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突发事件媒体危机传播策略是对媒体综合实力的检验和体现。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充分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功能,协助政府做好形象塑造及受众心理教育,是媒体进行公共突发事件危机传播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论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及其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不断发生的公共危机,政府必须具有透明、责任和高效的形象。因为其所具有的公信力、凝聚力以及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和公民广泛参与公共危机的治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政府公关理念缺失、形象意识不足、与媒体沟通不畅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政府形象的建构。所以要使公共危机治理更加顺利,必须设立专门的政府公关机构来处理公共危机,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实现政府与公众的双向对等沟通,提高公务员的德性及素质,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来提升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化解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的功能,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塑造政党形象——中国共产党国内政党形象的塑造,中国共产党国际政党形象的塑造;进行宣传教育——推进政治社会化进程,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扩大政治参与,实现有效的社会控制,积极应对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4.
王春福 《浙江社会科学》2012,(10):73-78,158
民营企业政治行为,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的行为。民营企业通过行业协会和民间商会展开的政治行为,在完善的社会公共交往领域中更能发挥积极作用。要构建完善的社会公共交往领域,必须不断拓展公共交往空间、提升公共组织层次、强化公共媒体功能。在社会公共交往领域中,实现民营企业家组织同其他公共组织的良性互动和不同主体间的建设性交往,更有利于形成公共舆论、凝结公共理念、聚合公共利益,以提升公共政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曾水英 《兰州学刊》2008,(3):155-157
作为自由平等公民提出公共问题、澄清公共议案、展示公共理由、进行公共监督、达成公共共识并形成公共舆论的空间,公共领域是民主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民主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条件。作为民主社会公共领域构建的主导性力量,大众传媒具有公共责任对政府施政行为提出公共质疑,进行公共监督,有义务使政府所掌握的公共权力得到公共运用。大众传媒对政府公共权力的批判性,来源于它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大众传媒的独立性,不仅仅来源于其经济运行的自主性和自治性,而且也来源于大众传媒从业人员职业伦理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6.
在加拿大政治哲学家查尔斯·泰勒看来,公共领域是一个元主题性的、极端世俗化的、外在于政治的公共空间,其中的社会成员能够在不受权力约束的情况下进行关于权力的理性对话并达成共识,从而形成制约权力的公众舆论。公众舆论的价值在于它以不同于权力相互制约的方式对政府发生作用,而政府不论从明智的视角还是从道义的视角来看都应当听从于公众舆论。相对于政治领域而言,公共领域具有规范性地位。  相似文献   

7.
边沁坚信舆论具有塑造共识的力量,这种共识源于人们之间的自由沟通参考了群体中的现有道德标准的影响,即公共舆论法庭的道德制裁这一事先存在的强制性社会背景因素。它渗透到了个人意见与集体意见的交换之中,成为个人深思熟虑判断的基础;它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理性论证与说服,反思政治与法律领域的意志强制,从而弥合分歧形成新的共识;它还导向了人类审慎的自利与利他的同感动机,是创造共同体共识的重要因素。同时,边沁也清醒地意识到,舆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交流过程,它依赖于自由交流的社会背景,取决于社会形态的成熟程度及人们的沟通质量,因而可能经历反动与分裂阶段,但是共识会不断地试图重申自己并塑造新的道德制裁(共识)。从历史来看,它是一个艰难的公共启蒙与文明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8.
网络空间政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原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是网络社会政府经常面临的一种新形式的危机.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实质是政府形象危机问题,与公共事件危机有着本质性的区别.由于受网络信息串联、群体集化的影响,政府网络舆论危机与其他媒介所产生的危机也有不同的特征.政府网络舆论危机虽然危及政府能力体系的发挥,但是也为政府与公众之间对话创造了机会,为政府与公众之间重新互相理解提供了契机.只要及时科学地处理危机,稀释危机效应,通过理性的协商与对话,还是可以在新的高度上重塑政府形象,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徐大超 《阴山学刊》2009,22(3):85-88
大国成长是在国际社会中的成长,它包括物质性成长和社会性成长,我国要成为真正的大国。就必须关注社会性成长,尤其要关注国家形象的塑造。文化背景的差异,使中西方在语言使用、政治理念、国家行为模式等方面造成了矛盾和冲突,并影响了西方媒体舆论中的中国形象。我们应当树立在语言上与国际接轨的思想,增强“信息吸引力”,加强与西方国家在各个层面上的文化交流,破除中西方之间的理解鸿沟,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0.
宋黔云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2(8):166-168
媒体记者社会角色的塑造对媒体的品牌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记者个人形象中的职业道德、内在素养、创新精神和言谈举止等内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塑造着媒体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