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粮食与90年代中国改革和发展陈文科粮食问题,是中国的一个大问题。它是影响、制约中国改革和发展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因素,15年来的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90年代是中国全面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要下大力气解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稳...  相似文献   

2.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自我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发展总体来说比较落后,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差距更大.由于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民族问题的特殊性,民族问题往往容易发展为国际、国内的政治问题.同时,民族之间的差距问题、地区之间的差距问题也容易演化为社会问题.因此,在新时期必须解决好民族地区农村的发展问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总结历史经验,培育民族地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应该是解决其发展问题的最现实、最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进入 90年代以来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地区差距扩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西部发展问题 ,在进入 2 1世纪之初 ,我国政府调整了区域发展政策 ,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并制定了具体政策、措施 ,以加快西部发展的步伐。在这一历史发展机遇中 ,西部地区如何找准路子 ,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是政府和经济研究者关心和研究的重点内容 ,这一研究应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 ,二是如何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下面我们从制度方面对西部地区发展问题作些探讨。一、制度因素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2 0世纪…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1000年代上半叶,是人类历史处于大震荡、大整合的转折时期,一大批社会改革家、立法家遂应运而生,他们各自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解决时代所提出的问题。管仲与梭伦就是这些改革家、立法家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改革和立法不但使齐国和雅典走上了富强之路,而且也深刻影响了以后东西方历史的发展。比较这两次著名的改革进而窥探古代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异同,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巩固和发展它,用什么方式推动它不断前进,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究竟是什么?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经历了一个极为曲折的探索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这就是:从本世纪30年代斯大林提出的“和谐动力论”(或“一致动力论”),到5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矛盾动力论”,再到7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动力论”。  相似文献   

6.
中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尖锐交错的地区,也是三农问题、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城镇化滞后问题相对集中的地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推进小城镇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中部地区小城镇建设,对于中部地区实现由“中部塌陷”向“中部崛起”的战略转变,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贯彻实施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为什么是在那个时候而不是在别的时候呢?这是研究中国改革史的人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实现国家现代化是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改革的驱动力。同时,实行改革也是在总结近代以来,特别是建国以后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后得出的结论。另外,国际形势的缓和对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重新估计,也有利于我们党实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开放。历史的教训与现实的需要促动党的领导人作出这一艰难而伟大的决策。显然,历史发展的自身逻辑回答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江苏农村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和发生的转折进行了分析.文中以10年为一个发展阶段,从三个不同发展时期对农村改革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30年的历史分析研究认为,1988-1998年这一阶段,引发了"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出现转折的契机是18年后中央一号文件的回归.文中提出了解决"三农"的出路,应让从事农业劳动者承当1公顷种植面积为宜,以小规模农业生产模式为目标,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国军 《南方论刊》2011,(11):36-41
开展富县强镇事权改革,旨在简政扩权增财力,服务发展转职能,改革的重点和核心是简政放权。从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看,富县强镇抓住了广东省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对广东逐步解决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的困扰和障碍,释放地方和基层活力,实现地方发展新突破、新跨越,实现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富县强镇事权改革视角下推进广东欠发达地区乡镇职能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要结合欠发达地区乡镇的实际,把握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定位,有效推进乡镇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0.
所有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20年来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态势表明,西部地区只有加大所有制改革的力度,才能促进经济的振兴,进而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一、西部地区所有制结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生产力整体水平较低的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积淀、环境的制约、旧体制的束缚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企业机制缺乏内在活力,经济总量小、流量更少,资本积累严重不足,市场发育程度和开放程度都比较低。1996年统计资料表明,西部10个省区…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民间文学是黎族惟一的文学.从 20世纪 70年代末至 80年代初开始,黎族当代文学在没有书面文学传统基础可言的情境下,实现了自己历史的发轫及跨越性的发展.本文试就黎族当代文学的发展阶段、创作成就和存在问题进行整体把握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宫正 《理论界》2010,(9):181-182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为了解决农村医疗问题重要的一项政策,从民主革命时期就在一些地区开始了探索。在建国后有一个萌芽、初步发展、达到顶峰的过程。在农村改革后开始萎缩,近年来又开始了新型合作医疗的实践。但是,任何制度和政策都是建立在对历史的扬弃基础上的,所以考察建国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初步发展就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出于这个目的,将建国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诞生到初步成熟的历史做了一个梳理,希望对今天的实践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允许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意义林莉允许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同志从实际出发,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创造性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追求共同富裕目标和实现途径之间的背离问题,为...  相似文献   

14.
<正>发展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理论.各国学者普遍认为,发展具有广泛的涵义,它是指随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乃至观念、习俗的变革.从世界历史看,发展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工业化,并使现代工业主义精神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因此可以说,发展理论就是现代化理论.中国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发展问题无疑是时代主题.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中,现代化发展理论是其核心内容.系统研究这一理论,对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化发展:时代的主题7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形势发生明显变化,邓小平敏锐地作出反映,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他指出: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问题,即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合作共同创造历史的问题,它关系到中国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今天,有必要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实践进行总结,批判我们在这一问题上至今仍然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以便在实践上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推动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一般劳动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人.因此,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主张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新疆的实践和发展证明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在"弱市场、弱社会"和"强政府"的初始条件下,能否实现治理,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计划生育管理机制改革.改革初步显示了国家、市场和社会三方面的协作趋势,体现了从"统治"转向"治理",从"善政"转向"善治"的方向.这证明在并不理想的起始点上,依旧存在实现治理的可能.但目前改革还尚未深入,改革中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种工具的运用和发展还极不平衡.计划生育管理机制改革的未来走向,可为治理理论的实践提供独特的场域.  相似文献   

18.
改革与发展是中华民族90年代的两大历史革命。改革,就是通过市场取向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就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有效地增长。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应该说无论我国的体制改革还是经济发展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要看到,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尚没有建立起来,企业产权制度尚未真正改革,统一的市场体系还没形成,宏观调控的转换尚没完成;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发展模式尚没真正转换,低层次数量扩张时有所见,高增长与低效益并存,结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上述问题,并使改革与发展协调配合将是90年代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所遇到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如何实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即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这就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武装人民的大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个人思想的理论基础即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化.当下,在学术研究中,由于西方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存在着去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边缘化问题,这不仅曲解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还动摇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所以,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科学对待当代各种社会思潮,推进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构建我国当代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一、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达程度.在中国历史上,早就出现了"现代化"一词.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思想界还曾从中国现代化的内外部条件、实现现代化的道路、现代化与政治的关系、现代化中"工业化"与"农业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现代化问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但是,对现代化的真正实践还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