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连余 《学术交流》2004,(6):118-120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离不开科学的人才观。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标志着我们党在人才观上的历史性创新。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既是促进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必须遵循的原则。科学的人才观包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资本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和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与业内认可的观念。将科学的人才观融入社会实践,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李静  马国栋 《社科纵横》2006,21(5):87-88
屈原的人才观,《离骚》中是反映最多也是最集中的,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离骚》中所见人才观,做一次系统的分析和全面的梳理,以期树立屈原完整的人才思想体系,通过对屈原的人才思想的解读与阐发,探求其对当代人才观的理论与实践、对社会各级各类人才的启示与裨益。  相似文献   

3.
曹勇进 《探求》2007,(4):79-80
大学毕业生下基层、到农村就业、服务并不是人才的浪费,相反是新的人才观的体现,只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的人才观,党和政府的服务到位,大学生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发挥一技之长,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和江泽民的人才观都是马列主义人才理论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二者的逻辑关系来看,江泽民人才观是对邓小平人才观的继承和发展、坚持和创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列主义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5.
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业管理企业生存和发展中面临的法制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行业竞争将会逐渐加剧,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将面临严重的挑战。根据物业管理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应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要明确思路,正确定位;正确把握并精心培育企业核心能力;建立服务规模和品牌;制定相应的人才战略,获得、培养并留住关键人才。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债转股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暴露了诸多问题企业"赖账"思想严重;债转股只是权宜之计,深化国企与金融改革才是长久之计;债转股划转,出售价格会对股市产生"稀释"效应;财务状况的改善,并不意味着企业效益的真正提高.  相似文献   

7.
李莹 《探求》2005,(Z1):69
邓小平的科学人才观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系统地回答了如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的问题,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是新时期做好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和搞好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8.
作为科技密集型企业,辽河油田分公司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面对上市公司的激烈竞争,辽河油田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辽河油田分公司党委书记孙崇仁认为,要想保持竞争上的优势,必须培育"学习型"企业,把企业作为一个大学校,把各种新知识、新技术灌输给员工,提升员工整体素质,构建起"塔式"人才工程,才能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9.
面对美国的家庭问题,不管是工作-家庭、青少年性行为、儿童贫困或是婚姻破裂,人们通常会提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一系列家庭和福利政策,并断言只要当这些政策在美国得以实行,美国的家庭生活就会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美国究竟能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那里真正学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要把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变革实践深化发展下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开发培养适合需要的人才,使之具有必备的较高内在素质,要注重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克服其放松、削弱的认识和态度。为此,弄通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同新型人才必备的内在素质之间的必然联系,是很有必要的。一、坚持历史唯物论的人才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人才观,是保证有效地培养造就新型人才的重要关键。我们需要的人才,是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人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如果没有时代精神和新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创新人才理念把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放在突出位置 一是要充分认识社会工作人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要准确把握并深刻领会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宏观要求和科学内涵,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和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尽快更新人才理念,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把握方向,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历史上对于人才的作用,各家认识基本一致,但对于人才选拔的标准,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管子》在有德者即为人才的基础上,主张大人才观,认为凡有一技之能的各行各业优秀者都是人才;此外,对于以“相”为首的“中央之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赖于人才的保障和智力的支撑。从新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省内人才资源的潜在优势和现实问题,比较了人才观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本质区别,指出黑龙江省能否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关键在于制定出一系列具有地方性竞争优势的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14.
曹操以自己独特的人才观,推出了唯才是举的观念,有效地招揽了大批的人才,并合理的使用人才和培养人才,使他们有用武之地,充分发挥了人才的作用。曹操的人才观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今天仍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2011,(3):23-24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重要.大学生群体因其尚未真正步入社会,对社会不公平的感受又有别于其他群体.作为与社会化过程密切相关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不公平感,他们间将会存在必然的联系,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如家庭、朋友和他人,对社会不公平感的影响也将是因人群的属性  相似文献   

16.
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 《社科纵横》2008,23(5):74-76
企业并购重组是伴随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而形成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企业管理所涉及到的一个全新内容.在市场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推动以及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影响下,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正向动态开放式转变.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方兴未艾,但要面对财务风险、信息风险、政治法律风险、整合风险等多方面的挑战.这些风险将会在并购准备期、并购交易期和并购整合期出现.面对这些障碍,中国企业应该在充分借鉴美国等国外优秀企业的跨国并购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风险防范方法,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国际风险管理网络,及时发现风险,最终分散风险.从而确保跨国并购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陕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困境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泳  马晓琴 《唐都学刊》2006,22(6):82-84
陕西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我们既要认识到我省已经具备发挥人才资源作用的诸多有利条件,又要实事求是地面对我省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方面存在的发展困境、人才资源服务农村等方面存在的互通困境、乡村人才开发方面存在的认识困境。要摆脱这些困境,加快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大人才观”,构建纳贤育才的合作平台,建立健全规范的乡村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运行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唐初人才盛极一时,王夫之说:“唐多能臣,前有汉,后有宋,皆所不逮”,高度评价了贞观时期人才济济的盛况。究其原因,唐太宗卓越的人才观是个重大的推进因素。归结起来,兼明善恶、捨短取长,广开才路、善于驱驾;才行俱兼,任贤致治,大体上是唐太宗人才观的集中表现?探讨唐太宗的人才观,吸取其成功的用人经验,我们可以从中获得重要的历史启示。兼明善恶舍短取长人才能否得以施展才能,关键在于选用者的识拔能力,世称唐太宗明于知人、善于用人,征诸史实,殆非虚语。贞观晚年,他总结了自己的用人经验,深刻地指出:“用人主道,尤为未易。已之所谓贤,未必尽善;众之所谓毁,未必全恶。知能不举,则为失材;知恶不黜,则为祸始。又人才有长短,不必兼通。是以公绰优于大国之志,子产善为小邦之相。绛侯木讷卒安刘氏之宗,啬夫利口不任上林之令。捨短取长,然后为美。”唐太宗的“用人之道”归纳起来主要是:知人要兼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统治阶级和一切有见识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十分重视人才问题。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社会危机的严重、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政治的腐败、使清朝统治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因此,人才问题也成为清朝统治集团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这一方面,无论是向西方探求真理的思想家或者是为清王朝镇压农民起义的封疆大吏,都各有自己的思想建树,本文试就郭嵩焘的人才观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20.
吴晓军  张希君 《社科纵横》2010,25(7):118-120,123
近代甘肃经济社会落后与工商业不发达有密切的关系.分析这一问题,就会发现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甘肃工商业发展的内外条件十分不利,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各方面所遭遇的发展困境具体表现:缺乏人才、技术和市场;战乱给工商业的生存发展造成极大破坏;政治的腐败与各种苛捐杂税使企业难以生存;省内度量衡不统一;兵匪横行,国外商品的冲击,自然灾害也产生了明显的束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