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考释,认为霍去病元狩二年(前121)春季的西征路线是从陇山以西出发,越过屈吴山区,在今靖远县、平川区及景泰县相接的黄河渡口渡河,进入今景泰县境(即汉代的媪围县),并在此痛击匈奴贵种遬濮部,然后向西进入河西走廊,渡过石羊河,穿越匈奴五王国辖区(即浑耶王和休屠王领地),经过焉支山,在合黎山一带同折兰王、卢侯王领军遭遇,经过激战,杀折兰王,斩卢侯王,完成了元狩二年春季的西征。霍去病所走的这条路线应该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丝绸之路东段之北道。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开通始于西汉元始(公元1-5年)年间而兴于北朝时期,至唐代达到空前鼎盛期。该道初开时仅连通了车师后王国(今吉木萨尔县)与敦煌间的交通,自北朝以降发展为贯穿中原地区与天山北麓乃至中亚、西亚地区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其开通历史虽晚于南、中两道,但直到当代仍在使用。新北道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所发挥的作用远高于南、中两道。新北道经乌鲁木齐市以北数十公里外的北沙窝南缘通过,乌拉泊古城不可能是用于征收新北道赋税的唐轮台。  相似文献   

3.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创新模式——"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引发各方的高度关注。而西南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贵州在此条通道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是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自2013年12月起,国家发改委正式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启动调研,贵州应积极整合资源,借国家大力推进"西南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契机,打造国内主要、国际闻名的长大交通经济带。  相似文献   

4.
古代丝绸之路(中国段)的沿线城镇自中国秦汉时期就开始建置,先后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南宋北宋、元明清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分析古代丝绸之路(中国段)的沿线城镇建置变迁的历史轨迹,可以发现其兴衰的内在机理:生态环境因素对沿线城镇兴衰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商贸科技文化交流活动对沿线城镇兴衰发挥着核心作用,政治军事因素对沿线城镇兴衰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交通运输条件对沿线城镇兴衰发挥着支撑作用。了解其内在机理对于我国推进"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镇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正视沿线城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国防功能,科学制定城镇发展战略;推进沿线城镇交通畅通,构筑沿线现代交通网络;有度融合多样文化,建设沿线和谐城镇群落。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古丝绸之路与新丝绸之路,指出古丝绸之路带给后人的重要启示,一方面表明了人类不同文明是可以和睦相处的,文明冲突是可以避免的;另一方面,说明各国经济上的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互利共赢是可以实现的。新丝绸之路与和谐世界使人类能够登高远望,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繁荣结合起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理念和规则,也正是它的独特之处和力量源泉。中亚地区应遵循这一规则,避免恶性竞争和地区局势混乱,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放异彩,造福欧亚各国人民。  相似文献   

6.
跨国集群网络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越传统原子化的跨国直接投资与企业国际化理论范式,跳出企业自主决策、政府间双边经贸合作协定的二元视角,基于开发区视角提出了跨国集群网络理论假说。阐明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践悖论;证实了传统理论和一些政策举措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失灵;刻画了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区开发区空间结构、产业规模、产业优势等特殊禀赋;提出了支持开发区走出去、构建跨国集群网络、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模式的新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四川三峡经济区的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化网络不健全。三峡工程建设上马,使三峡经济区城镇化进程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四星拱月”的城镇网络建设已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外语政策是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应确定新的关键语言,并制定基于关键语言的国家外语能力行动方案和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中长期外语教育规划。建议相关部门为更多的中国人提供学习关键语言的机会;培养更多具有专业背景的高水平关键语言人才;建设好关键语言人才库和语料库。在外语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各级政府、外语教育者、外语学习者、非外语专业教师、家长、企业和社会团体均应享有话语权,而相关研究机构应通力合作,做好跨学科的研究工作,并加大实证研究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新“丝绸之路”与当代中亚的地缘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概述新"丝绸之路"计划的由来和新"丝绸之路"的路线,论述中亚各国在构筑新"丝绸之路"方面的进展,分析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和中国等国际力量在中亚新"丝绸之路"外交中的作用,本文认为:新"丝绸之路"改善了中亚各国的对外交通,促进了中亚各国的对外经贸联系,也促进了中亚国家间的一体化及其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美欧通过构筑新"丝绸之路"削弱了俄罗斯对中亚各国的控制,巩固了中亚地缘政治多元化的现实。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等国际力量在新"丝绸之路"等领域展开的外交争夺,增加了中亚地缘政治形势的不稳定性。新"丝绸之路"加速了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梦华体”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书写剧场里的主流与常态,复杂的历史被制作成“历史质”平坦光滑的时尚表演。在“炸毁围墙”与存在照面的道路上,更大的人类性关联与脉络、更为灵活多元的知识与框架的卷入不仅仅必要,实在就是解除当下相关知识生产困境的必由之路。通过慢思维,我们或者可以开启与另一些存在性构成共融共在的“我与你”机制。借用“应手式”觉悟,“我们能够与作为现成者的世内事物相遇,能够让自己远隔着事物,并以理论的方式处理它们”。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了"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铁路与等级较高的公路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为74.77%;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份额为59.0704%;铁路、高速公路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着显著持续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草原丝绸之路"史前即已存在,北欧亚草原的铜器经此通道传至中国。周穆王西征传说的地理背景也应是此道。秦始皇修建的"直道",为此道的畅通奠定了基础。汉帝国与匈奴的丝绸贸易,主要赖于此道。魏晋时期,此道西段的"北新道"开始兴盛。唐代的"参天可汗道"辐射范围更为辽阔,"安东道"将之往东北亚延伸,"渤海道"、"日本道"则与"海上丝绸之路"连通。辽元时,此道进入鼎盛期。之后,此道渐趋冷落。近年,借"一带一路"倡议之东风,此道已呈复兴之势。  相似文献   

13.
试论唐代西域的可萨汗国--兼论其与犹太人入华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萨是西迁到高加索地区的一支突厥化部族,公元7至9世纪,可萨人在伏尔加河中下游建立了强大的可萨汗国,成为丝绷之路北道上的重要中转站,同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8世纪中叶,可萨人从萨满教的信奉者转而皈依犹太教。本文着重分析可萨人改信犹太教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并结合唐代文献证明可萨汗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同中国相连,由此提出这样的论点犹太人或可萨犹太教徒有可能从可萨汗国出发,经过从中国到拜占庭的北道入华。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界定、合作内容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东亚、中亚、西亚及海湾各国,辐射亚太、欧洲、非洲经济圈,涵盖政治、交通、能源、金融、电信、科技、农业、旅游等领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经济走廊,是实现内陆地区同沿边通关协作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资源、技术、产业和交通等领域互补及其亚欧国家建设亚欧大陆桥达成的共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基础;能源与安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科技、文化与旅游等领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强政  相似文献   

15.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讨伐匈奴的胜利和西域屯垦促进了丝路贸易,而由政府主导的对外贸易、丝绸作为传统商品的优势,以及中转贸易的桥梁作用和兴盛的国际市场,带来了丝绸之路在西汉走向繁荣。这些因素对我国新时期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1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参加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第一次明确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引起各方关注.从美国在中亚的外交资源的分配和现实的可能性来看,推进"新丝绸之路"计划既是美国力图保障阿富汗战后安全局势稳定所做的政策安排,也是其中亚战略的一项长期内容,是美国介入中亚事务进而保障其地缘政治利益的最佳选择.在"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框架下,美国对中亚事务可能更多地采取"有限介入"的方式,可能不会像过去那样在政治上采取激进的方式推动中亚国家的民主化改革,而是与中亚地区开展经济合作、人文交流和非政府组织方面的交往,美国可能更倾向于采取这种柔性的方式对其施加影响,并将更多地以这些方式来塑造和扩张其在中亚的影响力和战略存在.  相似文献   

17.
以产业经济学为基础,从产业链视角分析城镇区域空间网络,划分产业类型,并以此构建出银川平原城镇区域五大产业链。以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的五大产业链为基础,采用网络关联算法构建其城镇区域空间网络。通过产业链空间分异度的计算,确定产业链下的城镇区域空间网络的特征。并结合银川平原产业链结构,详细划分五大产业链的类型。认为产业链在城镇区域中所形成的空间网络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镇区域整体的产业结构特征,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制定适宜的政策,有效促进产业链中价值链的延伸,推动产业整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城市的演进、发展历史为分析基础,以企业网络作为分析工具,对企业的网络化效应,特别是网络化过程在有限地理空间范围内生成的效应进行分析,将这些效应作为城镇发展的关键因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企业网络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并对二者间的互动发展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化是一种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新兴的文化,人、信息、文化有机互动的融会的产物,它呈现出自身的新特性:文化信息数字化、视觉形象性、虚拟性、互动性、高智能化、全球性等。  相似文献   

20.
新陆上丝绸之路和新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21世纪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两个重要支撑,分别体现了中国的西进战略和海上经贸发展战略。在新陆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的情况下,受日益严峻的东海和南海紧张局势,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中国威胁论"等影响,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发展则相对滞后。为此,本文在系统梳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学术文献的基础上,对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价值和意义、战略内涵、实现路径和政策等进行探讨,以期为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