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我们这个东方礼仪之邦,家庭生活中唯一一个让绝大多数父母苦思冥想头疼一辈子却终不得其要领的问题是:父母到底欠子女什么?如果要选择一个词来形容中国绝大多数父母对子女一生的情感的话,最恰当的恐怕当数“满怀歉疚”了。 在中国,绝大多数父母绝对是百分之百的心甘情愿毕生在做着一种“给予游戏”的牺牲品。最后满头白发时却愕然发现,无论他们对子女付出多少,却总是不够。 那么,父母到底欠不欠他们的子女?如果欠,究竟欠了他们什么?提到这些问题,请允许我先从做父母的不欠子女什么说起。 做父母的不欠子女一分时间、半分力气,不欠没日没夜地为子女操劳,不欠他们的钢琴课、网球课和昂贵的山地自行车。当子女长到16岁时,父母也不欠他们花花绿绿的丝裙子和镶金镀银的手表以及生日舞会费用。子女的假期父母也不欠他们去各地游山玩水的开销。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大批农村成年人涌进城里打工。而他们的子女却由于种种原因留在了家乡。这些被留在家乡、失去父母看护的子女,平时只能从几个电话中或者几张汇款单中才能感觉到父母的存在。人们给他们起了个令人心酸的名字——留守儿童。他们就像一棵棵无人看守的幼苗,孤独地而又散漫地成长着,任凭日晒雨淋,虫啃草欺。他们中有的将来可能成才,却已是遍身伤痕;有的最终可能会长成畸形;还有的可能会  相似文献   

3.
“望子成龙”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国家教文化传统,不仅对我们的父辈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而且也对许多正在成才中的现代年轻父母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由于这种影响超时代作用,使得相当部分的现代父母的家教观念与施教方略依然未能走出家教的误区。 每个对子女成长承负着职责的父母因其本身所处职业、地位、环境和个性的不同,对子女的养育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些家庭社会学者所作的调查表明,当代中国父母在养育子女问题上存在着如下几种较为典型的养育观: 一、养儿防老型。由于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种种原因,使这种类型的父母在当代中国仍占有相当的比重。持有养儿防老观念的父母,常常以传统的孝道来教育子女,对子女的期盼目标一般不高,但对孩子的要求都比较严格。 二、传宗接代型。持这种观点的父母,封建宗教意识极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他们的头脑远远没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这样的家庭中,一旦生了女孩,常  相似文献   

4.
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现象得到了控制,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在这一政策的实施之下我国又出现新一群体--独生子女,社会也因他们而引起很多问题。这一群体的成长状况不仅影响到他们自己未来、家庭和谐还有社会的稳定。因此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来解决未成年独生子女所特有的一些问题,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实现其全面发展,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稳定运行、协调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沟通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只有与子女有着良好的沟通,家长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对子女实施教育。与子女沟通,听比说更加地重要。倾听可以促进交流、促进理解。倾听是一种教育的力量,是父母接纳、尊重和理解子女具体体现。心理距离是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疏远与亲近,子女对于父母的依恋是其社会化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子女健康成长的必须,父母与子女在沟通的过程中在心理上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尊重子女心理上的个人空间。  相似文献   

6.
李云贵 《人才瞭望》2011,(12):101-101
对世界各国首脑来说,在政坛上,他们是叱咤风云的重量级人物;回到家,面对自己的孩子,他们和所有普通父亲一样,肩负着培养和教育子女的重任。奥巴马:教育孩子的三大原则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夫人教育孩子的三大原则:一是父母要做好子女的榜样。奥巴马和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的概念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世界卫牛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的完美状态."时代的变革,体制的更新,生活节奏的急速加快,人们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受此影响,小学生的心理也日趋复杂化.而散布城市各个角落的特殊群体--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令人担忧.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由于我班学生基本上是农民工子弟,所以我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做了一些研究和探索,发现不少农民工子女存在心理问题.想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从小有个健康的心理,就要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让师爱播撒在他们的心田.让每一位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宝玉 《人才开发》2002,(3):44-44
英国不少著名高等学府历史悠久,学术成就斐然,因而英国成为许多海外学子前往深造的国家之一。如今,不少在英国留学的人士中,不仅有配偶陪伴,甚至还携带着子女。为此,如何让自己的孩子也能在当地接受良好的英语教育是做父母必须考虑的问题。根据英国政府的规定,凡16岁以下或以上仍在就读的留学生子女,每月都由社会福利基金汇入其父母的帐户。  相似文献   

9.
你是不是也看过第一次做父母的人对子女的期待?孩子一上学就期待他当班长、参与社团就期待他做社长,反正不管这些家里的老大做什么,父母都期望他们表现出类拔萃。  相似文献   

10.
于杰 《人才开发》2001,(11):40-40
在我们的身边不乏这样的事例:有的父母为子女留下一大笔金钱,孩子却养成了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恶习,最后变得软弱无能,反沦为乞丐。 有的父母为子女辛辛苦苦置下了一份产业,但子女不善经营,最后落个  相似文献   

11.
一位邻居的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母的严格要求.非但不理解.反而与父母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抗心理。邻居多次询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膝下的“小皇帝”越长越大.为他成才投入的财力愈来愈多.对父母却愈来愈不知趣。为什么用钱财“喂”起来的孩子却“喂”不出感情.而布衣百姓的子女长大后对父母却有倾不完的爱?对邻居提出的这一个个问号.笔者很难一下子拉直。 “父母之心.人皆有之”。疼爱子女,是一般父母都能做到的事。但由于爱的含义不同.爱的内容千差万别.到头来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西方人强调自由和独立.父母把子女抚养到成年就算完成义务.故子女对父母的感情十分淡薄;但国人对此则大相径庭。时下大多数父母对子女往往“一包到底”.君不见.现实生活中.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做父母的对子女大都把“物质”上的关心做为第一要义.吃.广告里有啥.孩子吃啥;穿.商店里卖啥.子女穿啥;用.孩子要啥.父母买啥;玩.别人有啥.自己家不缺啥;学.社会上提倡啥,孩子就能去学啥。一些父母似乎这样认为.只有对子女不断的“物质储蓄”.子女长大后就能成才.就能够对父母的爱有所回报。然而.事情并非那样  相似文献   

12.
采访李绍华是我早有的愿望。1997年“友谊奖”的颁奖典礼上,作为“友谊奖”得主,李绍华的日程被安排得满满的,以致于无法挤出时间接受我的采访。直到今年初夏,我才真正有机会与他见面。身为正大集团农牧企业资深副总裁、青岛正大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国南部,那里盛产橡胶,也是中国华侨的聚居地。与当地所有中国家庭的父母一样,李绍华的父母也希望他们的后代不只学习英语和泰文,还要学习中文,他们总是告诫孩子们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而当时泰国社会排斥华侨,不让华侨的子弟学中文。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李绍华。当听到新中国…  相似文献   

13.
方茁厚 《人才瞭望》2016,(12):162-163
越来越多流动人口子女开始随父母到打工城市就读,然而生活环境的改变、城乡差别的存在,造成流动人口子女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社会融入难的问题.以石家庄为例,在具体剖析城市公立学校流动人口子女行为失范的表现的基础上,从制度环境、学校管理、教师教学等方面提出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部分地区经济欠发达.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年轻父母们纷纷外出打工,留下年迈的父母照顾他们的子女.隔代抚养导致孩子缺亲情、缺管教、文化素质低、法律意识低,人们将其统称为“两缺两低”.“两缺两低”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承认留守儿童的“两缺两低”现象,理性地探索其背后的社会因素,对于完善儿童保护体制,减少儿童伤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是不宜对孩子期望过高 每个孩子的先天条件、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不同,而社会需要的人才各异,因此,父母管教子女应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措施,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孩子本来没有某一方面的天资或者特长,做父母的却不惜花钱耗时费力硬要孩子往某一目标努力,这样,往往会给孩子心里上造成巨大的精神负担。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甚至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好多家庭随着人们的婚姻、社会等意识的变化而发生破裂,使他们的孩子成了单亲子女,要么跟随爸爸过日子,要么跟随妈妈过日子,没有了完整的家庭。从教育的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小学生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良好教育因素。反之,没有完整稳固的家庭的小学生,其心理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老一辈援华外国专家渐渐逝去,他们的子女也都人到中年知天命。鉴于他们援华的高度国际共产主义精神、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及新中国的社会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子女被称为援华外国专家"红二代"。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称为"亲子教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于孙儿孙女的教育称为"隔代教育"。从家庭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看,每一个子女都需要良好的"亲子教育",这是父母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世界上美好的"天伦之乐"。每一个孙儿孙女都需要良好的"隔  相似文献   

19.
父母长期离家在外打工,初中校园出现了许多"留守子女",这些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性格形成、观念形成的非常时期,但得不到正常的呵护与教育,身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如何对这些"留守子女",进行健康心理教育?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成了农村中学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排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普遍认为“社会排斥”这个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法国。由于欧共体委员会的推动,现在它已成为社会公正和社会流动的核心概念。我国学者结合中国的社会现实对这一理论做了许多阐释性工作。刘继同认为,社会排斥是一个动态过程,即指某些社会群体因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而处于劣势的社会境况,并被排斥于社会认可的一般社会状况之外的社会过程。这种状况包括从一般劳动力市场中被排斥和从有安全保障的就业体制中被排斥;能力被忽视和功能价值的无法实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