体系的完善与本土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中国已从完全被动的“求生”式发展,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在与发达国家贸易抗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72年2月21日,是中美关系200年历史上最不平凡的日子,理查德&#183;尼克松,作为第一位踏上中国本土的美国总统,开始了他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的第一天。  相似文献   

20.
“从蓝到自”:印度企业服务外包的价值链逐步升级IT技术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作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就被欧美大型企业所采用,并相继建立了自己的IT部门。但由于欧美本土软件人才供不应求,人力成本昂贵,以及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经济的全球化,欧美大型企业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寻找软件外包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