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命题的基本涵义,是把一般哲学意义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说成了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这个命题的表述形式并不见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涵义也不符合经典作家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见解。 下面摘录几段人们在说明和使用这一命题时,常引为最重要的理论根据的马克思的论述,来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中,曾经提出过“中介”这个范畴,并对它在概念之间的过渡、转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过一些论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改造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同时,也对“中介”这个范畴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并把它纳入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之中。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一些原因,“中介”这个范畴被人们忽视了。因此,我想就“中介”这个范畴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国民党特务分子张春桥,在丑化和歪曲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性质时,挖空心思地编造了一个“领导权决定所有制性质”的反动谬论。“四人邦”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完全按照张春桥的旨忌,竭力篡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厂元)理,大肆(宀一)扬这一反动谬论,妄图达到他们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是企业的领导权决定所有制性质?还有所有制性质决定企业的领导权?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领导权与所有制相互关系的基本(厂元)理来回荅。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资料所有制就其所体现的权利来看,包括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所有制作为政治经济学的范畴,与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  相似文献   

4.
“需求”概念表示客观世界与人之间的、促使人进行活动的相互关系,表示反映这类关系的个人主观状况及个人对一定活动的志向。换句话说,在这个范畴中,汇合了对人来说必需的东西,人的生活活动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东西(即需要),还有由于主体认识到其需要而产生的内  相似文献   

5.
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属于社会意识范畴.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2页)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个原理告诉我们:人们的思想、观念都是一定的生产方式的产物。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6.
(十一) 按照愿望可以把矛盾的或者相反的内容注入“存在”与“虚无”的范畴中,甚至可以使“存在”与“虚无”既在形式方面、也在内容方面成为根本不同的范畴。也许,这在某个方面是有意义的,并证明是正确的。但是,哲学应该比“存在”与“虚无”相互关系的其他方面感兴趣。  相似文献   

7.
<正>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经常讲的争取同盟者、与同盟者实行联合、建立联盟的问题。其实,就是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只不过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不使用“统一战线”这个术语而已,而使用“同盟”、“联盟”、“联合”等概念来表述,以阐明无产阶级在革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经济学界对价值规律的争论中,有一种意见认为,价值是个永恒的范畴。持这种意见者常常引证马克思下面一段话作为根据:“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以后,但社会生产依然存在的情况下,价值决定仍然在下述意义上起支配作用: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认为,马克思文中的“价值决定”就是价值概念,就是价值规律。“价值决定”和价值是同一概念吗?笔者认为,“价值决定”不能直接等同于价值或价值规律。在经典作家的著作里,“价值决定”有其特定的含  相似文献   

9.
对于孔于思想核心的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本文以为孔子思想有核心,这个核心便是“和”。孔子所谓的志于道(和),据于德(中),依于仁(仁、礼),是把握其思想核心的关键。从“和”与“仁”、“礼”、“中”四大范畴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看,“和”是最高理想,“中”是达到“和”的方法,“仁”、“礼”是“和”的具体外化。从“和”与“仁”、“礼”、“中”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和”能够一贯到底,内在地贯通于“中”、“仁”、“礼”,使四大范畴合而为一。从“和”这一重要范畴本身的内涵看,“和”是指哲学化了的和谐观,是孔子全部思想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主旨,在于透过汉语的结构来澄清有关语法和语意上的几个重要概念,即“定指”(definiteness)、“预设”(presupposition)、“主题”(topic)与“焦点”(focus); 同时,阐述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区别。 作者认为,除一般公认的“定指”与“任指”(indefiniteness)的区别以外,语法上还需要“殊指”(specificness)这个概念。因为“殊指”是决定“预设”与“主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殊指”、“预设”和“主题”这三个观念,也可以说是一体的三面。就一个名词组而言,是“殊指”;就一个句子而言。是“预设”;就整个“章句”  相似文献   

11.
“移觉”和“移情”分别属于修辞和美学两个范畴,它们都与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联系。研究“移觉”和“移情”及其相互关系,不仅有助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而且对于深入探讨修辞与美学的关系也是十分有益的。(一)“移觉”是在“通感”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修辞格。六十年代钱钟书先生发表了  相似文献   

12.
论发展概念     
在学术著作中,对“发展”这一概念的定义有形形色色的不同观点,其分歧首先是与解决运动和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许多作者认为,发展不是物质的属性,而是运动的一种形式。据我们所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专门研究过运动和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同时,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  相似文献   

13.
宪法究竟是一元、二元抑或多元,其在理论上涉及宪法权威的来源,属于宪法本质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宪法是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一认识决定宪法权威是单一的。确立我国宪法本质需以党性、人民性和法律性(国家性)三者统一为标准,我国宪法是一元宪法。二元宪法、多元宪法、政党宪法和国家宪法将“政党\|国家”对立作为分析我国宪法本质的前提,存在着不同程度上“去人民性”“去国家性”和“去党性”的错误。这些认识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宪法本质理论,忽略我国宪法文本和宪法历史,割裂宪法的党性、人民性和国家性统一,是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片面解读。  相似文献   

14.
康德自认,他的《纯粹理性批判》(简称《批判》)一书的根本意义在于:它证实了他关于“不是知识依照对象,而是对象依照知识”的假设,从而在认识论领域中实现了一个哥白尼式的变革。在依据这个假设对人类认识问题进行的研究中,同时也就是在对这个假设本身的证实中,《批判》的范畴先验演绎部分占有决定全局的地位。这是因为范畴的先验演绎所要解决的是理智的先天概念——主观思维的范畴,何以对一切经验的和可能经验的对象具有普遍必然的客观有效性这个认识论的根本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又是解决“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15.
论“异配”     
在句子成分的相互关系中,凡不合语法、语义间的常规搭配习惯的,叫做异配。在汉语中,各句子成分间的搭配,有一定的通常规则,叫次范畴规则。如动词“吃”必须与固体食物“饭”、“面包”等搭配成动宾关系;动词“喝"必须与液体食品“茶”、“牛奶”等配合成动宾关系;动词“吸”必须与气体物质“烟”、“空气”等建构成动宾关系。如果说成“(我)喝面包", “(我)吃空气”, “(我)吸牛奶”,就是不合语法搭配常规,有被说成“不通”的可能。但人们在修辞时,为了表达特殊的体验与感情,常规搭配的语句往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更”、“更加”和“越发”出现环境的考察,总结了它们共同及各自适用的句式;并通过对出现频率的统计与比较特征的提取,概括出了“更”、“更加”和“越发”使用中的三个特点。同时,为了进一步把握这三个词的相互关系,我们运用了“范畴”理论进行了分析与解释。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实践需要强有力的哲学理论支撑,为此,学界纷纷提出“和谐哲学”的观点,并对其展开各种诠释。根据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结合客观现实的新情况新特点,大胆地进行范畴创新,重新界定“差异性”、“同一性”、“斗争性”、“统一性”等概念,井引进“协合性”新概念,把“和谐”纳入辩证法特别是其核心“矛盾”原理的范畴体系之中,以最终确立“和谐”作为哲学范畴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康德自认,他的《纯粹理性批判》(简称《批判》)一书的根本意义在于:它证实了他关于“不是知识依照对象,而是对象依照知识”的假设,从而在认识论领域中实现了一个哥白尼式的变革。在依据这个假设对人类认识问题进行的研究中,同时也就是在对这个假设本身的证实中,《批判》的范畴先验演绎部分占有决定全局的地位。这是因为范畴的先验演绎所要解决的是理智的先天概念——主观思维的范畴,何以对一切经验的和可能经验的对象具有普遍必然的客观有效性这个认识论的根本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又是解决“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即我们何以具有关于对象的先天综合知识这个《批判》的总问题的前提。再者,范畸的先验演  相似文献   

19.
以白话文经典作家老舍250万字较大规模的中文小说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分析老舍小说语言中两种相对的四字格——“有A有B”与“没A没B”。研究认为,每种格式中,能够进入A、B位置的,都是词性相同的单音节词(或语素),在语义上都是表示同类语义范畴的事物或现象,因“有”与“没”的对立而构成不同的四字格,进而因A与B所属语义范畴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综合意义,同时,两种格式的四字语并非呈对应态势分布。研究还发现老舍小说语言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更具经典示范性。  相似文献   

20.
近一两年,“生活方式热”降温了,其研究陷入低谷。怎样才能走出峡谷,深化研究?我以为,把生活方式从社会学的层面提升到哲学的高度,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来探讨,则是一条必然的出路。当然,哲学界同仁在这方面已作了一些尝试,把“生活方式”破天荒地写入了哲学教科书。但这种努力还很不够,因为至今对生活方式何以能够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没有做出令人信服的论证。鉴此,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生活方式所以能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其根据在于:从经典依据看,它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大量论述作为理论基础,故有“经典性”;从研究对象看,它有历史唯物主义其它诸范畴和原理所不能替代的独特的研究领域,故有“对象性”;从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