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罚目的理论在刑罚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现代刑罚目的理论在逻辑上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有必要予以修正.刑罚的目的既不是为了实现对已然犯罪的报应,也不是通过一般预防作用于社会公众,而是在维持罪刑关系的基础上实现特殊预防.罪刑关系原则是根据已然的犯罪行为奠定刑罚质的基础,特殊预防是基于行为人犯罪后的表现对刑罚进行量的调整和补充.二者统一于刑罚目的体系中,贯彻于立法、司法以及执法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高校治安以预防为主是高校保卫工作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社会治安形势、高校实际情况决定的。高校治安,预防为主,要重声、抓好思想预防、心理预防和网络预防工作。要把预防工作落实到位,必须有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保卫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3.
实然的刑罚目的与应然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认为,我国实然的刑罚目的是惩罚犯罪人,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秩序;而我国刑法学上占主导地位的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刑罚目的理论见解脱离了我国刑法实践;尽快澄清刑罚目的问题上的混乱认识已成当务之急;我国刑罚目的的应然选择是惩罚犯罪人与防卫社会免遭犯罪侵害。  相似文献   

4.
刑法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定,其中刑期是刑罚的重要内容。但刑法及刑法学对凭什么规定“犯X罪判处Y年”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根据和理由。时间的性质决定了时间可以成为刑罚的手段,具体表现就是刑期。刑期应根据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去规定,尤其应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规定,具体包括犯罪类型、犯罪情节、犯罪结果、社会危害性、犯罪成本、刑罚价值观、司法实践、改造罪犯的时间、赔偿被害人损失的时间等因素来规定。此外,刑期应该遵循罪刑相当、刑罚公平、刑罚效率等原则。为此,要致力于建立一门“时间刑罚学”或“刑期学”乃至“数理刑法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刑法成为“最精确的刑法学”。  相似文献   

5.
新刑法与并合主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首先分析了刑罚理论上的绝对主义 (报应刑论 )、相对主义 (目的刑论 )与并合主义的内涵 ,指出报应刑论与目的刑论的分歧不在于刑罚目的 ,而在于刑罚正当化的根据 ,提出并合主义是理想的刑罚观念 ;其次论证新刑法采取了并合主义 ,认为这样有利于同时保护个人与社会利益 ,有利于适当处理刑罚积极主义与消极主义的关系 ,有利于协调罪刑均衡与刑罚个别化原则 ,有利于使刑罚整体程度适中 ;接着根据并合主义的理念提出刑罚与社会危害性、人身危险性相适应的具体要求 ,主张量刑时不宜过于重视一般预防的需要 ;最后联系中国国情与公民的一般价值观念 ,根据刑罚的本质 ,指出我国目前的刑罚虽然不宜过于严厉 ,但也不能盲目地推崇轻刑化  相似文献   

6.
古人从不孤立地考虑刑法,而是将之放到国家政刑建设的总体结构之中.周代统治者在总结法制历史的经验上,得出刑罚的适用轻重应该根据时代、形势的变化以及地域环境的差异来决定.因此"三典刑三国"这一原则提出并使用,反映了古人在刑罚适用中注重实效,强调灵活掌握刑罚的特点,含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性.总之,要执法缘情,全面考虑,以达到"明德慎罚"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治安防控一体化,是维护长株潭区域社会治安稳定的战略构想。三市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社会治安问题同城效应越来越明显,只有打破长株潭行政区域限制,实施区域治安防控一体化,最大限度地实现警务资源共建共享,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动态犯罪,为长株潭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赵秉志  赵书鸿 《江海学刊》2013,(1):132-140,239
传统量刑理论一般认为,量刑活动既应考虑报应又应考虑预防。但德国的实证性研究结论则表明:量刑实践中,刑罚的预防性需求在整个量刑活动中始终处于边缘化位置,量刑仅是一个对行为严重性相关变量进行评价的笼统性和简化性过程。造成德国刑罚预防目的边缘化的原因,既包括实践中实现特殊预防有诸多困难,也包括裁量者对一般预防的考虑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专门的未成年犯罪人处罚体系,现有的刑法和非刑法处罚措施,很难适应对未成年犯罪人教育、矫正的需要。设立多种类型的刑罚和非刑罚的社会化教育改造措施有利于提高未成年犯罪人的改造效果,实现特殊预防的刑罚目的。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犯罪的类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划分和把握计算机犯罪类型,不但有助于制定、修订打击计算机犯罪的刑事法律,也有利于预防、控制计算机犯罪。从我国的“二元犯罪论”角度看,给犯罪作学理上的分类应考虑刑法学和犯罪学这两个视角,划分计算机犯罪类型也不例外。由于计算机犯罪是典型的高科技犯罪,在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职务犯罪总体发展趋势将表现为更加复杂、严重和突出,而且会出现典型的多发部位。经济的全球化导致贪污贿赂犯罪同样会向国际化发展,并向社会生活化的各个领域全面渗透,隐蔽性不断增加,手段日趋严密。而治理和预防新形势下的职务犯罪,需要完善刑事法律规范和预防工作的相关立法,并以体制和制度的保障加强惩治力度,以超前的意识作为指导思想,运用健全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和刑罚的预防功能等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全面加以防范,突出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公安机关的主要职能包括两个方面,即打击和防范。打击治标,防范治本。只有加大防范投入,不断增强预防、控制、发现、打击犯罪的能力,才能有效遏制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反弹的势头,保持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这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加大防范投入,降低打击成本,提高治安防范效益的有效途径是整合治安资源,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刑罚目的论中的报应元素还是预防元素,其各自在理论上都存在着内部的逻辑矛盾.因此,报应论和预防论这两种理论各自体系内部也存在着长期被忽视的逻辑不统一问题.而所谓取两者之精华综合而成的刑罚报应一体论因为同样是报应元素和预防元素基础上的构建,因此,其同样没有考虑到这两种元素各自的内部分裂问题,最终仍无法解决刑罚目的论的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4.
监狱行刑目的应是刑罚目的的具体体现,具体的内容包括报应目的、特殊预防目的和罪犯回归社会目的。报应目的是人类历史上刑罚产生根本原因和刑罚属性在监狱行刑中的体现;特殊预防包含着现代刑罚理念的合理元素,是对人权的尊重和人本主义的提倡;罪犯回归社会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是整个社会的切实愿望,也是监狱行刑的终极目的。三目的相互衔接,前一目的为后一目的的手段,后一目的为前一目的之实现提供方向,形成了平衡与和谐的监狱行刑目的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15.
刑事和解可以更好地平衡被害人和被告人双方的利益,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刑事和解制度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削弱刑罚的报应预防功能,会破坏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甚至会导致司法权力的滥用。因此,司法模式下的刑事和解是相对合理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李震 《齐鲁学刊》2007,(5):157-160
当代世界刑罚的发展趋势是刑罚的轻缓化。刑罚的轻缓化有其发展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最重要的现实表现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确立;刑罚轻缓化必然性的理论根据是刑罚的人道性、刑罚的谦抑性和刑罚的有限性;刑罚轻缓化必然性具有有利于保障人权和保护社会、有利于犯罪人改造等多种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规定14~16周岁的人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14周岁以下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此为刑事责任年龄的刚性规定.但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益突出的背景之下,是否应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以更好地运用刑罚手段规制未成年人犯罪成为热议问题.但仅依赖刑法手段不能有效抑制此类犯罪现象,无异于"饮鸩止渴".刑罚正当化根据、社会责任以及刑法稳定性这三个角度表明当前我国不应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在刑法规制手段效果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更多地依赖社会治理手段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8.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的科学论断,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把它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时隔8年,2000年2月~5月,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广东、上海、浙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即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笔者认为"三个有利于"与"三个代表"之间充满着辩证联系,本文试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广西边境地区总体稳定,但治安形势仍然较为严峻,影响治安稳定的因素还大量存在,维护广西边境地区治安稳定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应创新管控措施,提高边境管控能力,加强国际警务合作,加大反恐力度,改善边境地区安全防范设施,实现边境管理依法有序。  相似文献   

20.
徐安住 《学术界》2012,(7):193-199,290
一般累犯与毒品再犯竞合情形下的适用规则、缓刑期满后故意犯罪能否构成累犯、累犯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是否包括附加刑等,都是司法实务中的疑难问题。随着刑法修正案(八)对累犯制度的修正与完善,又产生了特殊累犯范围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除外认定等新的争论。累犯制度整体观、量刑情节之间同质基础上的互补性、一般规则对特殊规则的制约性、累犯从重处罚根据的复合性等,是有效解决司法实务难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