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又称:2011计划)这一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全面实施,我国科研工作和科研管理工作都进入了协同创新时代。院系科研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最基本构成,也面临着协同创新提出的诸多挑战。本文从院系科研管理的管理理念转变、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管理资源保障、科研管理文化建设以及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协同创新在2011年被提出后,全国各地政府、企业、高校纷纷构建协同创新联盟体系,各创新主体之间开展了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到2013年,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已占全社会总支出达76%以上,146家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聚集了5000多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组建了14个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已卓有成效。但是,与国家科技经费投入平均每年12%增速的相比,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完善与壮大还任重而道远。本文在分析了国家历年来科技投入、相关政策及承担主体的基础上,从完善科技成果及人员评价机制、改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支持企业创新机制三方面就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孙伟琴 《管理科学文摘》2014,(21):135-135,137
实施"2011计划",开展协同创新,需要各高校打破传统人事管理方式,创新人事管理制度。本文就目前国内各高校面向协同创新而推行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实践进行整理归纳,希望能借鉴各高校先进经验,构建适应协同创新的人事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广西高校是培育和发展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源泉、人才基地,也是联系产业与科研机构的重要纽带。由于当前广西高校科研立项缺乏"市场思维"、科研经费不足、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偏低,从而制约了其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在"学研产"合作下,广西高校要通过合理定位科研目标,整合科研资源,优化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加速积聚创新人才等多条路径来增强创新能力,以提升广西高校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紧紧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加强建设"文化强国"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研究。充分发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在学科、机构、人才等方面的集成优势,从基础研究、思想引领、研究机制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探索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管理创新必须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全面性与个体性相统一、教育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注重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管理的领导体系、专业队伍体系和运行体系,并从加强危机干预管理理论研究、注重心理危机预防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心理危机协同干预机制等方面,创新和优化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科学有效的科研绩效评价机制体系是促进高校科研绩效提升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国家及相关单位不断加大高校科研投入和扶持力度,高校自身也更加注重科研绩效和科研投入与产出情况,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效率和水平。但现行的科研绩效评价制度相对来讲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机制去评价科研工作的投入产出情况,以此提高高校的科研绩效。基于此,文章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投入产出视角探讨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和评价策略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田蓉 《办公室业务》2022,(23):174-176+186
本文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若干热点问题入手,调查了近几年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主要形式,明确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推广人员缺乏专业性、活动主题单一、缺乏完善评价机制等热点问题,并从明确自身特色、创新推广主题、制定总结标准三方面出发,探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2011"计划给行业特色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行业特色院校英国发挥自身的优势,成为高校协同创新的主力军。本文从组织结构角度出发,研究了我国行业特色院校现有组织结构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矩阵式组织结构开展协同创新的优势,最后为行业特色院校组织结构的变革提出了建议,以期为高校的协同创新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型研发机构是科研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是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手段。作为新型研发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异地科研机构在促进校地合作、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不同模式的典型高校异地科研机构为样本,重点围绕管理决策、人才引育、考核激励、成果转化、资金管理等进行实证分析,针对高校异地科研机构培育和建设面临的问题,构建基于产业链和创新链耦合的高校异地科研机构治理模型,提出全链要素创新的校地异地科研机构优化发展建议举措。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环节,科技成果转化对地方的经济发展重要性不可小觑。成都市双流区创新发展路径,推动校院企地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地方治理发展、提升高校与研究院科研动力、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等提供有价值的实践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与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96%的县实行了“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农技推广管理体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正成为多元化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多元化社会服务组织发展迅猛,服务正由原先单一为农民代耕代种逐步发展到农田托管、农事打包服务、农事全程代理等多种形式。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认识不够,投入不到位;条件建设滞后,人才断层隐患凸显;专业狭窄无法应对农民需求和现代农业;多元化推广体系间缺乏利益联结机制和推广行为短期化等问题。对此提出提高认识强化宣传,构建农技推广事业法制保障;加强农技推广机构建设,设立引种示范专项资金;创新用人、激励和培训机制;明确农技推广主体,建立常态化产学研联盟;统筹规划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助力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基础,是最新科技成果的主要提供者,是技术转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高校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对促进高校科研的发展,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型研发机构是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的一种新型科研组织形式,拥有灵活的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在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强大的活力。新型研发机构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创新平台体系的内在要求。本文分析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义和特点,探讨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关系,研究广东推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广东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传播的广泛性、危害的复杂性和治理的综合性等突出特征,应急体系既需要先进的诊疗条件和科研技术“硬件”支撑,也需要一套科学、高效、协同的应急响应机制互为“软件”驱动。文章立足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实际,深入分析目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从机构职能配置出发,探讨构建科学、高效、协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政策背景】为充分发挥国内外高校院所在成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今年8月,成都市发布了《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成都十条")。这是继该市《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成都市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若干政策》之后,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构建方面的又一个新突破。力破高校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固有"枷锁"作为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中心,成都是全国1破枷锁  相似文献   

17.
张俊 《办公室业务》2023,(21):186-189
内部审计与纪检部门同为高校内部监督的子系统,在监督对象、工作职能及目标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随着高校经济和管理活动的日趋复杂,随之而来的责任、风险和腐败也越来越多,这就对高校自我监督体系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基于协同理论,从内部发展和国家政策层面分析两者协同的可行性,通过高校间调研、文献研究等方式分析高校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协同的现状,并从体制、机制、人才、技术等探讨两者高效协同的对策,旨在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生党员理论宣讲是集政治理论学习和朋辈教育于一体的比较受欢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各大高校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了学生党员理论宣讲与专业应用能力提升相辅相成的"党团合力解时事"模式。而课程思政在推广过程中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部分高校仍缺乏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本文探索将学生党员理论宣讲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建立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课程的联系,以期为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高校作为协同创新主体为视角,探讨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基本内涵;分析我国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提出构建"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完善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调查中了解到的各高校是否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已实施高校的具体操作、制度建设、社会认同和学生反映等状况,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全国范围的深入实施和各高校构建更加规范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运作体系的重要依据.对影响"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深入实施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解析,是提出相应对策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