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从行为金融的视角出发,以2003~2005年间沪深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债务水平及债务结构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上市公司债务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拥有过度自信管理者的上市公司债务水平明显偏高.此外,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拥有过度自信管理者的上市公司倾向于更短的债务期限结构.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美国就曾出现过安达信息会计师事务所为安然公司做假账提供条件的事件,美国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市场透明度相对较高,外部审计机制的运行也较为规范,但仍出现上述问题,这不得不让人们想到,过于依靠外部审计的力量是否能保证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相似文献   

3.
从信息经济学视角,借助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企业间流动性关联网络及其风险传染网络模型,综合分析了不同关联网络结构以及会计信息披露因素联动影响下的企业间流动性风险传染机制与演化特征。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无标度关联网络对于企业间流动性风险更具稳健性,并且在网络结构确定情况下,企业间流动性风险传染概率与会计信息披露的稳健性、透明度、及时性以及质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市场噪音呈正相关关系,而与会计信息披露策略呈正“U”型关系。会计信息披露的稳健性、透明度、及时性以及质量同步增大,能够有效降低企业间流动性风险传染概率。会计信息披露策略是诱发企业间流动性风险传染的核心因素,并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稳健性、透明度、及时性以及质量的实际效果发挥弱化效应。市场噪音对企业间流动性风险传染的强化效应强于其他会计信息披露因素的弱化效应。通过深入挖掘不同会计信息披露因素间联动性对企业间流动性风险传染的扰动效应,能够为金融监管部门制定流动性风险监管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企业社会责任对非理性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内部人责任、外部商业伙伴责任、公共责任等三个外源潜变量对消费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谨慎型消费行为、枯竭型消费行为和畸形结构型消费行为等三个内生潜变量影响的结构模型,通过对256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内部人责任对谨慎型消费行为、枯竭型消费行为和畸形结构型消费行为具有显著正相关的影响.外部商业伙伴责任和公共责任均对谨慎型消费行为具有显著负相关的影响。研究结论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非完善市场条件下,现金持有量受到公司股权结构、治理结构等内部因素以及股东和债权人保护、宏观经济波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同为非完善市场务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国外上市公司呈现不同的特性,对现金持有量的影响方式也有所不同.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为实证样本研究在非完善市场条件下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持股比例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流通A股比例、国有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为背景,采用Khan和Watts(2009)会计稳健性测度模型,从签字审计师的角度考察客户重要性对十大和非十大事务所监督上市公司披露稳健会计信息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审计在监督上市公司稳健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作用受到客户经济重要性的负面影响;且十大事务所的审计师在监督对其经济上重要的客户披露会计信息方面仍会有所妥协,延缓"坏"消息的披露速度,导致审计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7.
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与代理冲突的缓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近年来,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得到广泛的关注,一系列的措施已得到实施,试图通过改进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来改善代理问题。如:引进独立董事会制度;充分发挥债权人的监督作用;加强外部审计;引进职业经理人;建立管理者、员工持股制度;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国有股减持,改"一股独大"为"多股同大"(高雷、宋顺林,2007)等。但是,上述措施的有效性还有待实证检验。而且,以往的研究仍未取得一致结果,也未全面考察外部治理机制,如公司控制权竞争、经理人才市场、外部审计、债权人监督、资产重组等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本文基于2002——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控制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影响,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对代理成本及其变动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会计信息质量与薪酬设计关系的实证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审计意见作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指标,构建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当前高管的薪酬体系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两者的关联度比较薄弱,现有薪酬制度尚不能有效的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尽管高薪资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不合理的公司内部薪酬结构已经带来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渠道还很狭窄,投资收益率不高,严重影响了基金的保值增值。社保基金在允许进入资本市场后,应战略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监督公司管理者,以改变股东相对于管理者的弱势地位,使社保基金与上市公司管理者的利益发生变化。文章通过博弈模型分析发现散户投资者不会采取监督,而是"搭便车";文章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将根据持股比例、监督成本等因素来决定是否参与监督。  相似文献   

10.
庞璐 《山西统计》2003,(7):52-52
会计信息不实,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所以深入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已是刻不容缓。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1.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从会计监督来看,改革赋予了企业自主权和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但许多部门单位领导人错误的思想认识,造成会计核算失真等问题日益严重,监督在不少企业可以说形同虚设。再加之有的社会中介机构作为企业财务成果的审验者,未能发挥其客观、公正的监督作用,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使假会计信息有了立足之地。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少…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日益凸显,利用2006-2009年度中国扭亏上市公司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和满足要求的公司治理财务数据,给出假设并进行模型分析,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独立董事比例、高管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国有股持股比例、融资结构比例对扭亏公司盈余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只有融资结构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2.
混沌理论认为,人类行为大多具有非线性特征。会计舞弊属于行为会计的研究范畴,而传统上基于统计理论构建的舞弊识别模型大多受限于线性约束假设,可能存在模型设定偏误和信息提取不充分的缺陷。以沪深A股受到监管处罚的上市公司及其配对公司为样本,借鉴Taylor展开式的非线性思想,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消除变量多重共线性,构建了非线性-主成分Logistic回归的会计舞弊识别模型。与线性回归模型对比发现,前者具有更高的舞弊识别正确率,模型拟合度更优。应用这一模型有助于更加充分提取舞弊识别信息,提高舞弊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13.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从公司财务会计视角分析了公司财务治理因素对于上市公司自愿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以中国化工行业2003-2005年的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规模较大、盈利能力较好的公司更倾向于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但总体自愿性不高。社会现实说明,发展环境会计更需要建立强制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使其有法可依,这样才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变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借鉴费尔萨姆一奥尔森股价模型及该模型的演化模型,探讨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研究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不显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也不显著,金融工具期末公允价值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金融类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赵阳等 《统计研究》2019,36(7):104-118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本文以2013-2016年深交所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环境治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环境治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环境信息披露较差以及本地子公司较多的企业中,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的环境治理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考察实地调研对企业环境治理的影响路径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推动了企业环境治理的资本市场监督和媒体监督。本文的研究验证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拓宽了实地调研经济后果的研究领域,对于深入理解并推动我国企业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往往利用会计准则对会计盈余信息进行操纵,以2005—2006年沪市和深市A股为研究样本,利用频率分布方法,建立可操纵盈余的盈余管理度量模型,分析大股东控制与它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大股东控制与盈余管理关系成正相关,说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控制的集中化和不合理,建议实现多元化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上市银行2007—2015年的季度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新的银行投资者情绪指标,采用SGMM和DGMM等模型估计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媒体效应。结果发现:以投资者情绪为中介,银行系统性风险有显著的媒体效应,即媒体报道数量越少,投资者情绪越乐观,银行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越大;媒体报道数量越多,投资者情绪越悲观,发生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越小。同时,前期的银行系统性风险越大,当期的银行系统性风险也越大;前期的投资者情绪越高涨,当期的投资者情绪也呈现高涨状态。  相似文献   

18.
符少燕  李慧云 《统计研究》2018,35(9):92-102
本文通过构建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了地区层次的环境监管因素对企业层次的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价值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碳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的U型关系中,环境监管具有调节作用,良好的环境监管有助于增强企业碳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的正向关系。且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非国有企业,良好的环境监管对国有企业更能增强企业碳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的正向关系。同一环境监管水平下,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更有利于偏向企业碳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的正向关系。本研究丰富了环境监管和碳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领域的文献,并为企业在不同环境监管水平下,充分提升碳信息披露水平与提高企业价值,以及为政府的相关环境监管建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关于成本费用粘性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费用粘性的分析,研究对象多以制造业为主,缺少特定细分行业的相关研究。选择当前受关注度较高的新能源行业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1年的新能源行业的财务数据为样本数据,对其成本粘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存在成本粘性,当业务量增加1%时成本上升0.932 2%;当业务量下降1%时成本仅下降0.833%。非流动资产密度和负债水平有强化企业成本粘性行为的作用,而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越能抑制成本粘性的发生。股东比例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其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To gain regulatory approval, a new medicine must demonstrate that its benefits outweigh any potential risks, ie, that the benefit‐risk balance is favourable towards the new medicine. For transparency and clarity of the decision, a structured and consistent approach to benefit‐risk assessment that quantifies uncertainties and accounts for underlying dependencies is desirable. This paper proposes two approaches to benefit‐risk evaluation, both based on the idea of joint modelling of mixed outcomes that are potentially dependent at the subject level. Using Bayesian inference, the two approaches offer interpretability and efficiency to enhance qualitative frameworks. Simulation studies show that accounting for correlation leads to a more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strength of evidence to support benefit‐risk profiles of interest. Several graphical approaches are proposed that can be used to communicate the benefit‐risk balance to project teams. Finally, the two approaches are illustrated in a case study using real clinical trial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