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有力的支撑。间接测算的金融中介服务(FISIM)产出是保障金融业产出准确可靠的关键。随着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交易方式与期限品种的日益丰富和多元,风险水平与期限结构因素对FISIM产出核算的影响更加明显。同时SNA2008也推荐使用考虑风险水平与期限结构的参考利率法核算FISIM产出。基于此,本文提出融合风险与期限的参考利率法,从稳定性、准确性、可靠性、便利性等方面检验改进方法的应用特征;并运用改进参考利率法核算我国FISIM产出规模及部门间、行业间的FISIM使用规模,全面探究改进方法对我国FISIM核算的影响。研究发现,融合风险与期限的参考利率法符合SNA2008对参考利率进行风险与期限调整的指导要求,克服了现有参考利率法无法体现期限结构的局限,能够较好反映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为我国FISIM核算方法的完善与改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现有核算体系中,间接测算的金融中介服务(FISIM)出现核算漏洞,致使SNA内部出现核算的不一致性以及FISIM负值。因此,SNA(2008)建议参考利率应反映存贷款的风险和期限结构。随之,国际与欧洲FISIM工作组探讨了各种经风险和期限调整的参考利率以改进FISIM核算,包括加权参考利率、匹配参考利率、长短期双参考利率、中点参考利率与SNA建议的参考利率。为了检验他们在中国的适用性,本文从利率的波动性、FISIM负值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FISIM生产与使用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对这些参考利率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期限调整方面,加权参考利率与长短期双参考利率相对稳定,发生FISIM负值的可能性也较小。其中加权参考利率更为简单,实践操作性也更强。中国账面价值参考利率在稳定性、FISIM负值、风险调整方面都有着比较优势,缺点是没有考虑参考利率的期限调整。  相似文献   

3.
2008版SNA建议采用期限调整参考利率核算FISIM流动性转换,金融危机期间多项非合意核算结果推升了参考利率期限调整的必要性。鉴于国民经济核算专家提出的期限调整参考利率思路尚难兼顾“稳定性”、“实践性”与“国际可比性”要求,ISWGNA建议继续开展参考利率期限调整思路研究。本文阐述期限调整参考利率法基本原理,演绎参考利率期限调整思路的多种情形,归纳现有参考利率期限调整思路的分歧问题,并基于追溯演变历程、细分实施效果,提出新的参考利率期限调整思路——均衡缺口期限调整思路。使用我国数据的检验显示,均衡缺口期限调整思路不仅增强了“稳定性”,提升了“实践性”与“国际可比性”,更是鼓励金融机构的FISIM生产方式由风险积累变为宏观审慎,由此降低流动性风险积累成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就FISIM核算主体、核算范围、核算方法、分摊方法进行了修订。本文较系统地考察了系列修订对FISIM产出和支出法GDP的影响路径,定量测算了系列修订对核心经济指标的具体影响效果。本文的测算结果表明,因采用2016版CSNA方法进行核算,FISIM产出提高了21. 83%,其中,核算主体修订引致的"拓展效应"、核算范围修订引致的"缩减效应"和核算方法修订引致的"调整效应"分别贡献了FISIM产出规模提升的69. 77%、-72. 78%、103. 03%。FISIM系列修订使生产法GDP规模提高了0. 33%。尽管第一次经济普查时已经过一次调整,FISIM分摊方法的再次调整仍将推动支出法GDP提升,并使得最终消费率提升至51. 33%,净出口率提升至3. 62%。FISIM核算方法的系列修订不仅更客观地反映出经济总量的提升与经济结构的优化,也更准确地刻画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中介服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金融核算理论中关于参考利率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金融核算理论中关于参考利率的理论背景、分析框架和国际上使用的几种参考利率计算方法,并运用国际上参考利率的计算方法构建了四种我国的参考利率.通过交易量比较、图形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出,当前较为合适的参考利率为银行间质押式债券回购利率及其合成的利率,并计算了2007年我国的参考利率,以及用参考利率法计算了广东省(不含深圳)银行业及非证券、保险金融机构的金融总产出和金融增加值.结果表明,运用传统方法计算出的数值低估了广东省金融业时广东经济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蒋萍  贾小爱 《统计研究》2012,29(8):58-64
本文回顾了间接测算的金融中介服务(FISIM)核算方法的演进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同时对FISIM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国际上关于FISIM所含服务的构成,特别是风险管理和流动性转换及其对FISIM具体价格和数量的影响、FISIM的进出口核算与国际贸易的一致性、FISIM的物量核算、参考利率的确定等议题仍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7.
杜治秀 《统计研究》2019,36(2):50-62
本文从使用者成本的角度解析参考利率,并根据2008年SNA构建用于中国FISIM核算的账户参考利率,利用实际数据核算并分摊现价FISIM总产出;借鉴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组关于FISIM价格指数的思想,结合中国存贷款特点,构建存贷款服务价格指数,并缩减现价FISIM。最后,分析现价 FISIM对 GDP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并探究不变价FISIM对实际GDP的影响。综观核算与分析结果,住户部门分摊的FISIM与净出口分摊的FISIM,会增加GDP。各机构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也因增加值、财产收入及经常转移等的变化而相应变化。不变价FISIM对经济增长波动率的影响大于其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风险日益成为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文章将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财务风险等三种主要风险进行量化,建立基于SFA法测度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的修正模型,并对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加以实证对比,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四种最主要的储备货币月度利率数据作为分析对象,运用VaR方法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利率风险进行了测度。首先对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与正态性检验,然后求出各种货币的平均收益率、相关系数矩阵与方差协方差矩阵,最后选择三种不同的币种结构求出具体的VaR值并进行比较分析。本文的结论是适当降低美元占比,并相应提高欧元、英镑、日元占比,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我国外汇储备的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10.
刘晓剑  向实 《统计与决策》2012,(20):152-155
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下,将货币政策规则(利率规则)内生于整个经济系统,探讨货币政策规则对汇率动态调整的影响。得到的结论是:首先,当利率规则设计不当时,经济会出现多重均衡,将导致整个系统出现不合意的波动;其次,当仅以通胀率为目标时,在开放经济中利率规则应当满足的条件与封闭经济中相同,即反应系数必须大于1;第三,在开放经济中利率规则无须专门以名义汇率为目标,以通胀率和产出缺口为目标整个系统就足以实现稳定的要求;第四,当利率规则中包含了名义汇率目标时,系统稳定的要求是对名义汇率和通胀率的反应系数之和必须大于1。  相似文献   

11.
李鸿斌等 《统计研究》2015,32(12):84-87
本文根据婴儿死亡率随人均GDP的动态变化规律筛选最佳验证模型,验证了时间序列模型重新构建的1952-1980年婴儿死亡率和调整校正的1981-1990年婴儿死亡率。结果表明幂函数形式为相对较好的验证模型,拟合精度稍逊于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验证模型与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历史婴儿死亡率比较,变异程度无显著差异,且预测结果与建立国家儿童死亡监测网络后的国家监测地区婴儿死亡率形成了平稳性过渡。文章认为以时间序列模型重新构建和调整校正的婴儿死亡率比较可靠,更加接近当时的实际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汇率指数编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民币汇率指数编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设计了一套能全方位多角度反映我国在不同市场特征下进出口竞争力状况的包含人民币发达市场汇率指数、人民币新兴市场汇率指数和人民币全市场汇率指数的指数体系编制方案。具体编制时,本文首次引入“第三方市场效应”,以全面反映我国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关系,并首次使用“除数修正法”,对指数因成分货币或权重调整引起的非汇率价格因素变动进行修正,以保证指数的连续性。最后,用交叉谱分析实证发现,相对于国内外其他人民币汇率指数,本文编制的人民币汇率指数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更强的一致性和不同情形的领先响应关系,联动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13.
赵明  王晓军 《统计研究》2015,32(12):76-83
本文梳理了几种重要的动态死亡率预测模型,给出了长寿风险度量的三种方法,选取了保险公司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死亡率数据,度量了保险公司的两类长寿风险,对不同方法下长寿风险的度量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了极限年龄与折现率变动对长寿风险影响的敏感性。研究发现:基于保险公司经营稳健性的视角,第一类长寿风险的度量应采用随机模拟法,第二类长寿风险的度量应采用标准公式法;极限年龄的变动对长寿风险的影响较小,保险公司无上调经验生命表极限年龄的必要;长寿风险对折现率的变动较为敏感,提高折现率,保险公司长寿风险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孙静  徐映梅 《统计研究》2018,35(12):16-25
本文意在将国民经济核算(SNA)框架下的研发(R&D)资本化核算理论应用于企业微观层面,并开发企业会计核算数据支持宏观核算,以促进宏微观层面研发测度的协调和数据衔接。通过比较分析R&D核算的三种主要国际标准提出了SNA视角下基于会计数据的企业R&D资本化核算路径,既阐明会计核算的企业R&D投入就是R&D产出和R&D投资的保守估计,也为国家统计局加快知识产权产品核算提供了参考。基于我国企业R&D的会计信息披露与指标识别,结合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的代表性与相关数据处理,以2011—2016年数据为例初步实现了SNA视角下企业R&D资本化核算及相关变量调整,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比如制造业、非一线城市以及非国有产权性质的企业R&D资本形成及存量水平不高,但其R&D投入强度还有R&D资本占调整后固定资产的比重则相对较高,其增加值、固定资产存量、资产存量及杠杆率受R&D资本化的影响也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