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伍光红  曲墨 《社会科学家》2023,(11):113-118
互联网时代对司法信息公开透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法院系统积极应时而动,搭建了数个网络司法信息公开平台,产生了诸多的司法信息公开新形态,如庭审网络直播、裁判文书上网、审判流程公开、执行信息公开等。新形态的司法信息公开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推进司法民主、提升司法公信力及促进法治宣传,但同时也存在泄露个人隐私、放大诉讼瑕疵引发舆情效应、增加诉讼成本等“双刃性”问题。因此,要完善网络司法信息公开的立法,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明确网络司法公开的标准,重视个人隐私保护,建立司法信息公开的异议申请和反馈机制,做好舆情应对工作,并平衡司法机关经费预算。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论与刑事司法互动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司法机关来讲,权力的运行不受阻碍和监督且能直达其预期目的就是经济和效率;对网络舆论而言,权利的主张不受规制和制裁且能形成一定影响力也是经济和效率。然而,当网络舆论的触角碰及到司法权力正常运作的边界,司法机关为使权力有效运作而规制网络舆论的话语权,而网络舆论为使权利得到彰显而对抗司法机关的裁断权。显然,这两种情况的存在使得二者的经济都会受到贬损。尝试二者协商对话,司法机关与网络民众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引导网络民众合理的参与司法,使权力的有效行使及权利的正当诉求达到经济上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宝辉 《河北学刊》2001,21(3):125-127
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经济——技术”进程 ;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发展就是工业现代化 ,应以信息化主导工业现代化 ;信息化建设需要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网络建设之间的关系 ;信息化已经成为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信息化建设程度越来越高,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各类产物也得到迅速发展。部队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同样分享着信息化带来的硕果。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网络政治工作已经逐渐普及应用于部队建设实践,发挥了较好的功能作用。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发展的瓶颈问题,特别在提升部队开展网络政治工作实效性方面上,需要在提高思维层次、壮大人才队伍、健全制度机制和建强基础设施上下一番功夫,不断推动网络政治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信息维度下网络信息的司法认证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全球普及化,以及信息化时代的推进,网络信息这一概念对人们来说已不再陌生。由于网络信息的种类繁多,且与传统证据有所不同,导致了对其认证方法、程序乃至可采性规则也有所不同。所以,一些适用于传统证据的司法认证规则并不适用于网络信息。学界对于网络信息的司法认证规则的探究目前尚属于初级阶段,相关法律规则也亟待完善。所以,深入研究网络信息的司法认证规则有利于解决网络信息作为证据凸显的诸多问题,便于诉讼中对网络信息的更佳认识和利用,对于与传统证据规则的比较研究更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7,(2):207-214
司法公开应当是"权、利、责"的有机结合。当下我国的司法公开,司法机关的"权"体现得相对充分,而公众与当事人的"利"的保障与司法机关的"责"的追究方面做得还相当不够。司法公开要落到实处,必须补强司法公开中"利"和"责"部分,构筑公众和当事人获悉司法信息的权利保障机制。司法知情权是公众和当事人要求司法公开的正当性源泉,其性质属于基本人权,作为一种道德性的权利,必须法定化才能使公众和当事人的司法知情权实在化。法律化的司法公开主要表现为司法全面公开和司法有责公开。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168-174
通过实行司法公开,产生一种"倒逼机制",即倒逼司法公正、倒逼办案质量和效率、倒逼权责统一、倒逼改进司法作风和提升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改革的基本目标。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价值判断,其核心是司法机关对社会公众的信用与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其前提是司法的公正与公平。从十八届四中全会文件有关司法改革的内容来看,旨在通过司法体制改革和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司法民主、司法监督及保障人权,逐步提升司法公信力。司法改革的内在逻辑清晰可辨,其目标是提升司法公信力,而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是实现司法正义,实现司法正义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司法公开,司法公开可倒逼司法正义,司法公开是目前司法改革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8.
司法公信力反映了司法机关及其成员与社会公众之间良性互动、动态均衡的信任与相互评价的话语内涵.缺乏广泛的公众参与导致民众对审判公正性的怀疑,这是我国司法公信力长期无法得到有效生成的重要原因.网络环境下公众广泛参与形成的司法民主倒逼机制、开放性司法运作机制及司法公开-反馈-回应机制,对有效促进司法公信力的生成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司法公信力生成的路径应当从实行裁判文书上网、推行庭审网络直播、构筑网络主流民意搜集、甄别和反馈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图书情报网络化和文献信息资源到数字化是当代院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方向,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又与图书馆现代化息息相关。这些领域的飞速发展,既给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实现网络的信息化,如何通过网络给院校的读者提供完整的信息保障服务,那就必须依靠图书馆的网络平台才能实现。搭建一个网络平台,首先要明白平台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联网以后的图书馆工作模式有质的变化,院校图书馆以什么形态出现在网络上,在网络上提供什么类型和内容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司法权威关系论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就会在司法机关与司法相对人之间形成一定的相互关系,本文称之为司法权威关系。文章对司法权威关系的涵义、标准、司法权力与司法权威的关系等基本理念作了初步的探索,并对司法权威关系的结构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司法权威关系的生成条件。  相似文献   

11.
IDC(信息数据中心)已经成为高校信息化发展和信息网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IDC的发展也是高校网络信息化发展程度的重要参数.信息、数据量以及各种应用系统层出不穷,硬件设备不断增多,导致了IDC资源在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的产生和问题的加剧恶化,扩建、新建IDC成了解决问题的必然出路,但IDC建设的巨额投资也让人们在很多时...  相似文献   

12.
宁夏农民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能力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速农村信息化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宁夏农民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需求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对不断完善宁夏农村信息化工作、推进宁夏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媒体监督一方面使得司法活动更加透明公正;另一方面,影响司法独立,公民的部分权利受到侵犯。媒体监督与司法活动之间会发生冲突,其原因在于:法律事实有别于新闻事实;司法独立排斥媒体监督;媒体报道的及时性与司法活动的程序性相矛盾;媒体的感性与司法的理性存在对立。媒体机构与司法机关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应通过法治途径,扩大司法信息公开的范围,提高媒体和司法的自律。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司法审查的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法治原则,任何公权力的行为都应当接受合宪性和合法性的审查,从各国的实践看,这种审查主要由司法机关或者类似于司法机关地位的特设机关进行。但受各国政治理念、政治体制、司法机关地位等因素的制约,司法机关并不一定能够对所有的公权力行为进行司法审查。我国目前正处于司法改革过程之中,司法机关对公权力进行审查必然是司法改革的一大热点。简而言之,我国的司法机关不具备对公权力进行合宪性审查的基本条件,但完全具备对公权力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论司法责任     
司法机关对违法司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的理由是:法律责任是法理上有关司法机关法律规范的必要逻辑结构要素之一;是宪法和法律的要求;也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需。司法责任是国家对司法机关或司法人员在司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依法所作的否定性评价和谴责。建立司法责任制度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意义是:可监督和促使司法机关依法司法;能保护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促进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公众参与可以实现司法机关与社会公众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把疑案裁判中涉及的伦理或道德等争议难题转化成可操作的法律技术性问题,在达成司法共识的基础上作出的疑案裁判具有为社会广泛认同的公正外观.疑案裁判可接受性目标的有效实现需要从理性吸纳网络公众判意这一路径入手,网络公众司法参与可以有效促进司法机关与公众间共识的达成,加强司法机关及其成员与社会公众角色的认同.疑案裁判中网络公众的有序参与及疑案司法共识的有效达成,对于实现疑案裁判的可接受性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完善的网络立法是保障网络的正常有序运行与维护网民正当权利的前提。从1994年国务院颁布第一部网络法规至今,我国网络立法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基本上覆盖了各个领域。但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司法实践的实际要求相比,我国网络立法仍存在着立法层次低、法律法规相冲突等诸多问题,完善网络立法势在必行。为此,文章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网络立法发展状况的总结,分析了其内在特点和立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网络立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两高工作报告等的分析表明,司法机关通过个案生态修复、司法或检察建议、配合党政机关的治理行动、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等方式参与环境治理.这契合了环保行政机关治理能力不足的制度需求;并产出了高性价比的司法效益.经此,司法权在环境治理领域得以扩张,司法机关在体制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得以提升,环境司法及治理功能的正当性得到证明.但弊病在于,司法权行使方向偏离导致功能异化;着力点错位导致环境行政权虚化和效能低下.据此匡正路径在于:模式上基于功能主义对方向进行纠偏,司法机关从参与治理转向保障督促行政机关履职;路径上基于边际均衡各有侧重,检察机关以行政公益诉讼为主,法院致力于修复性和预防性判决,行政处罚应扩张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161-167
作为传统司法方法和政治策略的司法群众路线倡导依靠群众、调查研究、就地解决、调解为主的方针,在社会转型期引发强烈的分化和对立。为此,我们必须对司法群众路线的实践合理性进行反思,对司法群众路线发展理念、原则、路径进行探讨。在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和司法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在坚持"法治思维"、遵循司法属性和规律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尊重群众路线的现实合理性,以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为核心,努力寻求司法积极主义与司法消极主义的最大平衡,从司法回应、司法便民、司法民主、司法公开入手推进现代化司法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司法机关,首先要树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本文论述了法治理念的概念以及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司法为民”理念的内涵及其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对如何实现“司法为民”理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