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生育率     
一般生育率(General Fertility Rate),也称生育率、普通生育率或育龄妇女生育率(Fertility Rate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它指的是每千名年龄在15—49岁的妇女在某年内所生育的孩子数,而不涉及到她们的婚姻状况。 育龄妇女在妇女总人数中所占比例的多寡和育龄妇女生育率的变化是直接影响出生率的两个重要因素。故一个国家若要改变其总出生率,无不在育龄妇女生育率上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生育指标与人口年龄构成有关。作生育指标的动态分析或者比较不同地方的生育指标时要考虑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 一、人口年龄结构对出生率的影响 出生率说明人口出生水平,结合死亡率可分析人口自然变动情况,但用出生率说明生育水平时要考虑年龄结构的影响。出生率=育龄妇女(普通)生育率×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出生率受普通生育率和育龄妇女比例两个因素的影响。因此用出生率分析生育水平时要考虑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以上海市卢湾区资料为例,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例1960年最低(21.37%),1980年高达29.76%。用1951年人口构成算得的1960年校正出生率为28.63‰,比1960年实际出生率高  相似文献   

3.
新疆人口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邦戈茨生育模型中,生育水平是以总和生育率来表示的。通常我们也用一个简单的指标粗出生率来表示生育水平。在总和生育率数据资料缺乏或不准确的条件下,为了使用模型方便,我们首先要大致清楚粗出生率与总和生育率的关系。这两个指标的重要差异是前者要受实际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而后者则不然,但如果人口年龄构成在一定时期内(如五年、十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都把人口问题作为人类命运和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来研究考虑。在研究中,国际间学术交流越来越多,而英语中常把Family Planninq;Birth Con tro1;Birth Planninq等专业术语相混同,不加区别,在一些论文和著作中反复出现。一些翻译人员,也就把这些名词同等对待,互相替用。其实这些名词各有明确概念,不能互相替用。现提出个人意见,希望同志们探讨指正。 Family Planinq家庭计划。这是当前用的名词,系指以家庭为单位的生育计划(还包括其它方面的计划)。这样的计划主要以避孕为内容,仅以家庭经济的供养能力为基础来安排生育子女数,与国家没有密切联系,就是有联系也是以每个家庭为基础来  相似文献   

5.
双生子出生是普遍存在的小概率生育事件,双生子研究逐步受到人口学界的重视。本文利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中的生育数据分析双生子出生的人口学特征,并与单胎生育特点进行比较。研究表明,1989年中国育龄妇女的一般生育率为78.83‰,双胎出生率为7.81‰。虽然生育率和双胎出生率都与女性生育年龄和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关,但两者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随年龄变化模式,属于两种不同的生育事件,双胎出生率在妇女3034岁以前随着生育年龄的升高而上升,并且主要是由增加异性双生子对与同性双生子对的比例贡献的。  相似文献   

6.
双生子出生是普遍存在的小概率生育事件,双生子研究逐步受到人口学界的重视。本文利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中的生育数据分析双生子出生的人口学特征,并与单胎生育特点进行比较。研究表明,1989年中国育龄妇女的一般生育率为78.83‰,双胎出生率为7.81‰。虽然生育率和双胎出生率都与女性生育年龄和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关,但两者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随年龄变化模式,属于两种不同的生育事件,双胎出生率在妇女30~34岁以前随着生育年龄的升高而上升,并且主要是由增加异性双生子对与同性双生子对的比例贡献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口转变与生育转变的理论,人口学家曾作过许多不同学科角度的研究和探讨。从人口学的角度看,“人口转变”是指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经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的过渡阶段),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的转变。而“生育转变”则不仅是由高生育率向低生育率的转变,而且还包括生育作为三位一体的社会现象,所具有的数量、时间和性别特征的转变,即由以早生、多生和择生(生男)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生育向以晚生、少生和生男生女顺其自然为基本特征的生育现代化转变。  相似文献   

8.
<正> 人口、出生率是某地、某时期出生人口数与某地、某时期平均人口数的千分比。出生率的变动影响人口总量的变动,出生率的变动情况体现人口再生产的情况。因此,研究人口出生率的变动情况、分析其变动原因,对于了解人口再生产情况、评价计划生育工作及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都十分重要。人口出生率的变动,受育龄妇女生育水平的影响,而妇女生育水平的变动,则受社会经济、人口政策、文化程度、行业、职业及年龄构成,身体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经济越发达、文化程度越高,妇女生育水平越低,出生人口越少,人口出生率越低,反之,经济越落后,文化程度越低,妇女生育水平就越高,出生的人口就越多,人口生出率当然也就越高。行业、职业不同,生育水平也不一样:脑力劳动者,生育水  相似文献   

9.
人口出生率与自然、社会的不适应和社会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人口出生率的适应与不适应 (一)人口出生率的适应。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看,一定的人口出生率是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适应的结果。 例如,在非洲赤道地区的社会中严格实行着产后性禁忌,在婴儿两岁左右可能断奶之前,禁止其母亲发生性行为。这种习俗扩大了生育的间隔,从而降低了人口出生率。产后性禁忌的实施是带强制性的,在当代人看来甚至是极不人道的。但是,这  相似文献   

10.
陈卫 《人口学刊》2016,(1):5-13
本文利用人口普查年龄分布数据和广义稳定人口模型,对19822010年中国四次人口普查间的生育和死亡水平进行估计。研究表明,19822010年中国四次人口普查间的生育和死亡水平进行估计。研究表明,19821990年、19901990年、19902000年和20002000年和20002010年普查间生育和死亡水平的估计值(除了19902010年普查间生育和死亡水平的估计值(除了19902000年的生育水平外)都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本文估计的19822000年的生育水平外)都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本文估计的19821990年和20001990年和20002010年普查间平均出生率和出生人数略高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值,而估计的19902010年普查间平均出生率和出生人数略高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值,而估计的19902000年普查间的平均出生率和出生人数要明显低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值。本文估计的19822000年普查间的平均出生率和出生人数要明显低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值。本文估计的19821990年、19901990年、19902000年和20002000年和20002010年各普查间平均总和生育率分别为2.65、1.68和1.56。本文的研究表明,基于广义稳定人口模型的人口估计方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在人口估计或数据质量评估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 战后日本人口出生率下降十分迅速,并且很快相对稳定下来。这对当时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为什么日本人口出生率能够迅速下降,并且长期保持着稳定下降的趋势?这是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及其总趋势战前日本是个人口出生率很高的国家。它当时每年人口的出生率一般都保持在30‰左右的高水平上。战后初期,由于日本当时曾出过一现个“生育高峰”,人口出生率连续几年都超过33‰,比战前的平均人口出生率还高。例如1947年,日本人口出生率为34‰,已接近战前出生率最高点(1920年为36.3‰)的水平,甚至超过某些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2.
一、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因素的关系理论 经济的发展会导致一个最重要的结果,即死亡率下降了,但出生率最终会下降得更多,以至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显著降低,这种情况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发生了,我国台湾省从1952至1979年经济发展得很快,人口出生率也已从1952年的46.6‰降到了1979年的24.4‰。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的出生率下降现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发现,在一些国家中,家庭计划政策并未使出生率明显下降,与此相反,在大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政府并没有进行生育方面的干预,出生率却明显下降。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生育能力的父母自愿限制家庭里孩子的数量,这不仅是一个人口问题,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经济问题。经过研究和探讨,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986年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开始明显回升,其原因有二:一是育龄妇女数量不断增加,婚育人群持续扩大,形成生育高峰;二是大量的计划外生育,使妇女生育水平提价。育龄妇女的数量,是过去人口发展的结果,是无法改变的现实。而计划外的生育,却是由人们生育意愿所决定的,是出生人口增长的主观因素或可变因素,必须严加控制,使其按计划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控制计划外生育是一个地区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衡量计生工作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近年来,虽然我市计划生育在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计划外生育的势头在少数地方仍僵持不下,针对这一顽症,我们对1996年以来繁昌县161例计划外生育进行了一次回顾性的问卷调查,多方面地分析计划外生育的成因,试图探索一条控制计划外生育的途径和措施。1调查结果与分析1.1计划外生育的孩次分布调查结果反映:计划外一孩出生率为0.04%。,计划外二孩出生率为0.26‰,多孩出生…  相似文献   

15.
目前欧洲人口出生率不仅是全世界最低的,而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研究欧洲人口出生率下降历史中的各种问题,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处于人口转变中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欧洲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过程现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已经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即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过渡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察欧洲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历史,可以发现,欧洲绝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从自然生育到家庭限制的过程。从欧洲各国发表的全国普查资料进行研究称之为宏观角度研究,从天主教、基督教等地方教区对每个  相似文献   

16.
人口的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和一般生育率,在妇女平均预期终身生育水平和生育间隔基本稳定或变动不大,即生育模式没有多大改变的条件下,根据受育龄妇女人数,尤其是受生育旺盛和较旺盛年龄段妇女年龄结构变动影响大小而产生不同幅度或方向的波动,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一直将归属非稳态人口的范畴中,这是做人口分析时,决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前提。以年底为计算时间口径的育龄妇女人数,生育旺盛期间各年龄段妇女数,随着时间变化,其变动如下所述。  相似文献   

17.
人口出生水平取决于生育水平、 生育模式以及育龄妇女比重.文章利用1980—2010年进入生育期的妇女的初育年龄对其终身生育率进行预测,并据此测算1990年、2000年以及2010年三个人口普查年份的人口出生率,结果表明,这三个年份的出生率估计值均能够以较小的误差接近由总和生育率计算得到的人口出生率真实值.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解释了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水平持续下降以及近十年来始终处于低水平的现象,是由30岁以下的年轻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 生育模式(标准化年龄别生育率)和占总人口比重共同下降所致.考虑到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文章还模拟了高、 中、 低三种预测情景下2011—2050年中国人口出生规模的变化,指出即使在文章设定的高生育水平方案下,人口出生规模也只能在短期内实现回升.因此,为促进未来人口出生数量渐进增加,保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生育政策的调整目标仍须适当提高.  相似文献   

18.
论生育观念的城乡差异及其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国现阶段,城市与乡村之间人口出生率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般说来,乡村高于城镇,城镇高于城市。据1987年人口1%抽样调查资料,全国市镇县人口出生率分别为15.05‰、20。68‰。、21.81‰,四川省分别为16.47‰2O.99‰、23.01‰。本文试从生育观念的角度分析我国城乡生育行为模式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70年代以来,浙江省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口出生率和育龄妇女生育率大幅度下降。然而,各地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总的来看,浙北的生育水平低于浙南。其差异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浙北、浙南不同的经济烙局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环境是导致生育水平差异的深层原因。为了探索不同经济格局与群众生育观念、生育意愿、生育行为以至整个区域人口发展的内在关系,进而探索研究不同经济格局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低生育率的成因及“母亲资本法”的成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俄罗斯人口数量的急剧减少与人口低生育率有直接联系,经济因素、社会生育观、宗教以及价值观差异、个人家庭状况都影响出生率动态,"母亲资本法"的出台对人口出生率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些社会家庭政策同时也存在迄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