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左伟 《理论界》2012,(9):163-166
美国跨国公司在华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其十分关注两国间贸易政策和双边经贸关系,并积极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和中美经贸关系施加影响。对跨国公司影响美国政府对华贸易决策的内外环境、权力资源及作用路径、不同跨国公司的立场取向进行分析,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跨国公司的行为模式和规律、积极引导其为我国政策目标服务是必要而且有着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美经贸关系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的特点。自由贸易政策并没有得到长期和稳定的实施。现实的贸易政策与传统贸易理论对贸易政策做出的结论是相矛盾的。由于传统贸易理论仅仅在经济分析的框架内考虑贸易政策的决策问题,忽视了政府的目标和行为、政策的决策过程、利益集团的影响等因素对贸易政策的影响,从而导致传统贸易理论无法对现实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将贸易政策放到政治经济分析框架下去考察,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讨论影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非经济因素,并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走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王东 《南方论刊》2012,(9):27-29,26
在中美经贸关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尽管中美两国领导多次重申中美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均表示致力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既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也有利世界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中美间政治、经济、战略互信还未真正建立,在国际利益格局不断转换的情况下,中美经贸博弈既是国家利益的体现,也是政治、经济、战略互信缺失的反映。显然,在当前国际利益格局转换以及"中国因素"凸显的态势下,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还需要建立必要的政治、经济、战略互信来支撑。此外,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如何看待和应对美日益强硬的、带有浓厚保护主义色彩的对华贸易政策倾向,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策性研究,更大限度地维护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确保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4.
后冷战时期,随着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系统的结构性变化和美国对外政策目标的相对转移,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外政策制定过程中参与程度有所增强。20世纪后期,利益集团在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问题上展开了激烈角逐,支持无条件延长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的集团游说取得了明显成效,表明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济周期、政治周期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碧波 《学术研究》2007,(10):77-81
经济周期、政治周期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周期和政治周期的左右和影响,从而相应地出现周期性的"波动"。由于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并不同步,由经济周期引发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周期性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被由政治周期引发的"周期性波动"所冲击,从而导致两种周期所引发的"波动"相互影响。但是,只要两种周期产生的"驱动力"不相等,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就会出现周期性波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决定的外部制度约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由其内部一系列政治经济因素内生地决定,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定同时也存在着三个层次的外部制度约束,分别是:多边国际贸易体制约束、区域贸易协定约束和双边贸易协定约束。外部制度约束的存在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定有两个基本意义:第一,降低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不稳定性;第二,外生地决定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国际形势变化,美国国家利益目标设定与寻求,呈现出不断调整的现象.对美国国家利益战略行为趋势的分析与把握,成为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陶明  邓竞魁 《理论界》2009,(11):37-38
与以往的贸易策略不同,近年来美国对华贸易调查中频频提起反补贴调查,如何应对其反补贴调查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对外贸易领域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通过梳理美国对华贸易中的反补贴政策的变迁,从法理和现实操作两个层面对现阶段"非市场经济规则"美国对华适用反补贴的政策选择作出分析,并最终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奥巴马政府实行"以社会价值为取向"的自由贸易政策.美国政府虽然认识到发展中美经贸关系有助于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尽快走出衰退,但奥巴马政府同样坚持对华贸易政策应符合社会责任和政治透明度的严格标准,更加关注劳工、环境和人权等社会价值观,尤其是强调对华贸易政策应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使美国工人从中受益.同时,随着美国国会的结构重组,其对华经贸政策立法也步入"保护主义周期".短期来看,奥巴马政府对华经贸决策更趋理性和务实,中关经贸关系将保持总体稳定.长期来看,制度性差异和战略性竞争仍将导致双边经贸冲突的长期化和政治化.  相似文献   

10.
"安集延事件"后美国对其中亚政策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政策强调美国在中亚各利益目标之间的平衡推进,在实施层面更加灵活务实,这一调整凸显美国对中亚地区的历史与现实以及对美国在中亚追求的利益目标的认识趋于深入.同时,调整已使美国与中亚国家的双边关系有了一定的改善甚至突破,美国在中亚的影响力亦有所回升.这也预示着今后大国在中亚的博弈会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1.
冷战时期美国对波兰的政策是其对东欧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服务于遏制苏联的冷战大战略。1956年波匈事件后,美国对东欧政策从"解放"调整为"和平演变",波兰因其在华约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十月事件后出现的民主化倾向而成为美国推行新政策的重点对象。美国对波兰政策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美国对波兰政策深受美苏关系的支配;从国内政治的角度看,美国对波兰政策受总统大选政治的影响;从美国对波兰政策的目标和手段看,美国对波兰政策体现了一致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渊 《学术探索》2008,(1):54-58
美国是对南海问题影响最大的区外大国。在地缘经济、政治利益的驱使下,美国在冷战后对南海问题推行了积极干预政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南海政策将表现为如下内容:确保和加强军事存在,努力争取对南海地区安全事务的主导权;构建多边安全机制;以南海问题影响并牵制中国的发展。但是美国对南海问题的干预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论新经济与中美经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新经济的发展有其独有的特征,分析美国的经济政策,探讨中美经济贸易的互补性和合作的前景,剖析美国对我国态度变化的经济原因和政治考虑,对发展中美经贸关系,为我国入世后作好应变的决策准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由国际主义是对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有着巨大影响的一种意识形态、国际秩序主张和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在不同时期,自由国际主义及其各项分支流派和理论,例如温和派和激进派,通过"旋转门"机制对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外政策纲领和议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自由国际主义始终有着两面性,包括温和派和激进派的共识与分歧,以及扩张和参与两种政策孰重孰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9·11”事件以来俄罗斯在反恐战争中的合作政策为中心,重点分析了俄罗斯在反恐怖战争中的利益得失,揭示了这种合作是以俄罗斯的战争妥协为前提的,它意味着俄罗斯在放弃冷战时期“零和”方式的国家利益认知模式的同时,正在学习和探寻一条与美国和西方交往的适当途径,并初步确定了所应遵循的一些基本行为准则,即绝对放弃反美的政治信念;不寻求与美国无故对抗;在一定程度上主动承认美国的某些特殊地位;把对美政策的制定纳入国家复兴的大战略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16.
试析罗斯福时期美国对日本侵华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妍 《北方论丛》2002,(2):125-126
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序幕,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这期间美国对日本侵华的政策影响了战争的进程.以珍珠港事件为界,之前美国奉行"中立"政策,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给了日本法西斯以有力援助,对日本侵华战争起了"加柴助燃"的作用;之后美国的孤立主义者们猛醒,把中国大陆作为反击日本法西斯的基地,开始全力支持中国蒋介石政府抗击日本的侵略,为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如此,美国仍是从自身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出发的,因而也给亚洲和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损失.  相似文献   

17.
李胜凯 《齐鲁学刊》2004,90(3):70-7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核时代来临的现实迫使美国政府关注原子能国际控制问题。杜鲁门总统最终采取的方案拒绝了以玻尔为代表的科学家和史汀生等政治家"分享原子秘密"的建议,加剧了苏联在原子能问题上对美国动机的怀疑,而巴鲁克计划对否决权的规定,有利于维护美国的核优势地位,更使美苏调和成为不可能。美国原子能政策的制订过程与美苏关系走向冷战是同步进行的,这项政策既是冷战的诱因,又是冷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入世后中美贸易争端日益增多,美国针对中国产品频繁发起了反倾销控诉.从国际背景和美国国内背景看,双方贸易争端的主要原因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美对华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南海政策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发展于70年代中关建交的过程中,最终经由冷战后中美战略关系的调整而趋于定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美国南海政策确立了从属于东亚整体战略,以及一般情况下保持中立“不介入”具体争端事务的基本原则.然而,在东亚整体战略主导美国南海政策的情况下,中立不介入原则并非永恒不变.美国国务院外交档案、国家安全档案和盖尔公司解密文件数据库的资料分析显示,美国南海政策的基轴不在于南海争端不选边站的原则,也不在于对盟友的承诺,而在于美国亚太利益对南海政策的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20.
浅析俄国十月革命后美国的中东铁路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中东铁路一直怀有野心。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 ,美国为防止中东铁路落入日本一强之手 ,使美国自己在中东铁路享有最大利益 ,在中东铁路政策上数经变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 ,哪种政策最有利维护和扩大其在远东的利益 ,它就采用哪种 ,本文即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