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通过构建考虑地区差异以及人民币汇率—通货膨胀非线性关系的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SGVAR),分析对比中国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以及人民币汇率的省域价格传导效应。结果表明:数量型货币政策并未产生明显的通货膨胀,且区域差异较小,而价格型货币政策正好相反。但在短期内,东部地区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反应相对灵敏;在通货膨胀的区域传递效应上,中部地区最强,西部次之,东部最弱。相比于货币政策,汇率波动对区域通货膨胀的影响更大,呈非线性关系。同时,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因通胀程度不同存在省域差别。  相似文献   

2.
王胜  周上尧 《统计研究》2018,35(12):26-44
本文将零利率下限和不完全汇率传递同时引入货币政策分析,利用两国DSGE模型深入探讨了不同货币政策规则和最优货币政策问题。研究表明,零利率下限会导致汇率的“逆向调整”效应,从而加剧两国相对经济波动。当外生冲击源于国外时,本国汇率不完全传递与零利率下限两种扭曲所导致的福利损失将相互叠加,这一点与发生本国冲击时的情形正好相反。采取汇率管制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加重外部危机的国际传导,造成本国更大的福利损失。因此,我国央行应当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积极推进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包括中国在内的12个新兴市场国家1996-2014年的年度面板数据,对这些国家在开放条件下的数量型货币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一国的经济开放度越高,则该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越小,但对物价的影响则越大.据此认为,在我国经济开放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不应该继续依靠数量型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应通过实现利率及汇率的市场化,使我国过渡到主要依靠价格型货币政策来调节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汇率预期、国际资本流动与风险溢价纳入到扩展的开放型泰勒规则汇率模型之中,从理论上阐释了人民币汇率动态变化的成因,并结合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NARDL)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扩展型泰勒规则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且在长期与短期内相异。具体而言,中美息差、产出缺口差、物价差及汇率预期(特别是在贬值预期的环境下)能够对人民币即期汇率产生较强的“叠加”影响。在扩展的泰勒规则汇率模型中,国际资本流动影响作用较大,其次是汇率预期,投资者的逆向选择使得风险溢价波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特征。因此,货币当局应建立可预期的货币政策框架以及有效监管资本流动和降低风险溢价,避免公众形成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并以此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意、均衡的区间内波动。  相似文献   

5.
左喜梅 《统计与决策》2022,(19):145-149
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将货币政策变量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影响的内生部分剔除,运用货币政策外生变量构建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实证检验人民币跨境结算、货币政策对汇率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能显著抑制人民币汇率波动,其抑制效应有2期滞后;单独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即扩大货币供给量无法实现稳定人民币汇率的目标,但是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扩大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共同作用则可以有效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美的双边数据,在HS细分商品层面上研究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变动和波动对中国向美国出口价格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变动对不同类别商品出口价格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人民币汇率水平升值对占中美贸易不平衡85%以上的HS16、HS20和HS11等三大类商品出口的调节作用非常有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对多数商品出口价格的影响为负,不过影响都比较小,因此,可以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增加汇率弹性,培养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提高宏观经济运行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回顾了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以此为基础建立结构VAR模型分析了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会导致国内物价水平上涨,并且会通过财富效应和价格效应影响到居民消费水平.但是由于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不足,所以并不能最终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货币政策能够迅速反应并发挥效应但却存在两难境地,为了应对石油价格上涨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需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但这又会使得产出下降从而抑制经济增长.因此为了避免货币政策的频繁调整和过度反应,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容忍石油价格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构建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就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加息政策对中国经济实际产出的长期影响是正向的,人民币利率因此步入滞后的被动加息,国内通胀上升,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则相应降低,但对中国国内利率、通胀以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影响相对较小;美国扩大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除短期会给中国产出水平带来正向影响外,其他方面同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影响正好相反.国际原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实际产出影响是正向的,带来低微的输入型通胀,利率小幅下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小幅上升.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为背景,以BEER现代汇率决定模型为基础,依托1980~2007年的相关数据,运用所建立的人民币汇率决定模型,对我国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决定、失衡及调整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是构成我国人民币汇率的运动轨迹;1994年以后,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开始趋于完善,但由于受制度因素、货币政策因素、贸易政策因素、相对劳动生产率因素以及资本因素的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严重的低估,并于2004年前后达到谷底;2005年后,汇率有升值趋势,情况略显好转,进口增加显著,顺差减少,国内外失衡状况得到改善.表明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最后,对如何加快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徐灼 《统计与决策》2016,(9):168-170
文章利用SVAR模型探讨了经济新常态时期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货币量、信贷规模)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与金融危机前相比,新常态下货币增长率或信贷融资规模的增加更倾向于提高通胀预期,存款利率或拆借利率的上升更倾向于降低通胀预期.并认为这是由于新常态时期经济金融结构变化所导致的,新常态下中国货币政策应该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转型为以价格型调控为主,从而更有效地管理通胀预期.  相似文献   

11.
通过扩展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对名义汇率升值和通胀的相互替代作用进行了理论解释。使用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研究了1983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人民币/美元汇率和中国通胀率的时间序列行为。研究显示:在缩小中美两国价格差距的过程中,结构性通胀与名义汇率升值有着相同的作用。人民币外在升值压力与国内通胀并存的问题,对于宏观经济平衡和货币政策制定者来说,既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所以,通胀与名义汇率升值的合适政策搭配会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并逐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利率工具调控的数量效应和价格效应。结论显示:在市场流动性过剩的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对利率政策的敏感性增强,货币政策利率工具调控的数量效应有所扩大;由于短期"费雪效应"的存在,弱化了货币政策利率工具调控的价格效应;货币政策的数量型工具对抑制通货膨胀见效相对更快。因此,货币当局在金融调控中,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周期阶段和金融环境,合理搭配运用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提高货币政策的调控效率和预期效应。  相似文献   

13.
徐小君 《统计研究》2015,32(10):12-20
为考察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本文将工资下调刚性与价格下调刚性特征构建于宏观结构模型,并利用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采用模拟矩方法对上述结构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最后利用估计得到的参数对模型进行随机动态模拟分析。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工资和价格的变动具有明显的下调刚性特征。基于估计得到的参数对模型的动态模拟分析说明,信贷政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以及存贷利差政策都在执行方向和力度上对经济系统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非对称性效应,并且不同种类的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效果。本文的研究对我国中央银行根据经济状况选择恰当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确定政策工具在数量上的执行力度都有着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和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机制上分析金融危机发生前石油价格、人民币汇率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影响。再通过建立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石油价格上涨会推动我国的通货膨胀上升;美元贬值会使得石油价格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石油价格与工业经济三者保持长期稳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的关系都是经济金融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1997-2014年我国月度数据为样本,运用新近发展的时变参数的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TVP-FAVAR)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冲击对股票市场价格泡沫影响的时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动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有着显著的时变性特点。当股票市场存在较大程度的资产价格泡沫时,股票市场的价格可能会随着利率提高而上升,采用加息的紧缩货币政策未必能够起到相应的调控资产价格波动的作用。这一结果和理性资产价格泡沫理论一致,意味着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观念中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波动之间是逆周期关系的认知。因此,政策制定者在采用“逆风而动”的货币政策时需要更加审慎,应密切关注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影响的时变特征,针对金融市场波动状况相机抉择。  相似文献   

16.
杨缅昆  沈能 《统计研究》2012,29(10):39-44
本文通过建立经济模型,以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以及国际商品价格作为变量,对人民币升值与国内通货膨胀之间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得出了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与国内通货膨胀保持着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即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回落的结论,并根据实证分析数据,分析了人民币升值与否是当前通货膨胀生成及回落的重要原因。同时,文章提出治理外汇推动型通货膨胀,应以调整对外经济政策为主,以紧缩性货币政策为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QVAR模型和内嵌宏观审慎工具的DSGE模型,阐释了宏观审慎调控对房价波动的作用机制、政策效率以及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表明,宏观审慎政策通过规范居民住房融资行为,削弱了抵押品渠道所产生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从而实现了稳定房价波动和改善居民福利状况的调控目标。当存在供给侧价格黏性时,货币政策对房价波动作出反应有助于提升宏观审慎调控效果。因此,为实现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的稳定,货币当局应采用盯住房价波动的货币政策来配合宏观审慎调控,充分发挥政策组合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赵天荣  李成 《统计研究》2010,27(2):72-76
 加强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是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利率政策其要件之一就是确认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大对利率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本文利用二元VAR-GARCH模型,对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率改革前后,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生了系统性的改变,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降低了利率波动的幅度。实证检验证明,从长期来看,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能稳定利率波动,但短期内人民币弹性的增大实际上加剧了利率的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