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如果说波普尔学说是逻辑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两大科学哲学流派之间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那么,“否证”则可以说是波普尔学说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和核心。可以说,波普尔的理论体系就是在“否认”这一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以往,我们更多地从波普尔认识论公式中去解释和评价他的“否证”思想,这就难以全面和深刻地揭示“否证”的理论地位,本文试从科学分界和科学发展这两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波普尔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成就几乎涉及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他的证伪主义原则以试错法为基本方法,以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为核心问题,他反对归纳主义,否定并从逻辑上批判了可证实性原则,同时他认为:“检验的严格性”、“确认”以及“逼真度”为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提供了理论支撑,把科学看作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发展的过程,筑起了他的科学发展模式,即“问题-猜想-反驳-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论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中所体现的是两方面:一是大胆的猜想,科学的创造精神;二是严格的否证,科学的批判精神。这一理论对当今中国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索提供了一种进行哲学思考的全新视角,具有非常重要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证伪主义是波普尔在批判归纳主义与证实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证伪原则既是波普尔解决"分界问题"与"归纳问题"的关键,也是他的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为科学与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但也面临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4.
证伪主义是波普尔在批判归纳主义与证实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证伪原则既是波普尔解决分界问题与归纳问题的关键,也是他的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为科学与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但也面临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5.
波普尔把休谟问题界定为归纳逻辑是否得到证明,或者在什么条件下得到证明的问题.他在解决休谟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归纳逻辑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被证明为有效的问题,归纳逻辑的问题根本不存在.这确立了波普尔的反归纳立场.而这种在解决休谟问题过程中衍生的反归纳立场,正是波普尔确立"可证伪性"划界标准及其整个科学哲学体系的逻辑前提.可以说其整个科学哲学体系就是从中逻辑地演绎出来的.因此讨论波普尔对休谟问题的解决,对于理解波普尔的反归纳立场及其理论效用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不等于真理,知识本质上是猜测性的,波普尔把其哲学思想表述为:P_1→TT→EE→P_2,即从“问题→试探性解决办法→排除错误→新的问题”。波普尔对科学知识发展的过程研究是基于认识论和进化论的结合,这种进化知识论的结合依靠否证方法或问题逻辑作纽带,科学方法、批判方法来自于试错法。 在现代西方科学哲学诸流派中,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独具特色、富于启发意味的一支。在其之前,无论是经典经验论者还是现代的逻辑实证主义论者,都是从“证实”的角度来讨论科学的诸原则(如科学的划界,科学理论的证明等问题)。以后,当有关生物进化论的思想被有些学者从生物学领域机械地搬到社会学领域后,波普尔把这种社会达尔文主  相似文献   

7.
从绿蓝问题看波普尔对归纳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问题是近代以来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之一。波普尔首先把归纳问题转化为假说的选择与接受问题,然后在其证伪主义范式下对其作了正面解答。波普尔的解决方案在经验层面上诉诸可证伪度标准,或者说潜在证伪者类标准,但该标准没能解决绿蓝问题。在方法论层面上,波普尔用被他拒斥的“狭隘合理性”规则来攻击归纳,从而陷入了不协调的窘境。  相似文献   

8.
论述证伪主义是波普尔在批判归纳主义与证实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的。指出证伪的原则既是波普尔解决"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之关键,也是波普尔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波普尔在其证伪主义的理论体系中一再强调“证伪”,反对“证实”,倡导与逻辑实证主义迥然不同的理论主张。波普尔反对“证实”思想的实质是他要坚决反对归纳主义的方法论。实际上,波普尔所反对的主要是早期归纳主义的不完全归纳方法,他提出的“逼真性”概念与逻辑经验主义的确证性概念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使其证伪主义的理论基础增添了“证实”色彩。他提出的另一概念“可否证度”同样也揭示了证伪主义对于“趋近于真理”的追求,这些关键性概念的内涵与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主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契合的。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中包含着一定的证实倾向。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科学哲学视角提出惯性定律的新诠释。认为惯性定律本身在逻辑上是完备的,是蕴涵式逻辑命题,符合波普尔“否证主义”主张。惯性定律在力学的经验世界中不能被否证,但在逻辑可能世界中能被否证,因此,惯性定律作为力学科学的第一定律,具有科学的解释力,其经验基础的科学性不是靠实验的证实获得的,而是靠逻辑的证伪来保证的。  相似文献   

11.
卡尔·波普尔把证伪主义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波普尔在《科学发现之逻辑》一书中对逻辑实证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否定了其归纳推理的逻辑基础,提倡逻辑严密的演绎推理,并将之作为证伪主义思想的逻辑基础;他把可证伪性作为科学的划界标准,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他的科学理性观,他称之为批判理性主义.波普尔把证伪主义应用于科学知识的增长过程中,形成了他的认识论.虽然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受到了来自各方的非议,但在科学哲学的发展史上仍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对其它具体学科尤其是教育学科的发展仍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对当代西方几位著名的科学哲学家的科学问题观作了概述,剖析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问题观、库恩的范式论问题观、劳丹的科学进步解题观、夏皮尔的关联主义问题观,评价了他们的科学问题观的异同。本文认为,只有在认识基于实践的前提下,才能正确解决和回答“科学始于问题”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对卡尔·波普尔哲学的不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年十一月在北京召开的卡尔·波普尔科学哲学学术讨论会上,对应该怎样评价卡尔·波普尔的哲学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争论较多、评价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波普尔的认识论 1.波普尔是不是唯心论的先验论者? 有同志认为,波普尔在批判了休谟的归纳观点后提出科学知识的起源不是从观察开始,而是从问题开始;假设的提出不是靠归纳,而是自由创造,强调期望、信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而这种期望或信念,是人的“天生反应”,这说明波普尔从批判休谟的唯心  相似文献   

14.
波普尔自认为以演绎代替归纳从而“解决”了休谟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波普尔演绎模式的核心,即“猜想”本身的逻辑结构及其潜在的极限,认为猜想的科学发现模式并不具备波普尔所期望的纯逻辑必然性。与此相反,猜想的基础滑向了信仰,从而失去纯逻辑的严格性;其次,如果猜想否弃经验观测的必然地位,则使科学走向神启,如果猜想回归经验观测,则实难脱离休谟的诘难。  相似文献   

15.
“感质”问题是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弗兰克·杰克逊与物理主义者围绕“感质”展开了激烈论战,力图通过他的知识论证宣称物理主义是错误的.保罗·M·丘奇兰德的“亲知说”从科学实在论立场出发,在本体论、认识论双重层面上对“感质”加以深度解读,清晰地揭示出感质的物理本质,在物理事实与物理知识之间为物理主义寻得有力辩护,不仅促进物理主义获得新的进展,还昭示出西方心灵哲学发展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16.
波普尔从解决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出发,在批判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认识论、本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知识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理论的主要思想.他的知识理论的核心是为了说明,追求全称陈述的知识只是人类的理想,但人类只能逼近真理而不能完全达到真理.知识是客观的、实在的和自主的但本质上是猜测的、具有不确定性,知识的增长是通过猜想和反驳来实现的,衡量知识或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  相似文献   

17.
“科学始于问题”辨析与正确回答--对当代西方主要科学哲学家的科学问题观的评析李征坤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对当代西方几位著名的科学哲学家的科学问题观作了概述,剖析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问题观、库恩的范式论问题观、劳丹的科学进步解题观、夏皮尔的...  相似文献   

18.
保尔.费耶阿本德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的科学哲学思想与西方其他科学哲学家相比有着鲜明的特色,被称为“当代科学哲学中最大的异端”。他属于历史学派,反对科学沙文主义、经验主义、证伪主义、理性主义等,并提出了“无政府主义认识论”、“韧性原理”和“增殖原理”等科学发展模式理论,他认为他的任务乃是宣告科学哲学的终结,成为科学哲学的送葬人。  相似文献   

19.
依姆雷·拉卡托斯以他精致的否证主义和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确立了他在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界的地位。拉卡托斯作为“新一代具有唯物主义倾向和科学方法论的科学史学家”,在他取得巨大成功、获得众多赞誉的同时,也招致了不少人的批评。然而,在众多的批评者中,除了费耶阿本德外,却很少有人提到他科学哲学中的无政府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0.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的思想进程有一个从意识形态向马克思主义科学转换的“认识论上的断裂”。在“断裂”之前,马克思的思想属于人道主义理论的意识形态问题式;而在“断裂”之后,则属于“理论反人道主义”的科学问题式。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