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区别的明显标志.在中国文化"天人合一"基本精神的分析中,人们常常以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主要内容,并特别注重儒家学派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与道家学派庄子的"无以人灭天"的"天人合一"价值义蕴.然而,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与庄子的"无以人灭天"却具有完全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内容,它们分别显示了儒道"天人合一"思想根本相反的价值取向和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证了中国古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产生了“天人合一”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天人合一”思想表现为宗教与政治合一、人事与天理合一、宇宙意识与价值观念合一、伦理与天道合一、人性与天性合一等五种主要特征。董仲舒全面继承这一传统思想文化,并构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使之达到一个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豪 《天府新论》2004,(Z2):243-244
关于天人关系或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中国哲学家有一特殊观点,即"天人合一",这是中国人生思想的一个根本观点.在众多的哲人当中,庄子的天人关系思想是独具特色的,在《庄子》中充分地体现出了他的"合人于天"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4.
迟汗青 《北方论丛》2002,2(1):30-39
"天人合一"萌芽于原始社会的天人宗教阶段,经奴隶社会的"天王合一"至儒道出现始上升为哲学,主要包括人神杂糅、天人一体、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等内容.这一思想从本体论角度论证了人本于自然的道理,目的是在价值论上追求人道符于天道、人和谐于自然.西方过度张扬主体性而产生的贪婪自私与技术的工具理性相结合,激化了天人矛盾,于是"天人合一"中所内蕴的"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便被开掘出来,并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认同.但真理在于应用,知行强调统一,"天人合一"重在践履,林甸依据独有的地热资源,建设绿色城市,追求绿色的未来,即是"天人合一"的一种自觉.环境文明时代,"天人合一"应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杨静 《理论界》2009,(8):38-39
"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核心,也是当代社会的价值追求.本文旨在探讨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和谐社会的相通之处及内在契合点,从一个侧面说明儒家思想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鞠荣祥 《齐鲁学刊》2000,3(1):13-19
殷、周之际的文化转型在宗教意义上表现为由殷文化“尊神”传统向周文化“尊礼”传统的历史转换。孔子的文化选择及其相应的诗学思想是在“吾从周”的历史原则的具体引导下完成的。在宗教意义上,孔子诗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尊神”文化向以“尊礼”为实践理性目标的儒家文化传统转化的过渡性的思想标志。孔子诗学思想对古代宗教、神话的彻底的实践理性态度决定了“天人合一”观念的内在矛盾性。  相似文献   

7.
天命理论是夏商周三代奴隶制社会的思想基础和政治理论。天命理论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古代东方原始巫术文化的演变与发展。天命理论的形成是古代中国早期宗族社会在政治上的反映。天命理论的政治思想方针主要体现在以德治国的方针上,是古代东方宗教文化的集大成。  相似文献   

8.
蔡德贵 《文史哲》2007,7(6):130-138
中国远古先民有一个独立的上帝观念,但是这种观念被后来的儒家所否定。儒家向来提倡天人合一的综合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泯灭了天(上帝)和人之间的界限,因此儒家没有一个至上神的观念,不可能形成神学宗教。这种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贯彻了中国思想史的始终,中国的一部"二十四史",无不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己任,中国没有自己的信仰史。儒家的宗教性在其道德宗教方面,其主旨在于妥善地处理天和人、人与人、人的内在自我和肉体之间的关系。儒家对这些关系的处理在当今仍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道儒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论述中国古典哲学折射的绿色意蕴。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带来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异化等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此类问题提供了有益的解决方法;以天道观为重的道家的"天人合一"有助于解决人与自然的异化,以人道观为重的儒家的"天人合一"有助于解决人与社会的异化.  相似文献   

11.
佛教"真实二分"的哲学思维模式比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模式更能凸现本体的超越性,对中国哲学本体论思想发展形成很大的影响.佛教的超越本体论在中国被纳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模式,逐步中国化,沿着本根性和内在性两个方向发展.中国佛教的本体论思想为宋明理学的产生作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图腾源于原始人对自身起源的追问,图腾文化则是形成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原始积淀层。《狼图腾》作为生态思想的言说,在文学界与文化界引发了热议。其"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着现代生活,并彰显着图腾信仰的回归。而"天人合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理念也是生态翻译学客观存在的重要理据。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下,译者主要在语言、交际、文化这三个维度进行多维度地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保留了蒙古族宗教的神秘性,有效地把蒙古族独特的图腾文化介绍给西方读者。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中国宗教的文化品格之后 ,正视了它在近代的误区 ,并引入当代的思考。中国宗教能在宗教崇拜中发现人自身 ,天人合一 ,不执两端。不断包容、同化 ,对话整合 ,而趋于“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
论天人合一观的内涵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哲学中阐明天人关系的天人合一观具有"人与天一"、"天人相交"、"与天地参"、"天人一体"等丰富内涵,天人合一观的伦理学意义影响深远;天人合一观具有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原则,促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开辟统一性和整体性思维的新格局,沟通认识世界与认识自我的联系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天人合一无疑是中国思想文化特质所在.这个命题中各个字眼的含义多样性决定了天人合一命题意涵的丰富性.从生存论视域来看,天人合一无疑揭示了人与自身生存世界之间双向互动的良性关系.而实现这种良性互动关键是人通过自身实践活动,在把"天人合一"看成是人生存的基本价值信仰而非单纯把"天"视为功利性索求对象,才可能实现人类生存的和谐性.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古代美学观的主导思想,渗透到传统吉祥图案设计的多方位、多层次中,它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所体现出来的审美理念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如"鸳鸯戏水"、"吉祥如意"、"鹤寿延年"、"年年有余"等,充分展示了传统吉祥图案回归自然的题材美、意境美、造型美,营造出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之美,体现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1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詹石窗先生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宗教思想的历史发展研究"的最终成果《中国宗教思想通论》,凡63万字,于2011年3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  相似文献   

18.
耶儒双方人文主义的相通之处有三:(1)双方的人文主义都是在面向终极实在的层面上,关注着现实世界中人的自由、价值与尊严;(2)双方的人文主义都在终极的意义上实现了人文主义,人们不仅可能实现自己的潜能,甚至可以带领整个宇宙万物走向完全;(3)双方的人文主义都主张通过拥抱世俗社会,在世俗社会中实现宗教、政治、文化的理想。此外,基督宗教的位格思想可以帮助儒家从简单的天人合一的思维中走出来,促进中国文化中民主科学精神的发展;而儒家人文主义的天人合一旨趣,可以帮助基督宗教世界消解现代社会中过分的个人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9.
论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对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着丰富内容,它对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当今,把握"天人合一"思想的精神实质,可以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天人合一思想是易学关于人与自然之关系应相互协调统一的核心命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传统建筑,其发展受易学天人合一思想之影响。天人合一思想不仅明确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方向,还确立了中国传统建筑存在的方式及相关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