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茅盾对鲁迅所作的研究,在他的全部文学批评活动中,是一个卓有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有关《阿Q正传》主题的多种论述,至今仍然有着发聋振聩的指导作用.早在1922年初,《阿Q正传》连载发表尚未结束,茅盾便对这一未来的世界文学名著,表示热烈的赞扬和敬仰(《通讯<复国棠先生>》).关于《阿Q正传》的研究,表述得最为集中,也最为完整的,莫过于他在1940年发表的论文《关于<呐喊>和<彷徨>》中的一段总的评价.以后,茅盾又继续加以阐发,从各方面作出了深入透彻的论  相似文献   

2.
朱剑光 《南方论刊》2007,(9):104-105
语文教学必须带领学生进入美的殿堂,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去感知文章的美,引导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学会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美,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美。1.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的本质要求语文教学必须进行审美教育。1990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和最新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都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  相似文献   

3.
说明茅盾同志一九五六年四月八日在答复毛丹、黄治正、施大鹏三同志的信中说:“有的短的讽刺性的杂文(抗战前及抗战时所写),为了发表的方便,大都每篇换个笔名(鲁迅当时给《自由谈》写稿,就是这样的,我也给《自由谈》写过稿,也是每篇换笔名的),因此,不但人家常常弄错(把别人的算是我的,把我的算是别人的,而主要是把我的算是别人的),我自己也弄不清楚。”①由此可知,茅盾同志曾在《申报·自由谈》发表过不少杂文,而这些杂文不但当时没有结集出版,解放后出版的《茅盾文集》也没有收入,现在《茅盾全集》正在陆续出版,收入的也不多。因此,我把这些杂文收集起来,略加注释和考证,重新发表出来,供矛盾研究工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茅盾对茹志鹃小说《百合花》的高度评价,一方面为这篇小说赢得了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也遮蔽了小说中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展现这篇小说对战争背景下人的"欲望"的美丽风景的叙述.  相似文献   

5.
黎烈文是三十年代在上海主编《申报·自由谈》的著名文化人。主编《自由谈》使他成为鲁迅先生,茅盾先生的至交、使他的这段生涯辉煌绚丽,成为三十年代一颗灿烂的明星。  相似文献   

6.
散文集《致雪妮》,是作家周树山写给学生雪妮的30封信,全书用亲切、生动和饶有兴味的笔触,引述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结合自己的创作心得,谈读书、谈写作、谈社会、谈人生,堪称青年学生的心灵鸡汤和爱的颂歌。  相似文献   

7.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如何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关系到培养和造就什么样人才的问题。青年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旺盛时期,教育好他们,就能为国家四化建设造就出千千万万有用的人才。学生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此,结合我校实际,仅就班主任如何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我校是一个中等专业卫生学校,招收的学生年龄有差距,学历不同,基础不一,接受能力差异大。因此,班主任对学生不能采取一  相似文献   

8.
<正> 一般来说,紧扣题目所做的文章,结构应是严谨的。茅盾谈《蚀》的结构时,说他“是粘住了题目做文章”,然而他又说《蚀》的“结构松散”。这两者是否矛盾呢?(一)谈到《蚀》的结构,一般人都批评它松散,茅盾自己也说:写完《幻灭》之后,“我从头看了一遍,觉得结构松散,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份素材。”(《回忆录》)关于结构的松散,茅盾在《从牯岭到东京》一文中曾具体论述过。它大体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三个中篇的联结上看,是松散的。《幻灭》《动摇》《追求》的人物、事件各自独立,关系不紧密。  相似文献   

9.
从《申报·自由谈》到《中流》半月刊,在三十年代左翼文坛上,鲁迅和黎烈文曾有过一段不寻常的友谊与交往.可惜这段往事因黎烈文的台湾之行而湮没,现在确有再提起他们的必要.一、黎烈文其人黎烈文,湖南湘潭人,一九○四年生于书香人家.早年留学法国,和严冰姿女士结婚,一九三二年相偕回国.这年十二月,《申报》总经理史量才约他主编副刊《自由谈》.《自由谈》原先一直控制在鸳鸯蝴蝶派的手中,自黎烈文接编后,由于鲁迅、茅盾等人的支持,面目一新,因  相似文献   

10.
在陕甘宁边区文艺运动的历史上,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曾经留下了极其珍贵的一页。 1940年5月26日,茅盾同志到达早已向往的延安。这次他亲赴革命圣地,是应聘去新疆讲学一年后,归途中路经西安,在西安停留半月,几经联系,得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帮助,才实现了他的夙愿。 茅盾一到延安,党、政、军、民各方面,尤其是文艺界,立即举办了多次欢迎会、座谈会和茶话会。5月27日晚,由吴玉章同志主持,在中央大礼堂举办了一次盛大的欢迎会。会上,鲁艺师生登台表演了《黄河大合唱》,演出了京剧《陆文龙》。对于《黄河大合唱》,茅盾尤感兴趣。他说:演奏“十分美满”,“开了我的眼界”,  相似文献   

11.
艺术设计教育必须重视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学生要逐步建立良好的审美态度,要将审美教育与技术技能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要加强本民族审美文化的吸收以及对世界先进设计理念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谈高等学校的美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理论界》2000,(4):49-50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历史使命。如何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是高等学校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近几年 ,随着教育思想的转变 ,高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 ,但在素质教育中却往往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教育。实际上 ,加强美育教育 ,对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一、美育教育的重要性美育即审美教育 ,或美感教育。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 ;是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教育 ;是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 ,美化人们…  相似文献   

13.
茅盾不仅是著名的的小说家,杰出的散文家,而且是革命战斗杂文大军中的一员主将,在杂文创作上也是硕果累累。早在20年代初,他就为《文学旬刊》“写了许多杂文”,1925年又在《文学周报》和《小说月报》上发表过不少“文学评论和杂文”。后来,有人把他和鲁迅先生并列称誉为《申报·自由谈》的两大台柱。抗战时期茅盾来到重庆,用他的笔为神圣的抗战鼓与呼,在写小说和剧作《清明前后》的同时,还积极从事杂文创作,获得丰收,于1945年出版了杂文集《时间的纪录》。  相似文献   

14.
由于时代、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原因 ,造成茅盾的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自问世以来未能得到客观公允的历史与审美评价。笔者认为 ,该作品是一个多元、复杂的艺术整体 ,作者对新兴资产阶级发展工业的合理要求与这种要求实际上无法实现所造成的历史悲剧的艺术再现 ,对张、王、赵、钱等贵族大家庭日益衰亡命运的真实反映 ,对不满现状的青年知识分子彷徨与苦闷的精神状态的准确把握 ,构成了这部小说丰富、复杂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5.
<正> 1962年11月14日,茅盾在与笔者谈话时说:“我在年轻时也曾想做个革命家,革命家没做成,才做了作家。但即使做了作家,也没有写出多少真正成功的作品来。”(《“源泉艺术在民间”——茅盾谈自己的创作》,见《华东师大学报》1981年6期)后来他在与法国作家苏珊娜·贝尔纳谈话时又说:“因为我没有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所以才当了作家”(见《光明日报》1981年4月25日)。这些话除表现出茅盾的谦逊美德外,也说明茅盾在青年时代,确曾努力参加社会和革命活动,想做一个职业革命家。特别是从五四运动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时期,他的社会和革命活动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对茅盾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无疑是一个独标高格的作家。他的小说,并不以吟咏风花雪月为能事,也没有描绘更多属于诗情画意的东西,甚至也没有抒发磅礴的激情。他只是冷静地客观地谛视着人生,注重于现实人生的细密的描绘和理智的剖析;他不讳言社会科学理论对创作的指导,还提出过创作是“先从一个社会科学的命题开始”(茅盾《我怎样写<春蚕>》,原载《青年知识》第1卷第3期,1945年10月)的颇为出格的主张,作品明显呈现出带有理性化特点的社会分析色彩。这是茅盾的鲜明的创作个性。我以为,从这一特色中最能见出茅盾小说独具的历史价值。世界文学史上那些可  相似文献   

17.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整个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语文教学也担负着审美教育的重任.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美、形式美,激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的审美心理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对同一种事物或现象,有人认为是美,有人却认为丑?对人的审美心理研究,国内的学者多集中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领域的艺术创作与赏析方面。李红教授自师从我国美育心理学创始人刘兆吉先生研究美育心理、审美心理以来,数十年孜孜耕耘,致力于从心理学、教育学角度探究人类审美活动的规律,探索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变化。继参与编著《美育心理学》、《美育心理研究》之后,2004年1月其专著《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与教育》又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1999年获批准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  相似文献   

19.
李钧 《齐鲁学刊》2007,19(6):87-90
文学史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茅盾研究也需要新的方法。从女性主义视角重新研读茅盾1930年代的三部长篇小说《蚀》、《虹》和《子夜》,能够发现茅盾小说的潜在文本,及其超越五四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怎样从审美角度来思考青年问题,和怎样从青年角度来观察审美现象,这是一个尚未被纳入大多数研究者视野的新课题。由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师王德胜撰写的《生命与美的交融──青年审美心理学》一书,对这一课题作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弥补了对青年问题研究的不足。该书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二等奖。该书首先以“青年文化与青年审美主体”、“青年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为题将问题提出,接着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