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人类社会里,人际交往是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而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也是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能思维、有语言是人的本质属性,思维与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思维“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词和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因而,人们在运用概念作出判断和进行推理的思维活动时,是离不开语词、语句等语言形式的。交际活动是一种包括表达、接收以及语言传递信息的一整套活动过程。人们在语言交往活动中需要思维,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形  相似文献   

2.
语言的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但是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人类可以创造历史,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然而所有这一切创造物中,语言恐怕要算最神奇的一种。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象俄罗斯民族的一句谚语所说:“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语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因为人们传递信息、相互交际、交流思想时离不开语言,进行思维、形成思想时也离不开语言。语言总是“默默无闻”地为人们服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其编译码过程、语言和语篇使用规律、语篇组织结构等的差异。语言的意义离不开语言环境,要理解话语,归根结底要懂得语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通过英语这一语言工具了解、导入英语文化的过程。介绍目的语的文化知识,揭示潜在于语言结构中的文化内涵以及语言使用的文化规则应当成为语言教学的一个组织部分。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确立和谐思维。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来看,所谓和谐思维就是以和谐为世界图景和价值目标、并以和谐的世界图景和价值目标规范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思维。和谐思维表达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并具有多样性、层次性、有序性、相对性等特征。和谐思维虽然离不开矛盾思维而要以矛盾思维为基础,但它作为人们认识、理解、谋划甚至描述事物及其关系的思维方式,本质上是一种系统思维。  相似文献   

5.
思维是人脑的一种功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语言是人们思维和认识的组织者。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说话和行文的遣词造句。英汉思维差异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只有正视这些个性差异,才能消除文化传播领域中出现的翻译障碍,促进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研究任何一个民族或地域的文化,都离不开对其语言文化的研究,因为“一种民族语言就是本民族的精神,民族精神就是它的语言”(海德格尔语)。而语言文化中,方言研究又有着独特的意义与价值,因为方言不仅是某一民族或地域人们的一种交际工具,而且是承载这些人们思想观念、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的符号形式。荆楚大地曾作为南方文化的中心,她孕育并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和现代的荆楚文化。我们在考察其文化历程、评判其文化个性的同时,是不能忽视它的语言现象尤其是方言现象研究的。方言研究向来就是荆楚文化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7.
汉语意合与英语形合的哲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语言与思维关系理论为指导,探讨汉语意合和英语形合分别与中西传统思维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文章认为:汉语意合离不开中国传统中的直觉思维和主体思维;而英语的形合与西方民族注重形式逻辑和理性推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语言和思维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不论语言是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语言,或是语言与思维是同一东西,思维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对语言的发展亦有反作用,而且语言与思维又具有迁移作用。因此,从分析思维差异入手去探讨英语语言的学习规律,对于解决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常用中式思维去习得英语的不规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指导,对英语和汉语在语言层面体现出的隐喻思维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隐喻式思维普遍存在于两种语言之中,而且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同时,通过对英汉隐喻思维差异的比较,说明了隐喻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带有民族烙印,对隐喻意义的诠释离不开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
汉英思维差异与科技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也支配着语言。中英思维方式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语言的差异。翻译本质上是思维方式的转换。研究汉英思维差异对科技翻译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对话就是一种普通的语言交际形式,它要依赖于一定的语言情景,又要求说话者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交际技能。对话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利用对话进行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创造对话情景。语言交际离不开语言,但也不能脱离语言情景,语言情景是语言发挥其交际功能的唯一场所。因此,对话教学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第一步就是创设情景,情景要尽量真实自然,以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为出发点。英语教学中创设情景的过程实际上是培…  相似文献   

12.
思维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与语言表达是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的关系。没有很好的思维品质 ,语言的表达质量就是一句空话 ;只有用丰富的语言知识做底蕴 ,思维品质的形成才有保证 ;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必须在提高思维品质上下功夫。思维是语言表达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3.
思维方式差异与英汉翻译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指出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也支配着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地域环境造就不同的思维方式,中英思维方式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语言的差异。通过具体例句说明翻译本质上是思维方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奠定了人类教育发展的根基。本文从文化学角度研究原始初民教育状况,认为人类教育的起源,不但是以劳动、思维和语言为基本条件,而且是以生物学与社会学为前提的,最初是以“生存”为最终目的的。同时指出,这种以维系生存为目的的技艺的和文化规范的传授,使人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功能性法则,是今天教育理应继承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5.
向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奇书,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奇书。奇就奇在以符号为体系,以卦爻推演为手段(占筮也是卦爻推演的方法之一),来说明精深而普遍的哲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这一方面说明语言与思维的依存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思维对特定的语言有选择的随意性。思维是内容,语言是思维凭借的工具与表述的形式,从而可以明白,语言面对思维就会显得笨拙与局限,而思维就显得灵活、丰富和广阔。可以这么说;世界的无限性,思维的丰富性,相对而言,语言就显出其局限性。语言的这种相对局限性,孔子谓之“言不尽意”…  相似文献   

16.
课堂沟通是教师阐明观点、实践教学目标与学生实现教与学的桥梁,它离不开语言交际活动。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人们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建立友谊的桥梁。在英语课堂沟通中,教师能否掌握沟通的语言运用策略,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本文探讨了影响教师课堂用语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英语教师课堂用语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运用离不开思维,思维是语言实践的纽带,因此传授知识和思维训练是不可分割的,两者必须同时进行。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英语思维中理解掌握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一种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思维现象,具备多方面的功能。从其自身语言系统的角度来看,它是语言发展和变化的动力机制;从修辞学的角度看,它是表达复杂的事物和思想的有力工具;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它表达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从隐喻思维的发展、隐喻和思维的内在联系等角度出发,以隐喻在翻译和诗歌中的应用为例,阐述了隐喻和思维认知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语言、文化与思维关系密切。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思维模式。这些差异体现在语言中。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圆形,以直觉体验为工具,强调整体性;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线形,以逻辑实证为手段,强调部分分析。中国汉语是具有显著意合特征的综合性语言,而英语等西方语言是具有显著形合特征的分析性语言。本文对中英两种文化思维模式和语言差异进行了对比与分析,进而积极探索形成英汉语言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学习的热潮也随之提高.人们交际离不开语言,更离不开书面语言。因此,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学好英语,掌握语言交流的需要,各种有关英语写作的书籍应运而生,在这英语写作学习的“书林”中,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朱菊芬、叶敏、高圣兵编著的《大学英语写作训练》(AnEnglishWritingCourseforCollogeStudents)(1995年版)是值得推荐的一本好书。这本书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写作的规定,结合作者多年英语教学经验编著而成。全书以范例为线索,以段落主图为核心,结合学生作文评析,重点探讨了段落的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