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昶 《日本学刊》2002,(4):154-157
一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 3 0周年 ,“战后日本的主要社会思潮与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 2 0 0 2年 4月 3 0日至 5月 2日在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举行。此次会议是该中心成立以来举办的第 1 2届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主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 ,以及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著名学府的教授共 5 0余人与会。此次会议的召开 ,正值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 3 0周年之际 ,与会专家、学者对 3 0年来两国关系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 ,中日两国为构建“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而积极努力 ,两国高层互访…  相似文献   

2.
在令人难忘的8月15日这天,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召开了一次“战后日本四十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一次日中两国学者共同探讨战后日本四十年发展历程的  相似文献   

3.
1990年6月10~11日,由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研究部与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共同主持,在大连市召开了题为“日本战后宏观环境变化与企业对策”的研讨会。来自全国有关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等20多个单位的4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参加了会议。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张彦宁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就有关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现将会议讨论内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0年10月25日至26日,由中华日本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共同举办的“走向21世纪的日本”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日本、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以及美国等国的专家、学者和中国各有关研究机构的代表共计150余人。这是中国日本研究界举行的一次空前的大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8国学者聚集一堂,围绕“走向21世纪的日本”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华日本学会委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主办的华北地区“90年代的中日关系”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华北地区19个单位的50余名日本研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第二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8月7日—13日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召开。这是继第一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成都,1989年11月)以后,我国藏学界召开的又一次盛会。在西藏自治区政府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指导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所、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及西藏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这次国际学术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本届会议共有国内外学者80余人到会。国内学者60余人。其中藏族学者42人;蒙古族学者5人;白族学者2人;汉族学者10余人。有8个国家的12名国外学者参加了会议。他们来自日本、保加利亚、蒙古人民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日本学会于1991年11月29日至30日在该市举办“走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学术讨论会”。来自上海、北京、山东、河南、浙江等地的4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此外,还有两位日本学者应邀专程从东京前未  相似文献   

8.
1987年8月20日至22日,日本文化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主办,有来自全国十几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在京有关部委、友好团体、学会和新闻出版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和青年研究人员出席。日本研究所所长何方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复三、对外友协林林等出席了会议,并作了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日本史学会会长万峰、外国文学所研究员、日本文学研究会会长李芒、中  相似文献   

9.
1986年10月20日至25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了首次国际黄宗羲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及杭州大学等十一个单位联合发起的,参加会议的中外学者有一百三十多人。著名学者张岱年、蔡尚思、冯契、郑昌淦、肖(?)父、李锦全、张立文、汤一介和沈善洪等参加了会议。出席会议的海外学者有九人,他们分别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西德和香港。一些未能到会的国内外著名学者还分别发来贺信和贺电。会议收到论文和资料九十五篇。会议期间,中外学者济济一堂,热烈探讨,体现了学术自由及平等的精神。这次会议的收获,较之过去的研究无论其广度相深度都有重大的拓展。首先就研究的广度而言,研  相似文献   

10.
1997年日本形势回顾及今后展望——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编者按:1997年11月18日,本刊编辑部在京召开了“1997年日本形势回顾及今后展望”学术研讨会。来自京津地区的3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对1997年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做了分析和评...  相似文献   

11.
钟鑫 《日本学刊》2001,(3):146-149
20 0 1年 3月 8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日关系研究中心就日本政局最新动向和中日关系现状问题召开了研讨会 ,来自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美国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办公厅以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党史研究室、军事科学院、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知识出版社等单位的 2 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以下是研讨会的主要内容。一、日本政局的最新动向与会专家、学者指出 ,在一连串政治丑闻的打击下 ,森喜朗首相的支持率持续下跌 ,他很可能在拟于 4月提前举行 (按期限…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新西兰社会学学会1982年年会于8月25日至28日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澳、新各大学社会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的学者、政府和其他有关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学系研究生等共250余人。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马来亚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访问学者。会议设立教育、环境、宣传媒介与文化、移民、政治社会学、种族关系、社会政策、城市与  相似文献   

13.
2011年9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了中日韩人口问题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是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建所30周年而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之一。来自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天津社科院日本研究所、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山东工商学院、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早稻田大学、东京经济大学、佛教大学,韩国国立保健社会研究院、京畿大学、庆南大学等学术机构的代表及其他学者共40余人与会。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日本史学会、北京大学主办,朝阳师专承办的全国战后日本与东亚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0月19日至20日在辽宁省朝阳市召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辽宁大学、沈阳大学、辽宁教育学院和朝阳市社科联、朝阳师专等单位的20多位学者及博士研究生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日本史学会代会长、著名学者王金林教授,中国日本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汤重南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沈仁安、梁志明、宋成有教授,分别作了《战后日本天皇制问题》、《东…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12月28—30日,"古典戏曲辨疑与新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隆重召开。会议由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和黑龙江大学文学院主办,《求是学刊》编辑部协办。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家的50余位学者济济一堂,共襄盛会。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日本一桥大学共同举办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国际学术研究会,2008年3月1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日两国政府部门、学界、企业界的专家、学者40余人与会.  相似文献   

17.
赵均强 《唐都学刊》2014,(1):F0002-F0002
由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文化与旅游学院联合主办,《唐都学刊》编辑部协办的第八届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于2013年11月23日在西安文理学院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50余篇,来自国内外数十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100多名专家和日本学者、日本学习院大学市来弘志教授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成立20周年,“爱在日本艺术中的表现”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2月2日至4日在东京举行。应邀出席会议的有小西甚一、芳贺彻、大冈信、中西进、源了圆等10余名日本著名学者和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唐纳德·金为首的来自美、加、中、韩、德、法、澳等11个国家的17名代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理事长浅尾新一郎到会并讲了话。日本著名作家大庭美奈子和丸谷才一作了基调演讲。13名学者宣读了研究论文。与会学者围绕着日本文学中爱的性格  相似文献   

19.
“日本战后金融体系及其变革”国际研讨会综述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童适平由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办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提供资金援助的“日本战后金融体系及其变革”国际研讨会于1996年4月30日至5月2日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各有关高校、研究机构、政府机...  相似文献   

20.
1999年9月12日—15日,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东北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沈阳召开,来自中国和日本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就中国及中国东北地区与日本之间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下面着重对与会学者的主要学术观点加以概要综述。一  中国与日本作为亚洲的近邻,自古以来就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关系,中日两国各自的文明发展历史及中日关系史一直是两国历史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近代史对于人们认识两国近代发展的差异、如何促进两国交流关系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