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研究不同政绩考核目标下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决策的互动机制,使用全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估计地方政府支出反应方程,并利用民生类公共支出竞争的空间效应拟合值估计其对居民福利的影响。空间计量分析表明,同省辖区内的城市在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政策方面存在相互模仿攀比,民生类公共支出竞争不仅提高了辖区民生类公共服务水平,而且牵动了各辖区的居民消费。研究结果为如何完善地方官员考核体系和提高民众福利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构建了居民消费与财政支出间的动态模型基础上,分别利用全国30个省及东、中、西各地区所含省份1998~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分类财政支出的居民消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教文卫支出挤入了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性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挤出作用,经济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作用微弱;同类财政支出的居民消费效应在地区间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居民最优消费行为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导出了动态面板回归计量模型,对我国1985~2010年间30个省市的三类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基础设施公共投资支出当期对居民消费有抑制作用,滞后一期对居民消费有促进作用,但是表现程度在1995年存在明显的分界;教育医疗等保障性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也是抑制的,对中西部地区的抑制效果更甚,1995年之后抑制作用更明显;行政管理费用对居民消费有促进作用,而且对西部地区消费的促进作用明显现高于东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政府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动态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冲 《统计研究》2011,28(5):13-20
 内容提要:本文从我国居民的消费特征出发,在诠释政府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机理以及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上,利用时变参数模型来探寻二者之间关系的动态演化。研究表明:从总量上看,政府公共支出对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都具有挤入效应,但是这一挤入效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字型”趋势。从结构上来看,投资性支出和民生性支出对全国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而消费性支出产生了挤出效应。具体到城乡之间,投资性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挤入效应,而对农村居民消费经历了一个先挤入再挤出的过程;消费性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对农村居民消费则经历了一个先挤出再挤入的过程;民生性支出对城乡居民的消费均始终具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5.
运用空间计量技术构建地理距离、经济社会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刻画地方政府间策略互动行为,并使用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将其纳入传统的分析框架内,基于政府间行为视角考察2007-2013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土地财政对公共支出结构的扭曲效应。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对公共支出的结构性失衡起到了一定的强化作用,但可能被高估;地方政府间的策略性互动行为是存在的,进一步同期互动和跨期互动分解发现,跨期互动行为的经济性公共支出偏向较为明显;此外,地方政府非经济性公共支出的时间相关性要明显强于经济性公共支出。  相似文献   

6.
王小利 《统计研究》2005,22(5):26-6
政府公共支出是政府在宏观上调整经济运行的主要政策工具 ,根据凯恩斯理论 ,政府在经济萧条时扩大公共支出规模在经济过热时缩小公共支出规模会从需求的角度在短期内调节经济的运行。而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 ,政府的公共支出同样可以通过影响总供给来影响经济的增长。Ram( 1 986)在其经典研究中利用 1 1 5个国家的平行数据对政府公共支出的增长效应作了相关的计量分析 ,发现在政府公共支出占GDP一定比例条件下提高政府公共支出增长率对经济增长有正效应 ,但超过这一比例政府公共支出的增加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Barro( 1 990 )在内生经…  相似文献   

7.
冯明 《统计与决策》2023,(7):138-143
财政体制作为经济规范运行的重要支撑,对区域创新具有保障作用。对此,文章选取2005—2020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引资竞争下财政分权的创新效应。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具有显著的创新效应,且随着分权程度不断深化,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基于引资竞争的门限效应,高水平的引资竞争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本地化优势,强化创新效应。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会通过影响政府创新偏好间接促进区域创新。  相似文献   

8.
政府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相关文献实证结果不一。文章在内生增长模型的框架下,重新探讨了这一层支出-增长关系,其中,政府卫生支出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政府公共投资,又是对健康人力资本的投资。我们的实证结果发现在中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影响,表现在政府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是0.0831,对应的投资乘数是6.04。政府在充分挖掘政府卫生支出的人力资本效应和投资乘数效应从而促进经进增长方面还大有可为之处。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03—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政府科技支出对区域创新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科技支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存在基于人力资本水平的双门槛效应,只有当人力资本水平超过一定门槛值时,政府科技支出才能显著激励创新产出;政府科技支出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呈“阶梯型”递增,当人力资本水平跨越第二门槛值后,政府科技支出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会显著提高。进一步的动态均衡关系分析表明,政府科技支出、区域创新、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动态相互影响机制,政府科技支出和区域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且随着期数的增加,正向作用趋于稳定;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的冲击作用;从方差分解的结果来看,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来源于经济增长自身的驱动效应,随后是区域创新产出、政府科技支出。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江苏省1979-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VAR模型对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公共支出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经济关系,其中社会文教费用支出和维持性支出的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经济建设性支出并未发挥预想中的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支出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工具之一,支出效率反映了支出与收益的对比关系。基于中国2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4—2013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公共支出、支出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不确定,但支出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经济增长,并起到公共支出产出效应的门槛作用;东部城市、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的支出效率分别大于0.60、0.68时,公共支出会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安平  杜金沛 《统计研究》2010,27(11):34-39
 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正呈现日益扩大的趋势,导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政府增加财政支出是否能有效引导农民收入增长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呢?我们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系统广义矩(system-GMM)估计方法的研究表明,这取决于地方政府在追求本地GDP高速增长的政绩最大化条件下,利用自身财政自主权所选择的不同支出结构——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即使财政投入总量增加了,城乡收入差距也未必会缩小,只有倾向于农业投入以及科教文卫支出增加的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才能有效减轻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何强  董志勇 《统计研究》2015,32(1):59-67
本文主要探讨中央转移支付如何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进而影响民生福祉。通过构建一种基于幸福经济学理论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并使用1997-2013年中国内地31个省域的空间面板数据,本文研究发现:地方财政支出长期存在增量预算特征;2007-2013年期间社会保障支出领域存在显著的粘蝇纸效应;地方财政对基本建设支出在1997-2006年期间存在显著的攀比之风,社会消费惯性则对2007年之后的社会保障支出存在正向激励;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支出行为的影响机制受空间因素影响较大,且在1997-2006年期间部分财政支出类型受非本省域的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反而更强,但在2007年之后所有类型的财政支出普遍受到本省域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政府支出结构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支出影响着一国社会的发展路径 ,因此探求一国政府支出的决定因素或规律有助于科学地确定政府支出结构 ,从而从政府支出角度给社会有序地推动。文章在占有大量数据及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 ,对此作了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经济开放与地方财政支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经典的中位选民需求函数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地方财政支出决定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经济开放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开放的地方财政支出效应是多维和复杂的,经济开放引起了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大,外商投资扩大使地方支农支出、社会福利支出增加,贸易开放使地方文化和公检法司支出增加,支持了经济开放的补偿假说;同时,投资开放引起行政管理支出和财政补贴支出减少,贸易开放度的提升促进了地方财政基础设施、科教等支出的增加,并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又支持效率假说。经济开放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扭曲的矫正和强化效应并存,我国应在坚持开放的前提下,积极创造使经济开放的积极效应最大化、消极效应最小化的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2005-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政府竞争是否是当下我国环境质量恶化的原因,同时进一步研究财政分权框架下的政府竞争与环境质量的内在联系,检验政府竞争以及政府竞争通过分权通道对中国省际环境质量的传导机制。创新性地提出单位污染“政府处理”这一概念,通过广义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发现政府竞争对不同类型的环境恶化的作用机制不同。政府竞争倾向于加剧全国性和外溢性的环境问题,倾向于改善区域性的环境问题。同时,透过分权通道,政府竞争的作用被削弱了,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并没有那么明显。可以说,政府竞争是当前政府治理环境不力、环境质量恶化的直接原因之一。根据以上结论,本文给出了采取市场化环境污染补偿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9-2013年全国30省际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财政分权深化下地方政府的努力方向。结果表明:在财政分权初期,地方政府因获得更多的资源支配权,其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出来,并极大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但随着财政分权进一步深化,其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逐渐减弱,而对地方财税增加的推进作用依然存在,地方政府的努力方向由此产生扭曲,稳定并提高地方财税增速成为其首要目标。建立合理的地方政府考核制度,完善财政分权制度,对于稳定地方经济增长速度,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1995-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财政分权、FDI和单位GDP能耗的关系.研究发现,从全国情况来看,FDI是污染避难所效应产生的主要途径,财政分权一方面降低了地方政府节能减排的意愿,另一方面通过地方政府对FDI的争夺强化了污染避难所效应.从各区域情况来看,东部地区引入FDI对降低单位GDP能耗起到了微弱的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引入FDI却促进了单位GDP能耗的增长,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和FDI的跨区域转移是形成污染避难所效应区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屈小娥  刘柳 《统计研究》2021,38(3):16-29
本文通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测算,运用静态、动态以及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分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环境分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出先抑后扬的“U”型特征,并且当前我国环境分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依然体现为负向作用。使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传导渠道分析表明,环境分权通过资源错配渠道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环境分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还具有地区异质性、结构异质性等。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环境分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为调整及优化环境分权制度安排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引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地方财政支出对推动城市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2003—2013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通过面板模型考察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对城市规模与城市劳动生产率二者关系的影响,及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影响的作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地方财政支出行为对城市规模及城市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城市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偏向使得城市过度集聚,短期内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长期来看却不利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