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甘肃会宁,胜利结束伟大的长征,迄今五十周年了。当时,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从赣南到陕北的战略大转移,对于整个长征的胜利起了主导作用。中央红军是经过多次的重大战略转变,不断改变进军方向,才最后选择陕北作为落脚地和革命出发地,并由此促成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会宁和胜利结束长征的。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中央红军(即陕甘支队或一方面军)和十五军团(即红二十五、红二十六军会合的陕北红军)的会师问题,我查阅了解放后三十多年出版的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  相似文献   

3.
我是陕西省清建县司家 沟村人,自幼家贫如 洗。1935年7月,当我刚满16岁时,就参加了红军,在红四团二连当战士。同年10月,随军到达陕北红色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的红二十五军刘志丹部队会师后,就地进行休整。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等领导,亲自给我们讲形势,上政治课,句句打动着我的心弦。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侵占我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是响彻云霄的惊雷,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呐喊!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铭记这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历史,缅怀红军英烈,弘扬长征精神,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我是80年前三大主力红军长征胜利在陕甘会师时,在陕北出生的红军娃、延安娃。今年的纪念会,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就是我的命、我的脊梁。  相似文献   

5.
红军长征最后胜利到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然而红军长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确定北上抗日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历史问题。在现行的出版著述和报刊文章中有不同的几种说法,一说是“为了北上抗日,开始了史无前例的长征。”二说是“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党中央三人军事小组的指挥下,经过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史上,井岗山有革命摇篮之称,延安有革命圣地之誉。延安和陕北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灯塔和总后方。刘志丹和谢子长同志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指示,领导创建了陕北红军、陕甘宁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并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一九三五年十月,党中央、毛主席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从这时起直到一九四八年,延安成为党中央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和居住的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八年四月二十八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的井冈山的工农革命军,和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后保存下来的部队及湘南暴动的农军,在井冈山砻市胜利会师,五月四日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史称为井冈山会师.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和人民解放军军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今年,是井冈山会师五十周年,谨记这一重大事件前后梗概,以为纪念.一创造红军新时期的到来一九二四年开始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发展到一九二七年,由于国民党蒋介石反动  相似文献   

8.
1928年4月底,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红军第四军。从人数上看,这是一次规模很小的会师,两支部队会师后,人数才不过万人左右。但从她对中国革命的进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来看,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会师。她加快了井冈山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壮大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力量,并最终实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建立了新中国。  相似文献   

9.
1919年五四运动后,陕北地区不但比较早地接受到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很快传播开来,与此同时,党的先驱者开始在各地建立党团组织。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和党的第六次代表会议之后,陕北党组织即开始发动广大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适应形势的发展,适时地向陕西省委提出两项互相联系的重要战略,即创建陕甘边新苏区和红二十六军,之后,陕北各路红军也于1935年初改编为红二十七军。陕甘边和陕北红军的创建经历了一个由建立红军游击队进而形成大规模正规红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两支红军开创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并最终实现了两支红军、两个苏区的统一领导,为中共中央最终落脚陕北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中原大战后南方红军向北方转移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造成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才使红军第一方面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而转战到陕北,南方其他红军主力也不得不随之转移。似乎若无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南方革命根据地便不可能丧失,红军主力也不可能转战陕北。事实上,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造成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仅是南方红军转战陕北的主观原因之一,中原大战后国内外客观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闻知这一喜讯后,曾写信热烈祝贺,表达了一个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对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和他的亲密战友们,对英勇的红军将士们的崇高敬意。关于鲁迅的贺信,我们想就自己的分析和所了解  相似文献   

12.
南腰界会师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把持着党中央,排挤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实行了完全错误的军事路线,使得红军作战不断失利,以至于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就在这艰难的时刻,转战于川黔边的红二军团(1931年改称红三军)与先前由湘赣根据地突围的红六军团在我省酉阳县南腰界胜利会师。这次会师,使两支兄弟部队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获得了新的发展,为开辟湘鄂川黔根据地、配合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相似文献   

13.
“南下”行动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重大曲折。但是,“南下”行动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客观上支持和掩护了党中央单独北上;在战略上配合了党中央开创陕北革命大本营的艰苦斗争;接应了长征中艰苦转战的红二、六军团,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创造了条件;“南下”红军还在经过的路途广播了革命火种,充分发挥了人民军队的“工作队”的职能。这些积极作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共产党作为“南下”红军的灵魂和核心是其中最基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正> 1934年10月,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的红六军团,经艰苦转战,于黔东印江之木黄,与贺龙、关向应、夏曦等领导的红三军(即红二军团,下同)胜利会师.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长征途中最早的一次会师,在我党和红军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一、改变了会师前的被动局面,使两军团重获生机,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保存和壮大了长江南岸这支工农革命武装  相似文献   

15.
中共处理福建事变的失误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中共通过争取粤系、滇系和川系等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促进了红军长征的胜利.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共对华北、西北等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巩固了长征胜利的成果,为中共立足陕北,继续领导全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红二、六军团在长征中的会师是两军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所作出的一次必然而默契的决择.两军的胜利会师是红军革命力量的一次重新凝聚,也是红军战略转移中的一次伟大胜利.对会师概念标准认定的差异,加之受接应信息的不确定性、会师过程中的流动性、两军接应点的分散性以及复杂的战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两军会师的具体地点至今仍存有争议.  相似文献   

17.
红军长征以陕北为落脚点并作为领导全国革命的指挥部,是关系我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前途之重大问题。但是,党中央怎样选定陕北为长征落脚点的问题上,却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党中央出腊子口进入甘南后,才知道陕北有苏区、有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到了哈达铺才决定去陕北。其实,党中央选定陕北为长征落脚点是有一个过程的。本文根据有关文件和老同志的回忆,提出个人管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在长征途中,党中央和红军随着敌我形势的变化及对情况的不断深入了解,随时调整或制定出新的符合实际情况和有利于革命发展的战略方针:先是作山了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通道会议后放弃原计划而改为在滇、黔、川三省机动作战,相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抉择;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党又提出了北上抗日.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方对;直到1935年10月,红军到达榜罗镇,党中央正式将革命的落脚点放在陕北,从而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彭德怀同志率领平江起义后组建的红五军一部,于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十一日上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领导的红四军会师.它与同年四月"朱毛会师",本来都是井冈山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本文试对红五军上山与参加井冈山保卫战,简论如次.  相似文献   

20.
1935年9月,张国焘在长征途中分裂党和红军,给革命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时隔一年之后,张国焘被迫取消了伪中央,率红四方面军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从而实现了党和红军的统一,迎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局面。对张国焘反党分裂主义错误的纠正,体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竭力挽救一切犯错误同志的宽大胸怀和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斗争艺术,表现出了党和红军绝大多数干部战士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也反映了共产国际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