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出现了强资本弱劳工的不平等劳动关系,弱劳工中的女性除面临下岗、失业、劳动保障缺失等冲击外,还可能因女性特殊的生理、身体而遭受人格尊严的侵害.保护女性劳动者人格尊严是构建和谐社会伦理道德、提高民族素质的基本要求.认定侵犯女性人格尊严应在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序良俗的前提下,承认女性人格商品化权和劳动合同自主权中非自主性的存在.保障女性劳动者人格尊严,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提高女性自身素质,转变传统劳动者政治身份观念.  相似文献   

2.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给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广大女性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女性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处于这一时期的女性,只有了解市场经济给女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才能更好地参与经济活动、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竞争,求得发展。一、市场经济给女性带来的挑战首先,面临着更新观念的挑战。计划经济体制下,妇女就业以指令性计划来配置,国家统包统配,工作由政府安排,工资由国家发放。如50年代,家庭妇女被大批动员进入企业和服务业,实施普遍就…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时期俄罗斯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的变革状况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阶段及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分析了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对中国女性价值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女性作为社会主体的一部分 ,其价值观念也随着社会转型与发展而发生变化 :社会转型导致个人重新定位和社会资源重新配置 ,使当代中国女性自我意识凸显 ;社会转型导致外来异质文化的输入 ,多种文化交互并存 ,使当代中国女性价值取向从一元到多元 ,从封闭到开放 ;社会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竞争唤醒并增强了中国女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韩迎春  张蕾 《学术论坛》2012,35(2):45-48
文章从理论层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动力的基本内涵、类型分类和系统结构。从社会现实层面探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源问题,即个体与社会的价值序列由"以社会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的各要素涵量及位序发生移动;利益将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核心范畴。我们应当从优化宏观层面的育人环境、构建中观层面的教育网络、满足微观层面的主体需求、完善机制并形成合力四个层面努力推进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欧中世纪的女性观浅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贺璋瑢 《学术研究》2004,5(9):88-93
西欧中世纪的女性观 ,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 教会的女性观。教会的女性观主要渊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思想中所包含的灵魂与肉体的二元对立以及随之而来的禁欲主义的内容 ;二是犹太教、基督教 (尤其是保罗的观点 )中对女性的负面评价。 2 对圣母马利亚的崇拜。马利亚成为理想女性的代名词 ,使得女性不再是等同于夏娃 (堕落女性 )的单一形象。 3 骑士爱情。骑士爱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两性关系 ,正是在这种全新的两性关系中培养出了尊重女性、爱护女性的骑士传统和绅士风度。  相似文献   

7.
新疆社会转型中塔吉克女性社会化程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女性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应该不只具有性别归位,而应有多重的社会定位.文章通过对社会转型、女性社会化、塔吉克研究、女性民族志等方面的理论回顾,并强调了生活史、口述史和自传体等方法对进行女性民族志研究的重要性.作者从家庭与社会、学校教育与政治参与、访谈与问卷等视角考察了新疆传统、现代、当代塔吉克女性社会化的程度,对其变迁的原因进行文化上的分析并给出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代西欧社会转型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及价值取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16 世纪西欧社会转型时期重要特征之一,是人文主义教育崛起及其变向发展。西欧人文主义教育演进,充满着浓郁的基督教神学观念和人文主义观念的冲突与融合的时代气息,基督教人文主义特征是其价值取向的表现形态。人文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之历史价值,在于教育理论与教学原则所寓含的相当开明的现代进步意义,那些典型人物扮演着调节社会发展和时代走向的重要角色,那些价值观念成为推动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内动力。  相似文献   

9.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型。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一宏观背景,探讨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基本目标、治国方略以及权力产生方式和运行机制的法律化、制度化。认为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政治发展,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发展,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法理型权威,使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活呈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政治发展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0.
西欧远古与中古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是一份值得挖掘的历史遗产,蕴含着丰富的西方传统道德思想和文化。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原则,探讨了西欧远古与中古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目标、内容和方法,意在寻求西欧远古与中古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挖掘其现实价值,为做好我国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李艳春 《学术探索》2013,(10):121-125
劳动力移民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是不同的经历过程.本文分析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移民的特点,为迁移过程进行性别方面的理解.分析表明,农村女性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城镇化过程中存在地域性歧视、职业高度同质化、收入回报率低、暂时性与过渡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时期人文精神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包心鉴 《文史哲》2002,1(3):11-14
经济文化尚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标志的“世情”,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文精神建设的基本前提。注重市场经济过程中人的现代文明素质的提升,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成员的主体意识和民主能力,创建人文精神生长机制,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文精神建构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因而带来了中国社会面临的三个大的文化矛盾:来自市场经济的文化冲击;普遍的文化不适应;评价系统的不确定性。这种文化模式的震荡和冲击,导致了人文精神的追寻及文化建构的潮流。文化模式的转折,归根到底是人格模式的转折。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模式经历了由泛道德化、泛政治化到泛经济化人格的转变。泛经济化的人格模式不应成为今后中国的文化取向与人格取向。现代人应向前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女性职业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女性职业变动受到微观、中观、宏观等多维层面因素的影响.微观层面主要是与个人相关的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户籍身份、工作意愿和自我价值理念、社会资本等;中观层面主要是与家庭、单位等相关的因素,如父辈职业、养育孩子、家务劳动、单位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宏观层面主要是与国家、社会相关的因素,如所处时代、与就业相关的社会制度和政策、职业声望、社会中性别角色定位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女性的职业变动.这就需要我们从多维层面入手,积极推进女性职业的合理变动.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时期,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机构改革至为关键,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相适应;政府角色定位与规制须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重塑,政府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连泽绵 《理论界》2006,(5):227-229
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是学生的各种素质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要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之中。今天,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现状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阶层的结构变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目前形势入手分析,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求使高校德育工作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孙莹雪 《理论界》2008,1(5):35-36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全面、复杂而深刻的转型时期,与此同时价值观的冲突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景观,是一种时代性的思想文化现象。表现为价值观正处于一个混沌时期,一元价值观的主体地位受到严重冲击及利益取向的扩大化。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属于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范畴的价值观,在我国新二元社会结构下,受全球化影响必然会产生冲突。要重塑价值观就要在坚持价值观“一元”的基础上实现与“ 多元”相统一,就要建立新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就要推进民主政治改革。  相似文献   

19.
我党的政治社会化是党的政治优势,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社会转型时期要从政党整合功能的调整出发,以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为方向,由革命型向建设型转化,注重人的主体地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切入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社会转型加快了社会结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变迁 ,导致了现实社会中各种矛盾的激化。社会张力的表面化、人们需求满足的相对滞后、个人现代化的失败、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等成为群体性事件爆发的重要原因。群体性事件具有自发性、失范性、复杂性、可变性、情绪性等特征。要控制群体性事件 ,必须建构高效合理的社会控制体系 ;建立社会预警机制 ;建立社会安全阀系统 ;加强文化整合 ,强化社会认同 ;坚持社会公正原则 ,协调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